《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2 年河北省第二届优质课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杨会芳   执教/ 整理

一、导入

师:南方少雪,更少大雪,大雪三日后的西湖会呈现怎样一种奇景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明末清初的张岱一起到西湖的湖心亭去看雪。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赞叹《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两轴精品。这样高雅的美文,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加高效地学习呢?请听一听另外一位文化名人给咱们的建议。

(屏显。生齐读。)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宋·朱熹)

师:朱熹告诉我们这一读书的方法,用文中的词语说,就是———

生:熟读。

师:继而———

生:精思。

师:今天我们按照朱熹所言用熟读、精思学《湖心亭看雪》。

二、熟读

1.一读:范读。

师:下面看屏幕,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大家要听清字音,听准节奏。

(屏显课文及生字注音。背景音乐起,师范读课文。生鼓掌。)

2.二读:散读。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请看大屏幕,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3.三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下面,哪位同学来读第1 自然段?

(一生读第1 自然段。)

师:读得字正腔圆!请看“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个句子该如何断句。

生(齐):“湖中筑人鸟声筑俱绝。”

师:小伙子请你读第2 自然段。

(生读。)

师:你的声音很浑厚。注意“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更”的音调为四声。

(生齐读“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四读:齐读。

师:扫清了字音障碍,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生齐读。)

5.五读:细读。

师:接下来,我们细读文章。这遍朗读的要求是:读课文,读注释,有疑问的组内交流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汇总,提交全班共同讨论。好,各组长组织本组开始活动。

(生细读课文,小组活动。师巡视。)

师:这就是读书的状态,这就是学习的状态。各组提交疑问,其他组帮助解决。

生:“舟子喃喃曰”中的“喃喃”是什么意思?

生(抢答):小声嘟囔。

生:“一芥”中的“芥”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草的意思。

师:依其形推其意,草字头,本义细草,一芥,极言其小,像草叶一样的小舟。“草芥之人”是什么意思呢?

生:像小草一样的人。

师:很好,极言其地位卑微。文言文重在积累,我给大家强调几个重点。请看屏幕,解释加点词语。

(屏显。)

生:“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师:以字形推知其义,毳是会意字。

生:“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师:再难为你一下,“凇”和“淞”怎么区分?

生:两点水的“凇”是冰花的意思,三点水的“淞”就是水。

师:二点水为冰,有寒冷之意,我们熟悉的是哈尔滨的雾凇现象。而三点水的“淞”,专指淞江,通称吴淞江。

生:上下一白的“一”是“全”,长堤一痕的“一”是“一道”。

师:“耳目一新”的“一”是什么意思?

生:“一”是“全”的意思。指所见所闻都是新鲜的。

生:“更有此人”的“更”是“还”的意思;“是日更定矣”的“更”是“初更”的意思。

师:“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为两个小时。

生:“是日更定矣”的“是”是“这”的意思;下面那个是判断动词。

师:我们把词语进行归类整理,这样便于识记。下面再来看两个句子的翻译。

(屏显。)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生: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师:“焉得”是什么意思?

生:想不到。

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想想,什么意思?

生:怎么,哪能,怎能。

师:好,再来翻译这个句子。

生:湖中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

生:不要说相公你痴,更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师:注意一个词,“更有”要译为“还有”。再来翻译后半句。

生:还有像相公你一样痴的人!

师“:莫”译为———

生:不。

师“:似”译为———

生:像。

6.六读:齐读。

师:文意疏通之后,我们再来读文章。把你的理解读进去,要求声音洪亮。

(生齐读课文。)

师:好,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了。

三、说痴行

师:如果在文中找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评价张岱,大家选哪个词?

生:“痴”。

(师板书。)

师:“痴”里边是一个“知”,代表心智,外面是病字旁,心智有问题。所以,“痴”解释为呆、傻、白痴。“你痴迷于NBA”,能说你呆傻吗?

