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楼阁】什么是古风、格律诗、古体诗、近体诗、 今体诗?
什么是古风、格律诗、古体诗、近体诗、
今体诗?
“这首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啊?”面对这类
问题,恐怕有些小伙伴都是一脸懵,接下来
我们仔细解说。
首先标题中出现的那5种名称,其实只是叫
法不同,也就两种:古体诗和近体诗,它们
主要是依据出现时间的先后来划分的,但这
个时间点并不是现代,而是唐,也就是诗文
化最鼎盛的那个时代。
古体诗
古体诗又被称为“古风”,通常是指格律诗出
现以前,即唐以前的各种诗歌体裁,如诗
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等中记载
的,像我们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古体诗的规则比较少和宽松,对于平仄、对
仗没有要求、押韵平仄均可、长短不限,仓
作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另外,还有一种在格律诗出现以后的古体
诗,初看与格律诗几乎一样,但仔细分析却
不顾格律,也就是故意而为之。
比如李白就是擅长写古体诗的高手,数量反
而比他的格律诗为多,其实也好理解,李白
是追求自由随意的一个人,写诗时张口即
来,而古体诗在创作规范上没有过多的要
求,更能满足他即兴创作的需要,如《将进
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这个极重格律的人也难得的为李白写了
首古体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
民,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没有按照格律诗要求的平仄)
【近体诗】
近体诗通常又被称为“格律诗”,也叫“今体
诗”,形成于唐代,它与古体诗的最大区别
在于平仄、押韵有着严格的规范,所以叫做
格律诗,不符合规范的就为出律了
在表现形式上,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
绝句:每首诗4句,按照每句的字数又分为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律诗:每首诗8句,超过8句的为排律,同
样的按照每句的字数又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格律诗在四个方面要求严格
1、平仄
平仄即字的声调,按照普通话来说,第
声的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
格律诗有四种基本的平仄句式,也就是每
字的平仄都有要求,就像一个数字公式
样。比如有的位置的字只能是平声字,有的
字只能仄声字,而有的字可以平声也可以仄
声,写诗时需要按照平仄的要求来安排文字
2、押韵
首句可用韵也不可用韵,除首句能用邻韵
外,其余偶句押韵均需一韵到底,即为同
个韵部,而且只能押平声韵。
3、对仗
绝句可对可不对,律诗中间二联需对仗,扌
律除首尾二联外,中间所有联均需对仗。
4、对、粘
“对、粘”是针对句中的平仄来说的。它的作
用是使声调富有变化,“对”,使上下两句的
平仄不同,“粘”,使前后两联的平仄不同。
对”即为对立,是指诗句中一联的出句和对
句(两句为一联,前面句为出句,后面句为
对句)平仄互相对立,如出句为:仄仄平平
仄,那么依据对立的关系,对句就为:平平
仄仄平,见下图(白字在古时为仄声)
粘”即为粘连,是指上联中的对句与后一联
中的出句第2、4、6字的平仄要相同(指七
言,如果是五言,就是第2、4字的平仄相同
五绝的平仄结构
五绝是指一首诗为4句,每句5字,因此也称
为“五言绝
它有一个基础句型,然后由它按照“对、
粘”的规则再延展出四种基本格式
基础句型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分别记为句型:①、②、③、④
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由句型②延展而
成(括号中为可平可仄,括号中的韵表示前
字为韵脚,下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王之涣《登鸛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仄起首句入韵式——由句型④延展而成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由句型③延展而
成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4、平起首句入韵式——由句型①延展而成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王涯《闺人赠远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第一句第5字押韵时必须为平,不押韵时
必须为仄
第二、四句第5字必须为平,且为韵脚
第三句第5字必须为仄
第2、4字的平仄必须相对
五律的平仄结构
五律的平仄是在五绝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在
首句不入韵时,相当于连续两个五绝,如果
首句入韵,也可以先看作是连续两个五绝,
但需将第五句第3、5字平仄调整,同样有四
种基本格式。
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连续两个五绝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
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仄起首句入韵式——调整第五句,调整
的原因:第5字不押韵了,需为仄,再根据与
第六句“对”,需将第3字改为平。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
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睛。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七绝的平仄结构
七绝是指一首诗为四句,每句7字,因此也
称为“七言绝句”。
可以将其看作在五绝的基础上增加2个字构
成,即在五绝每句的前面加入和前两个字平
仄相对的2个字即成了七绝的平仄基本格
式,并根据“1、3、5不论、2、4、6分明"的
要求将第一个字定为可平可仄。
如五绝的第1式仄起首句不入韵的出句为
(仄)仄平平仄,前面加入与前两个字“仄
仄”相对的“平平”,即成为了七绝平起不入韵
的出句:(平)平(人)仄平平仄。
1、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例:白居易《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2、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韵)。
例: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韵)。
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韵)。
例: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结
第一句第7字押韵时必须为平,不押韵时必须为仄。
第二、四句第7字必须为平,且为韵脚
第三句第7字必须为仄
第2、4、6字的平仄必须“平仄平”或仄平
仄”交替出现。
七律的平仄结构
同五律的平仄是在五绝的基础上延伸一样,
七律的平仄也可以看做是在七绝的基础上进
行延伸,当首句不入韵时,相当于连续两
七绝,如果首句入韵,也可先看作连续两个
七绝,再对第五句的第5、7字平仄调整,同
样有四种基本格式。
1、平起首句不入韵一一连续两个七绝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韵)。
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平起首句入韵式-一调整第五句,调整的
原因:第7字不押韵了,需为仄,再根据与第六句“对”,需将第5字改为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韵)。
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一一连续两个七绝。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韵)。
例: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闺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仄起首句入韵式-一调整第五句,调整的
原因:第7字不押韵了,需为仄,再根据与
第六句“对”,需将第5字改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韵)。
例: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