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战友,请收好这份分业训练健康保护指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前言:随着实战化训练强度和难度逐渐加大,若官兵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到位,训练准备不充分,很容易导致训练伤。积极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护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本平台经《中华战创伤学》丛书总主编及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相关章节作者授权,现将部分军事训练伤防治相关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供借鉴参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装甲兵、坦克兵分业训练健康保护
(一)常见分业训练创伤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装甲兵、坦克兵是当前我陆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化程度较高的兵种之一。该群体的军事训练创伤也与其他群体有着明显区别,装甲部队和坦克兵军事训练创伤的发生及分布特点有其独特性,为制订相应性的健康保护措施,有关学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我军装甲部队军事训练创伤的发生率为7.9%-40.2%,其中下肢和腰臀等部位的创伤发生最为多见,占总创伤人数的53.3%,其次为上肢和肩背部创伤,约占36.3%,并以骨折、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擦伤最为常见。此外,根据近几年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黄昌林等研究发现,装甲兵、坦克兵军事训练所致下腰部创伤及疼痛,属于军队职业性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并多因机械与人体发生谐振所致。而且由训练空间相对狭窄,许多训练需要参训人员通过反复屈体弯腰才能完成动作,故极易造成下腰部及腿部创伤。另外,噪声污染、舱内冷热环境及舱内空气污染等也可导致对参训人员机体的伤害。
(二)医学监督与卫生监控
近年来,随着部队军事训练强度逐年增加,训练课目不断更新,军事训练创伤的防治难度也随之明显增加,军事训练伤成为训练缺勤和部队人员平时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在装甲兵、坦克兵分业训练期间,进行有计划地、分阶段地军事训练创伤的0期诊断普查与重点防治,实时实地地发挥好军队卫生部门军事训练创伤的医学监督和卫生监控作用。
(三)健康保护的主要措施
根据近几年来装甲兵、坦克兵分业训练及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常见军事训练创伤的发生情况和分布特点,其健康保护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装甲兵、坦克兵的腰背部绝对与相对肌力的训练,如做“燕子飞”动作练习,每日两组次,每组次为20~30 次;同时重视其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的训练,实施对装甲兵、坦克兵分业训练所致的下腰部创伤及疼痛进行全面的健康保护;训练时操作人员应当戴防护帽,适时通风,尽量缩短在车内的待命时间。冬季必须戴手套,增加手脚活动次数,禁止赤手接触钢铁。专业训练和作业过程中,应及时、合理补充水、盐、膳食营养,加强耐热锻炼,增强乘员及载员的抗暑耐力。军事训练结束后,及时清除车内灰尘和废气,保持车内清洁。出现听力疲劳者应当予以适当休息和早期诊断治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二、炮兵分业训练的健康保护
(一)常见分业训练创伤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炮兵是一个综合群体,除火炮外,还包括观察、通信、驾驶,有的尚配有雷达等装备。近年来,随着部队军事训练的增强,炮兵分业训练所致的下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呈增长趋势。根据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黄昌林等的实验研究及部队现场调查证实,因搬抬重物以及弯腰作业所致的职业性下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其年度军事训练创伤总人数的46.3%,另外听觉器官爆震创伤由于现代装备及防护设施的不断改进和增强,其发生率不断下降,但由于预后较差等问题,在防治措施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医学监督与卫生监控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炮兵部队及其作战阵地,一昼夜可能进行10余次的转移。虽然近几年来随着炮兵部队新装备和运载工具的不断更新,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时也对军事训练、特别对体能和作战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军事训练项目的增多和强度的加大,军事训练创伤的发生率必将呈上升趋势。因此炮兵部队的各级卫生部门应在开训前和军事训练过程中,分期、分批、分阶段对全体参训人员进行军事训练创伤防治知识教育,并对所属部队出现的常见军事训练创伤的伤情伤势进行调研和分析,以加强其医学监督与卫生监控能力,提倡应用0期诊断技术,达到早期诊断和重点防治的目的。