生:不能,应为“执着”。

师:对,这个“痴”的意思是痴迷、着迷,因执着于某事而达到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所表现出来的与常人有异。张岱痴在何处呢?请结合语句分析。下面开始精思的环节。

(屏显。)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生:“痴”在大雪三日后去看雪。

师:痴迷于雪景。

生:“痴”在湖中人鸟声俱绝时独往湖心亭看雪。

生:是日,更定时分去看雪。

(师板书“行”。)

师:你能读出张岱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生:他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生:是一个有闲情的人。

四、赏雪景

师:说到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那么,张岱笔下的雪景是什么样子的呢?来,我们把写雪景的句子读出来。

(屏显描写雪景的语句。)

生:“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师:给你什么感觉?

生:安静。

生:寒冷,寒气逼人。

师: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传神?

生:“俱”和“绝”。

师:你能联想到什么成语?

生: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师:你还能联想到哪句诗?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此句从声音角度来写冰天雪地的寒意。在湖面封冻的时候,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有雅趣的人。

师:我们先来读第二处。

(屏显。生读。)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师:给你什么感觉?

生:白茫茫的一片。

生:辽远空寂的感觉。

师:总摄全景,天地茫茫,上下一白。去掉“与”再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加上“与”天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去掉“与”好像有了断层。

师:你的感觉太敏锐了。天、云、山、水浑然一体,境界阔大。再来读“湖上影子”———

(生读。)

师:给你什么感觉?

生:有一种静谧朴素的感觉。

师:怎么能用“粒”来修饰人呢?老师作了修改,大家齐读。

(屏显。生读。)

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师:这才合乎情理嘛!你们觉得改得怎么样?

生:改得不好,因为没有传达出景物的形和神,改后没有雪景的美了。

生:我觉得作者就是想把后面的景物写得很小很小,好和前面的“上下一白”形成鲜明对比。

生:一痕”“一点”“一芥”之“一”,是隐隐约约能看见。

师:对!长、短、点、线依稀可辨。

生:我觉得改后就没有原来那么富有诗意和意境了。大雪后的西湖,苏堤和白堤留下的是一道淡淡的痕迹,这些人和景在浩大的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

师: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

生:沧海一粟。

师:正如苏轼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生:我觉得“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而已”没有加任何修饰词,十分简练,好像作者要把自己融合进苍茫的宇宙。

师:你太厉害了。不加任何的渲染,这叫什么写法呢?

生:白描。

师:对!这就是白描的手法,相对于渲染而言,寥寥数语,状物传神。比如,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用的就是白描的手法。换字品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本文的用语之妙。《湖心亭看雪》不愧是精致的小品文。现在,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接着读第二句。男生要把天地茫茫、浑然一体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

师:老师把它变换了形式,大家来有情有味地读。

(屏显。)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师:张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天地茫茫、物我相融的西湖奇景图。

(师板书“奇景”。)

五、悟痴情

师:张岱痴,舟子说还有谁更痴?

生:金陵客。

师:同为痴人,都是在大雪三日后来赏雪,金陵客的痴和张岱的痴一样吗?

(屏显。)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师:结合金陵客和张岱的言行,分析他们的“痴”有何不同?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

(生交流讨论。)

师:好,把你们交流的结果给全班展示一下。

生:作者是独自去赏雪,而两个金陵客是结伴去赏雪。作者只带了皮衣和火炉,金陵客却带了酒和毡子。

师:金陵客呼朋引伴,图的是热闹。

生:从“大喜”可以看出,那两个人非常惊喜,而作者却是非常惆怅。

师:你把这个“大喜”给我们读出来。

生:“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师:好,我们模仿她的语调把大喜读出来。

(生读。)

师:不够惊讶,不够惊喜。要想把惊讶、惊喜读出来,你觉得把哪个词处理成重音比较好?

生:“更有”“焉得”。

(师指导学生反复读此句。)

生:“拉”字说明张岱不是主动加入,而是被动服从。

师:盛情难却。

生:“强饮”是尽力而不是尽情。

生:“而别”可见张岱不愿与人深交。

生:“是金陵人”答非所问。一般来说,知音分别要互留联系方式,而张岱仅礼貌地问候,是不愿意再深交。

师:遇到知音开怀畅饮,酒逢知己千杯少,不能饮酒也就罢了,总该促膝长谈吧,而张岱却“强饮三大白”后而别。可见双方性情是不同的,金陵客热情豪爽,而张岱却是惆怅落寞。张岱为什么会是这种心境呢?课下注释这样说:“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亡后不仕。”“不仕”是什么意思?

