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的纷争Ⅱ:界桥之战【三国争霸25】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初平三年 公元192年
袁绍自出拒公孙瓒,与瓒战于界桥南二十里。瓒兵三万,其锋甚锐。绍令黮义领精兵八百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瓒轻其兵少,纵骑腾之。
义兵伏榡下不动,未至十数步,一时同发,欢呼动地,瓒军大败。斩其所置冀州刺史严纲,获甲首千馀级。
追至界桥,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馀众皆走。
这篇接:庶子的纷争Ⅰ
灵帝下放地方治权之后,在幽州地区,刘虞掌握着名义上的军政大权,而公孙瓒却实际上掌握着军权。
另一边,洛阳政变,董卓入京,袁绍、袁术、曹操等人纷纷外逃,关东大乱。
渤海太守袁绍以盟主身份主持诸侯联军讨伐董卓,冀州牧本来是亲董势力,也权衡局势加入讨董阵营,在邺城为讨董联军供应粮草。
再之后,曹操在汴水将家底打得精光,酸枣联军不欢而散,好在孙坚在南边带线从伊阙关突进了洛阳,虽然差点被抓死。
此时的洛阳已经被董卓搞得一片废墟,人口全部赶往长安,历代皇陵被吕布洗劫一空,宫室民居全部付之一炬。
随着孙坚入洛,董卓退保长安,诸侯讨董告一段落,而此时在河内驻兵牵制董卓的袁绍,也开始自谋出路了。
一开始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刺史,结果袁绍趁着孙坚在洛阳没回来,袁绍又任命自己的小弟周昂为豫州刺史,趁机抢了孙坚的阳城。
吴郡周氏是汝南周氏迁徙得来,和汝南袁氏是世交。
这个周昂是会稽人,又和袁绍交好,会稽的郡治是吴郡,吴郡就是现在的绍兴,可能和周瑜、鲁迅、周总理是同宗。
周昂趁孙坚在洛阳,抢了孙坚在豫州的地盘,孙大胆哪里吃过这种哑巴亏,当然不干了,直接就回师进攻周昂,把周昂打跑了。
在这个过程中,孙坚的大哥袁术也派兵过来支援孙坚打周昂,被派来的军队负责人叫公孙越。
这个公孙越是公孙瓒的弟弟,当时公孙越在袁术处为人质,以示交好。
当时的关东形势,是南阳的袁术和幽州的公孙瓒交好,冀州的袁绍和荆州的刘表交好,同时兖、豫州乱成一锅粥。
结果就是周昂虽然被打跑了,但战场上的箭就好像长了眼睛一样,公孙越意味深长的被流箭射死了。
在公孙越死之前,袁绍一边从河内率兵回邺城,一边修书给公孙瓒,约他一起打冀州牧韩馥,两人平分冀州。
公孙瓒如约前往,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率领精兵南下,实际却是想假道伐虢,和袁绍夹击韩馥。
岂料,公孙瓒被袁绍耍了,袁绍一方面和公孙瓒约定出兵夹击韩馥,另一方面又策反韩馥的亲信,劝韩馥退位让贤保平安。
韩馥一怂,就把冀州让给了袁绍,这等于说公孙瓒白白替袁绍打工了,白出了一回兵,本来想抢占冀州,现在被袁绍摆了一道还抢了先手,公孙瓒连口西北风都没喝到。
这个时候,公孙瓒的部队正在冀州边境,一方面获悉袁绍抢先接收冀州的消息,另一方面又收到弟弟公孙越在阳城被袁绍势力射杀的噩耗。
袁绍双倍的快乐,是建立在公孙瓒双倍的愤怒之上的,公孙瓒暴怒,和袁绍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公孙瓒已经来到冀州边境,获悉弟弟战死,袁绍又抢先霸占冀州,暴怒之下,本来是准备打韩馥的部队,现在直接变成打袁绍了。
青州黄巾寇勃海,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合。公孙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馀级。
从当时公孙瓒在渤海郡东光县大败三十万农民军看,公孙瓒应该是攻下了渤海郡,打通了幽州连接青州进入中原的陆路通道。
在这之前,公孙瓒已经派刘备跨海经略青州地区,公孙瓒的数万铁骑能在东光大败黄巾军,说明渤海已经被公孙瓒趁势拿下了。
公孙瓒怒归怒,但理智还是在的,攻击渤海郡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打通幽州势力进入中原的通道。
这个时候,公孙瓒就比较舒服了,和青州的田楷、刘备连成一片,如果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袁绍崩盘是迟早的事。
而袁绍这边,刚刚从韩馥手上接手冀州,还没捂热呢,内部问题也没有处理好,就遭到了公孙瓒的当头一棒,袁绍没想到公孙瓒这么猛这么快。
当时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在袁绍处当质子,袁绍内心就开始慌了,一心想要讨好安抚公孙瓒,就让公孙范携带自己渤海太守的印绶回去交给公孙瓒,并传达自己想要求和的善意。
求和这个事情,也是死马当活马医,袁绍不抱太大希望,他只是想尽可能的拖延时间,因为他要先整合冀州,将方方面面整理清楚。
放公孙范、送渤海太守印绶都只不过是顺水推舟,渤海郡已经在公孙瓒手上了,送不送官印都没太大影响。
袁绍送上官印,是想正式承认渤海郡归公孙瓒所有,借此释放求和的意图,以拖延时间,在冀州站稳脚跟。
公孙范一到渤海郡,就利用自己长期在冀州为质,熟悉情况的优势,为公孙瓒拉起了一支本地部队,辅助堂哥攻打袁绍。
公孙瓒拿下渤海郡,便封官许愿,开衙治民。
他表严纲为冀州刺史,这个刺史其实治下就一个渤海郡,冀州大部分都在袁绍手上;
公孙瓒表田楷为青州刺史,青州十一郡国,田楷手上也只有平原国(平原国相刘备),青州一部分在朝廷任命的焦和手上,一部分在黄巾军手上,另一部分在公孙度手上。
同时公孙瓒表单经为兖州刺史,这个兖州刺史暂时还没有控制到兖州任何土地,只是个印在名片上的称呼。
公孙瓒这里犯了错误:
第一是树敌太多,兖州、青州本身都有块状的本土势力,现在公然私自任命各州刺史,岂不是提前暴露了自身的政治倾向?