(三)健康保护的主要措施
根据炮兵分业训练常见创伤,其实施健康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弹射击训练应当佩戴耳防护器,发射火炮应当作张口或者咀嚼动作,防止听觉器官爆震损伤。开、收炮架和填弹、推炮动作必须规范,避免手足或者其他身体部位挤压伤、砸伤。观察兵和瞄准手在军事训练中观察“敌情”和校正炮位的持续作业后,适地做些眼睛保健操,防止视力疲劳。参加训练及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持正确的动作姿势;搬运重物时应强调采取先屈膝再发力的动作,克服直腿弯腰发力的不良习惯。加强对炮兵腰背肌肉的绝对与相对肌力训练,同时重视其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的训练,实施对炮兵分业训练所致的下腰痛及创伤进行全面的健康保护。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三、雷达兵分业训练的健康保护
雷达部队担负着对空警戒侦查、保障作战指挥和航空管制等多项任务。雷达部队担负任务多样、作战训练紧张,同时还将长期不同程度、不可避免地接受雷达微波辐射的危害,必然对参训官兵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常见分业训练创伤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雷达兵分业训练及作业环境中,主要涉及微波电磁辐射的问题。由于人体是良导体,长时间和近距离地接触微波、电磁辐射,就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体各个系统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一般中枢神经系统是微波辐射最为敏感的靶标部位之一,长时间暴露在微波环境下的人员,其常见的明显症状主要为神经衰弱症候群,主要包括: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程度明显下降;偏头痛等。另外,近距离、长时间地暴露在微波环境下进行训练,也将对参训者的心血管系统发生创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慌、胸闷和心前区疼痛;出现心电图波形异常;心率改变(如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期前收缩等);低血压等症状;睡眠障碍;长期进行雷达训练及作业人员,常有食欲下降、胃部不适、恶心、反酸等消化道症状,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
(二)医学监督及卫生监控
由于在雷达兵分业训练及作业环境中主要涉及微波电磁辐射对参训及作业者的身体伤害,因此相关卫生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对雷达微波辐射环境的定期卫生监控及微波屏蔽防护医学监督,并且建立和健全微波损伤信息管理及反馈系统,积极做好相关环境保护及预防辐射伤害的知识教育。
(三)健康保护的主要措施
雷达兵分业训练及作业的健康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落实雷达兵训练及作业中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的要求。雷达站作业区与生活区设置要合理,符合卫生防护的有关规定。在训练及作业中,特别在设备维修时必须注意不要影响其屏蔽效果,严防微波泄漏。加强工作仓内的通风换气,改善雷达车内作业条件。合理使用遮阳设施,减少由暗室外出时强光对眼的刺激,降低视觉疲劳的程度。积极改善工作舱内的防噪条件,降低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定期组织训练及作业人员全面体检,适时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保健或治疗。参训及作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服用鱼肝油、维生素等营养药品或膳食补充剂。在分业训练及作业中应注重视力的保护,强调按规定经常做眼保健操。
四、侦察兵分业训练的健康保护
侦察兵分业训练大多围绕战斗技能、机动技能、渗透技能、侦察谍报技能等展开训练,特别是由于其军事体能训练比陆军一般其他兵种强度更高、负荷更大,极易造成四肢骨与关节、腰部及软组织等的各种创伤。其创伤的致伤因素往往以急性摔伤最为多见。