生:不做官了。

师: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看,他的作品都有一个什么字?

生:梦。

师:两部书缅怀的是往昔风月繁华,追忆的是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在《〈陶庵梦忆〉自序》中这样说道:“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屏显。)

师:少年时的风花雪月、繁华靡丽,中年后的国破家亡、破床碎几,构筑了他生命的全部乐章。繁华靡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孩子们,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孤独和抑郁了吗?大声说出来。

生:国破家亡。

师:当故国已成为往事,当故人已四散走远,他笔下的西湖也不能激起他满心的喜悦,所以我们今天读来依然有一些淡淡的忧伤的底色。这就是张岱,历史上有很多张岱的知己。来,我们齐声读出来。

(屏显。生齐读。)

柳宗元孤身一人寒江静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李后主形单影只,夜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杜工部茕茕孑立,登高长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陈子昂形影相吊,幽州台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师:现在,请同学们放慢语速,细细品味,尽可能读出课文的味道。

(生读。)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跟随张岱走进西湖,通过熟读和精思欣赏了雪后奇景和古代文人的雅趣,感受到了繁华一梦的孤独落寞。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在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体味张岱那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

(0)

相关推荐

  • 解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曾被高中语文读本收录,后来又被人教社编入初中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可见其可读性和必读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其艺术特色和内涵情致,都是值得鉴赏品味的. "崇祯&q ...

  • 听醉了!《湖心亭看雪》诵读:任志宏

          湖心亭看雪 明 张岱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 ...

  • 《湖心亭看雪》详解

    <湖心亭看雪>详解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我)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层意: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作铺垫.)是(这)日 ...

  • 名师课堂丨陈锋《湖心亭看雪》获2018年第六届“教育艺术杯”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一等...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陈锋 获2018年第六届"教育艺术杯"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屏显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古文,课题是 ...

  • 《圆柱的体积》教学实录

    师:今天亮亮有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亮亮和爷爷同一天过生日.观察情境图,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生1:爷爷的蛋糕比亮亮的蛋糕大. 生2:我有补充,爷爷的 ...

  • 六年级数学 能力提升题35 圆柱的体积 名师微课

    六年级数学 能力提升题35 圆柱的体积 名师微课

  • 《项羽之死》教学实录及反思

    罗华勇 自从新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后,我一直都在探索这两种课程应该如何上.下面笔者就一次教学示范课<项羽之死>的教学片段作一些反思. 课堂片段一回 ...

  •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  薛法根 薛老师的这一节习作课上得轻松又扎实,容量也很大,但是小朋友在说说写写练练中,真真实实学到了东西. 这节课教学的方式也很简单. 先分条出示例文,用玩游戏,猜一猜的方式,梳理出写出动物的外 ...

  •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 沈玉芬 昨天记录了4433个字,累得我改成了看电影.今天鼓起勇气又听了一节,4919,我的手啊.感觉又要休息一天,才能继续听课了. 听了沈老师的课,我的感觉是,这不是单元整体教学.至少不是我认为 ...

  • 汪永江:书法篆刻教学实录

    汪永江,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专业委员会草书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韩·中书艺家协会中方 ...

  • 六上开国大典教学实录(王松舟工作室)第7课

    六上开国大典教学实录(王松舟工作室)第7课

  • “神奇的探险之旅”习作教学实录

    活动一:精心考量的探险准备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交流了关于热带雨林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就通过视频,再次走进热带雨林. 师:这里有高大的树木,水源充足.这里阴暗潮湿,常常使人迷失方向.这里是动物的王 ...

  •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省级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下面是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人教2011课标版评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 ...

  • 《月光曲》教学实录

    <月光曲>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临平第一小学 蒋军晶 板书课题: 月光曲 课件打开: 月光下的大海,贝多芬的照片. 放音乐<致爱丽斯>.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