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雪禅诗四首·其一》

禅诗,顾名思义是指与参禅相关的诗,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南台静坐一炉香 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 只缘无事可思量

——明·苍雪

苍雪禅师点一炷香在南台山打坐。

六祖:“汝等慎勿观静”,不是说不让打坐而是提醒大家:不要把打坐当成“道”,真正的“道”与打坐的姿势没有关系。六祖的话是为了纠正一种偏颇,认为只要一打坐就有“道”了,并不是说学禅宗的人就不能打坐了。

“终日凝然万虑亡”,打坐入静,世间的事都放下了,很清净。俗世中的芸芸众生,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妄念纷飞,就好比水,被风一吹就乱起波浪了。“凝然”,好像慢慢凝固了,变得非常平静,也就是说人的妄想不再起起伏伏了。

一般人认为,要想内心清净,需要学会数息、念咒、不净观、白骨观、念佛、观佛等,有各种各样的修法,而禅宗就是简简单单坐在那里,自然就清净了。

“不是息心除妄想”,并非要平息心绪,消除妄想。“烦恼即菩提”,不意味着可以放纵烦恼,任其起伏!烦恼是从“无明”来的。禅宗从最根本的“无明”着手,把认假作真的妄念去掉了。处处着相,把一切假相当成真的,所以才会起妄想。

比如我们在傍晚看到地上有根绳子,误以为是一条毒蛇,当时就非常害怕。这个害怕就是一种烦恼。我们怎样去除这种烦恼,不再恐惧呢?其他法门常见的做法有:念佛、念咒、求护法,或者修慈悲心——我对蛇好,蛇就不会伤害我了。这些方法都是把虚幻的境界当真了,不管怎么做,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的。禅宗也不念佛,也不数息……怎么办呢?拿个手电筒仔细照照,看到底是什么——原来不是蛇,是条绳子。当看清真相时,恐惧自然就没有了。禅宗就是这样除妄想、烦恼的。禅宗不是不除妄想,但方法很巧妙——要搞清妄想的本质是什么!所谓妄想,就是一种虚妄的执著而已,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认幻作真了。明白道理后放下了,烦恼、妄想自然消失,就会“终日凝然万虑亡”了。

人的妄想一天到晚不断,杂念从何而来?说到底,还是对外境有贪求。比如有个东西你非常喜欢,就想方设法要据为己有,一旦得不到,或者被别人拿去了,你就会生气。贪嗔痴等各类烦恼,肯定与自己执著的某个外境有关。一旦你真正了知这些东西本不存在,只是一种梦境、一个幻影,你还执著吗?没有贪求就不会思虑重重,自然就清净解脱。

心灵解脱并非行为放纵,认为见性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是极大的谬误。开悟这件事引用古人的一句话就叫:“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我们平日里思虑重重,总想趋利避害,时刻在想方案、做选择,一个方案不够还要想十个、百个。有时,即便是很小的一件事,也会耿耿于怀。

“只缘无事可思量”,“缘”就是“因为”的意思。为什么没有用任何方法,心就清净了呢?因为世间本无事,都是幻化而已。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可以是怡然自得、清净自在的。

佛就是人的心,心清净了就是佛。你很快乐,也给别人带去快乐;你很清净,走到哪里都清净。正如维摩诘居士所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无事挂碍才是真修行!禅宗不是开悟如何了生死,而是告诉我们:生死不是一件事!为什么呢?“自性”没有生死!本来没有生死,如果偏偏要担心生死,那就是无事生非了。越是担心想抓住“生”不放,就越是无法避免“死”,只有把这些都放下,不担心了,问题也就没有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一念灵觉,大放光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