(一)常见分业训练创伤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在侦察兵分业训练及作业过程中,军事训练创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陆军其他兵种,而且其他兵种多发的军事训练创伤在侦察兵分业训练中均有发生。本文将主要针对侦察兵前倒、后倒和擒拿格斗动作等分业训练中最易造成摔伤的发生与分布特点阐述如下。前倒训练,所造成的损伤往往是在没有掌握前倒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发生的,其损伤多为肘关节、腕关节骨折,肘部、腕部软组织伤,面部软组织损伤及脑震荡等。后倒训练,如果基本动作不规范或者受某些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颅脑损伤,其一是直接损伤,枕部受外力作用直接损伤,造成头皮血肿、枕骨骨折、脑挫裂伤等;其二是减速损伤,在后倒过程中,颅骨与脑组织同速运动,当枕部着地时,颅骨运动突然停止,脑组织仍做惯性运动,致枕部脑组织与枕骨发生碰撞损伤,同时脑组织受到阻力反弹回来,与额部颅骨碰撞损伤,如此反复,直至静止。这样脑组织因剪应力的反复作用而产生严重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甚至脑干损伤。擒拿格斗训练,主要集中在踢、打、摔、拿四大技术上,训练中容易造成踝关节、腰部、腕关节及手部的创伤等。
(二)医学监督及卫生监控
在侦察兵分业训练及作业过程中主要涉及前倒、后倒和擒拿格斗等动作,最易发生摔伤,而且伤情伤势均较为严重,因此其医学监督及卫生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卫生部门首先应该监督科学组训方案是否得到严格落实和执行。加强场地的卫生监控和个人安全防护知识教育,以避免参训人员受到相互碰撞及摔倒而致伤。认真按照军事训练创伤的0期诊断技术进行早期诊断及实施医学监督,确保伤员得到早期、及时的救治。
(三)健康保护的主要措施
侦察兵分业训练及作业的健康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抓好前倒、后倒和擒拿格斗动作训练的安全保护,可设有专人保护,以避免摔伤。进行徒手或者持械格斗训练时,参训者应当集中精力,相互认真配合,准确掌握击打部位和力量,以避免发生误伤。训练时应按规定合理佩戴及使用防护器材。基本功训练,必须在沙坑或者草地进行,强调执行循环训练法,提倡劳逸结合,防止疲劳战术和带伤训练。各级卫生部门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关于侦察兵分业训练、作业健康保护及其创伤防治知识教育,加强参训个人的防护技能学习。训练中严禁嬉闹,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通信兵分业训练的健康保护
(一)常见分业训练创伤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通信兵是军队中担负军事通信任务的专业兵种。一般由通信、通信工程、通信技术保障、指挥自动化、无线电通信对抗、航空兵导航、军邮等专业部队和分队组成。通信兵对保障军队指挥和完成各项任务具有重大作用。通信兵训练包括专业技术训练和专业战术训练。专业技术训练所致创伤主要是慢性损伤,如下腰痛及视听力减退等,而专业战术训练则以急性损伤为主,如摔伤所致的四肢骨关节损伤等。
(二)医学监督与卫生监控
通信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运用各种通信手段,保障部队通信联络畅通;进行无线电通信干扰和反干扰;组织实施海区观通、航空兵导航和野战军邮等勤务。各级卫生部门在通信兵分业训练及作业期间,要全面、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医学监督与卫生监控,主要针对参训及作业过程中所发生听觉、视觉下降和下腰痛人员,并且做好伤病的筛查、监控、重点防治和健康保护的知识教育等工作,切实发挥好卫生部门对通信兵分业训练所致军事训练创伤的医学监督和卫生监控作用。
(三)健康保护的主要措施
通信兵分业训练及作业的健康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通信兵分业训练与作业中加强对腰背肌力量、柔韧性的训练及其核心力量、稳定性训练。当急需高举或搬抬重物时,应强调采取先屈膝再发力的动作,克服直腿弯腰发力的不良习惯。分业训练作业前后的准备及放松活动,重点要进行腰部及腿部肌肉的伸展与放松,当训练强度过大时,训练后还可进行相互间按摩拉伸活动。车载电台行进及工作时要加强车内通风换气,保证车内有良好的空间环境。室内应当经常通风换气。话筒和耳机定期擦洗消毒。工作场所要有足够的照明,光线要均匀,照明必须保证在100 -150 LX,避免闪光和眩光,以防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减退。操作人员坐姿正确,课间休息进行眼部保健操及腰背肌力量训练,防止视力疲劳和腰肌劳损。室外作业应当统一指挥,架线训练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软底鞋,杆上作业出现头晕、恶心或者动作不灵活时,应当立即下杆休息,防止摔伤或其他意外创伤。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六、汽车兵分业训练的健康保护
