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五代十国,到底是哪“五代”与哪“十国”?
在历史的浩渺烟波中,有风雷激荡,有春风荡漾;有一统天下的欢歌,也有分分合合的离殇。
安史之乱让大唐帝国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迟暮英雄。在经历了无限辉煌之后,李唐陷入混乱的泥潭。此后的一百年间,政权林立,军阀割据,天下混乱,动荡不安。
五代十国是对那个时期的总称,大意是指十五个有较大影响力的政权,其中有的是横向之间互相攻伐,有的是纵向之间相互更迭,这些纷杂的势力之间关系非常混乱难以理清,今天我们就说说到底是哪五代与哪十国。
文德元年(888)唐昭宗继位,交到他手上的是一堆理不清的乱麻。为了能够提振一下萎靡的精神,唐昭宗组建了十万人的军队,开始讨伐西川的割据势力。同时,派朱温讨伐盘踞于河东的李克用。西线战事顺利,而东线却陷入了僵持之中,于是唐昭宗下令西线兵力增援东线。
此时,西征军的高层将领王建抗命不遵,依靠早已在军中培植以来的羽翼,起兵造反,割据一方,西川又一次从大唐身上割离出去。后来,这个政权改国号为蜀,史称前蜀,这就是十国中的第一个国。
在王建彻底控制西川的第二年,割据江淮的杨行密被昭宗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后来又被封为吴王,这个政权即被称为吴国。
一年后,流寇出身的王潮也利用自己培养多年的流寇势力控制了福建全境,朝廷无可奈何只能将其招安,并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不久,王潮的弟弟被封为闽王,其政权也被称作闽国。
与此同时,钱镠因为举兵抵抗黄巢乱军,势力逐渐强大,朝廷不得不承认其对浙西的统治,封其为吴越王,该政权即为吴越国。
孙儒残部的马殷在其主将死后,纠集余下的兵力,逐渐占据了湖南全境,此时的朝廷已经习惯了地方势力的崛起,自然而然的承认了马殷对湖南的统治,马殷被封为楚王,这就是第五国楚国的由来。
九年后,刘隐接过了父亲在岭南经营多年的势力。几年后,又被封为清海节度使。该政权自立为汉,史称南汉。
这些势力都是南方的小势力,而真正主流势力还是在北方。北方的四个主要军阀正在争夺大唐的衣钵,其中有晋王李克用、梁王朱温、歧王李茂贞、燕王刘仁恭。
武德元年(907),朱温篡唐,逼迫唐皇禅位,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这也是五代的第一代。很多史学家习惯于将这一年视作五代十国正式的开端。
朱温称帝的同一年,他派遣部将高季兴出任只有一座江陵城的荆南节度使。后来,他自称荆南,这是第七国。
朱温的后梁并没有存续多长时间,短十六年后,李存勖就消灭了后梁,登基称帝,建立了后唐,这是五代中的第二代。
李存勖在南下消灭前蜀后,派孟知祥上任西川节度使一职。但天成元年(926)后唐发生叛乱,李存勖死于乱军,国内一片混乱,孟知祥趁机脱离朝廷控制,割据蜀地并称帝立国号为蜀,史称后蜀。
李存勖死后十年,石敬瑭联合契丹人夺过了后唐的统治,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这是第三代。
在南唐升元元年(937),吴国的权臣李昪发动政变,先改国号为齐,后来又改为唐,史称南唐。为人们普遍熟知的南唐后主李煜就是李昪的孙子,这也是十国中的第九国。
后晋的新帝与契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爆发战争,后晋被契丹所灭。烧杀劫掠的契丹人遭到中原百姓的殊死反抗,最后也无可奈何撤离中原。而此时,盘踞在太原的刘知远趁机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这是第四代。
可是,后汉政权仅存在四年就被郭威的政变掀翻,郭威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这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代。
不久,后汉的残余势力在太原一带建立了新的政权,沿用后汉国号,史称北汉。这也是十国中的最后一国。
郭威的养子柴荣将国内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后,出师北伐契丹,兵威势不可挡,打得契丹人节节败退。可惜,三十九岁的柴荣突然染病,英年早逝。
宋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迫使柴荣之子退位,改国号为宋。
赵匡胤逐步统一天下。宋建隆四年(963),荆南,武平节度使归降;两年后后蜀被灭;五年后南汉被灭;又五年南唐被灭,闽国归降;三年后吴越归降;次年北汉被灭;至此,五代十国宣告结束,破碎的大地重新弥合。在老百姓的期待中,宋迎来了上百年的富饶,繁荣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