第二是在不得人心,兖州、青州本来就已经有朝廷任命的刺史,现在朝廷的刺史还在,你公孙瓒又任命刺史,这是想干嘛,造反吗?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为什么公孙瓒敢于公然四面树敌?因为他这个时候足够强啊,有这个底气。
公孙瓒一路平推,冀州南部郡县多投降公孙瓒;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春,袁绍被迫在界桥和公孙瓒展开战略决战,这就是界桥之战。
为什么说袁绍是被迫营业?
界桥之战的界桥在哪里,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大葛寨村一带,上地图:
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公孙瓒已经打到袁绍腹地,郡县多降,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袁绍快被打死了呀,因此,袁绍不得不被迫营业,在界桥同公孙瓒一绝雌雄。
再让公孙瓒一路披靡,邯郸、邺城都要失守了。所以这一次,袁绍亲自领兵抵抗公孙瓒。
两军在界桥南边二十里处交锋,公孙瓒以三万步兵列成方阵为中军,左右两翼各安排五千多精锐幽州突骑。
袁绍则令麹(qū)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自己统领步兵数万在后压阵。
当时的阵型,大概是这样:
公孙瓒见袁绍兵少,就直接让骑兵发起冲锋,想直接碾压过去,而麹义这一千八百人则像乌龟一样躲在盾牌后面,以躲避骑射的箭雨。
当双方的距离只有十几步,公孙瓒的骑兵即将压到脸上的时候,弩兵开始射击,步兵们一跃而起,像公孙瓒的骑兵发起反冲锋,喊杀之声震天动地。
公孙瓒的骑兵顿时失去速度,阵型大乱,麹义阵斩公孙瓒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全军斩获首级千余。
公孙瓒鸣金收兵,麹义一路追到界桥,公孙瓒在界桥回兵逆战,袁绍将全部兵力压上,结果公孙瓒又被击溃。
麹义一路追到公孙瓒的大本营,砍倒并缴获了公孙瓒营门的帅旗,公孙瓒率领残兵溃逃。
界桥之战的失败,直接导致公孙瓒后续失去了通往青州的通道,从此袁绍在冀州彻底站稳脚跟,得以快速发育。
公孙瓒的失败,第一是政治上的失败,公孙瓒一口气任命了冀州刺史、青州刺史、兖州刺史。公孙瓒暴露这种我统统都要的政治倾向,直接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
第二是军事上的失败,公孙瓒在临场的军事指挥中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不该让骑兵先上,而是先让步兵往前拱。等步兵方阵接敌之后,骑兵在见机行事。
公孙瓒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根本原因还是平时虐菜虐习惯了,根本没有把袁绍放在眼里。
青州黄巾寇勃海,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合。公孙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馀级。
比如说公孙瓒打黄巾军,三十万黄巾军被公孙瓒的两万步骑斩首三万多,人均斩首一人,公孙瓒就是打这种鱼塘局打多了,就大意了。
公孙瓒远远望过去,见袁绍的这几万步兵军容不整,立刻就将袁绍和黄巾军归类到一起了。
麹义的这八百人,根本就没被公孙瓒放在眼里,认为自己一万骑兵发起冲锋,这千把人踩都要被踩死。
然而,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评价麹义的,这是当时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说的:
王粲《英雄记》: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麹义的部队,虽然不多,但早年都是在凉州和羌族作战的精锐,无论从作战经验还是心理素质上来说,都是兵王级别的。
像袁绍的这种布置,让一千多步兵当前锋,顶住一万精锐骑兵的冲锋,一般的兵,哪里敢干?
光是看着一万骑兵黑压压的撵上来,敌众我寡,腿都吓软了,哪里还敢丢掉盾牌进行反冲锋?这基本就是不要命的打法啊。
这是重步兵打骑兵的打法,当骑兵即将冲到脸上的时候,弩兵只有一轮放箭的时间,再装填弩箭,骑兵的马蹄就已经踩到头上了。
弩兵一轮输出放倒大几百前排骑兵,前排倒下,公孙瓒的骑兵冲锋姿态就被迟滞了,失去速度的骑兵就不再具有优势了。
这个时候重步兵再冲入阵中利用装备优势进行疯狂输出,在阵中被斩杀的严纲可能是骑兵总指挥,突然被斩杀了中枢将领,剩下的骑兵就进入了无序状态。
袁绍带的那几万步兵,都是相对比较菜的,为的就是示弱,让公孙瓒麻痹大意,不然公孙瓒也不会急不可耐的想放骑兵过去收割。
但后排的菜鸟观战半天,见前排的这八百精锐这么猛,一下子士气就提起来了,打仗打的就以一个士气,接下来的形势那就是袁绍对公孙瓒一边倒的收割了。
不得不说,袁绍和公孙瓒打的这个界桥之战,袁绍赌的成分很大,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以战求胜,想通过战争上的胜利来达成局势上的反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