(一)常见分业训练创伤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汽车兵训练包括基础驾驶、应用驾驶、特殊条件下驾驶、汽车的维修及保养,其训练具有量大、时间长、危险系数高等特点,主要做好谐振引起驾驶人员下腰部的健康保护及车辆意外事故的防范。侯树勋等调查研究发现,我军平原驻军驾驶员腰痛的检出率可达24. 1%,而高原驻军驾驶员下腰痛检出率竟然高达86.1%,其中26 岁以上汽车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步兵。另外,在启动车辆训练时,前臂和手腕部骨折创伤在汽车兵某集训队的分业训练中所占比例高达34.5%。
(二)医学监督与卫生监控
汽车兵的分业训练创伤主要包括车辆谐振引起的下腰痛及视力、听力下降等方面的创伤,故在医学监督和卫生监控中,要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控部队分业训练中下腰痛的发生情况,并指导部队参训人员加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在不同训练阶段及时地进行汽车兵的分业训练健康保护及相关知识教育。在长途运输训练中应加强医学监督,严禁超负荷训练,训练后应适时指导参训者进行腰背部肌肉的放松活动。同时加强卫生监控,确保有伤早治,避免带伤训练和积累性创伤的发生。另外,要定期对参训者的视力和听力进行医学相关检测,全面做好汽车兵分业训练的医学监督和卫生监控工作。
(三)健康保护的主要措施
汽车兵的分业训练及作业的健康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汽车兵分业训练及作业前后,必须对汽车兵的视力和立体视觉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者严禁参训。训练时必须遵守车辆驾驶各项规定,严禁超速行驶、强行超车、疲劳驾驶和酒后开车。正确使用手把,有条件的可戴防护手套或者使用防回旋把,以防反转时击伤手腕部及前臂,造成骨折等创伤。修车或者更换轮胎,应当先支撑固定,防止汽车滑动发生意外。休息间隙,积极开展腰背肌锻炼,防止长时间驾驶因谐振导致的下腰部组织损伤。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七、防化兵分业训练的健康保护
(一)常见分业训练创伤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防化兵是担负防化保障任务的专业兵种,其主要任务是:指导部队对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进行防护,实施核观测、化学观察和化学、辐射侦察,实施剂量监督和沾染实验;实施消毒和消除沾染,组织实施烟幕保障,直接配合步兵战斗和训练;组织施放烟幕;会同有关兵种和部门组织对敌实施防化学反击;组织指导部队、战地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对核生化武器以及燃烧武器的防护。防化兵训练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装备器材的构造、核化学观测、化学辐射侦察、沾染检查、消毒和消除沾染、喷火、烟雾保障等分业训练,训练时主要强调做好放射性物质、毒剂及有害气体的个人防护。
防化兵常见分业训练创伤主要见于放射性损伤、中毒以及有害气体损伤。放射危害主要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放射性核物质泄露后对暴露者的损伤,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污染环境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此外,在军事作业中,防化兵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如导弹化学推进剂的燃气,特殊环境下提供能源的内燃机废气以及地下工事及坑道内接触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等。常见的有害气体有氯、氨、光气、氮氧化物、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可引起眼和上呼吸道炎症,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吸入高浓度的刺激性气体可引起喉痉挛或水肿,严重者可导致窒息死亡。
(二)医学监督与卫生监控
鉴于防化兵经常暴露于放射物、毒物环境中,因此加强防化兵分业训练的医学监督与卫生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个人防护和个人的辐射监测,定期对防化兵进行毒物、辐射量检测,对辐射承受量达到一定标准者应禁止参加分业训练,强制休息。操作人员应穿戴高效过滤材料做成的口罩、医用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操作人员要带戴好头盔或军用防化防毒服作业;提前服用些相关药物可减少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沉积量。此外,在进行训练时应科学、合理的在训练场地中安排放射物与训练人员之间的距离。一般而言,毒物以及放射源的照射量随距毒物或辐射源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当某点距离放射源的距离大于源本身直径5倍以上时,此时人体受照射的剂量率与距离成反比。因此,应积极配备或改进远距离操作工具,如长柄钳、机械手、远距离自动控制装置等,以降低剂量率。针对有害气体损伤,卫生人员应对训练人员做好作业前和作业期间的定期体格检查,发现各种禁忌证及早期不良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健康保护的主要措施
鉴于防化兵分业训练及作业的任务和特点,其健康保护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防化兵在进行分业训练及作业前必须掌握和了解训练中将接触的化学毒剂的性能、致伤特点及防护要求。训练应当认真检查防护器具,保证防护器具性能完好。训练及作业中必须按照规定严格管理化学毒剂和放射性材料,正确穿戴防护器具,严格操作规程,并根据气候条件和训练强度,掌握训练时间。训练及作业结束后,应当进行彻底清洗和全面卫生监测。发现毒剂放射性物质泄漏、沾染,必须进行彻底洗消。定期对防化兵分业训练及作业环境,而且还包括其中所启用的车辆、相关设备、防护器具等其他所有参与训练的物品,均应进行全面及时的医学监测和卫生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快采取相应的维修或改进措施。
八、工兵分业训练的健康保护
(一)常见分业训练创伤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陆军工程兵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时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工程侦察、修筑道路、架设桥梁、开设渡场、排除障碍物、开辟通路,以保障部队顺利开进、快速展开;承担构筑指挥所、通信枢纽等任务,以保障己方隐蔽安全和指挥稳定;在敌方进攻的主要方向埋设地雷、设置障碍,阻滞敌方机动,并实施破坏作业,为己方扫清道路;对重要目标实施伪装,设置假目标,迷惑敌方;构筑给水站,保障己方部队在野战条件下的供水。野战工兵还可使用工程战斗器材,直接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平时,陆军工兵主要承担永久性军事工程的建设等任务。工兵训练包括爆破训练、筑路、渡河和架桥训练、工事构筑训练和工程机械训练等。在分业训练时主要做好个人安全的防护,防止爆震伤、溺水及工程机械振动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爆震伤和振动损伤是工兵在训练中最易遭受的创伤。据近年来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黄昌林等研究发现,振动和谐振所导致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创伤是工兵的职业性疾病。特别是在国防施工中使用风动工具(如风铲、风镐、风钻、气锤、凿岩机、捣固机或铆钉机)的作业,使用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锯、电刨等)的作业,使用高速旋转工具(如砂轮机、抛光机等)的作业可经常发生肢体振动而产生创伤,如腕管综合征等。另外,工兵在进行修筑道路、排除障碍物以及埋设与排除地雷时,不可避免要与强爆炸物接触,雷管、地雷以及烈性炸药在爆炸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声波,可造成全身性的多发创伤,特别是听觉器官的急性损伤最为多见。
(二)医学监督与卫生监控
加强对军队工兵参训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进行开训和训练前的体检、健康教育、作业过程中的健康监护等措施。如果训练前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不宜从事高噪声环境或使用振动工具的分业训练者,应调换至其他岗位。分业训练过程中应对参训者定期进行相关健康检查便于早期发现问题,并尽早得以治疗或调至其他岗位。另外,应该定期、分阶段、经常地进行职业培训和相关的职业卫生教育,以保证参训者正确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有效的医学防护措施。
(三)健康保护的主要措施
鉴于工兵分业训练及作业的任务和特点,其健康保护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爆破专业训练必须严密组织,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格划分作业区、安全区,设置警戒线,指派救护人员,规定爆破信号,加强人员管理,以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训练及作业中应使用耳防护器,如耳塞、耳罩和头盔等,减少震爆的冲击,以实施对听觉等器官的保护。工事构筑中防止发生划伤、刮伤、砸伤等。工程机械操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防止挤伤、压伤等。工兵在实施水上训练时,作业人员应当穿好救生衣或系好安全带,配齐救生器材,必要时设专门救生人员。如在坑道内进行分业训练及作业时应当做好防尘、防潮等环境健康保护工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卫勤小组按:
再次感谢《中华战创伤学》丛书总主编、出版社及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相关作者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