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青藏线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车行青藏线
文/陈宗福
1963 年秋,我休假期满,由柳园返回拉萨。
那天上午,我到柳园汽车站停车场找车搭乘,迎面碰到了早已相识的驾驶员周师傅。周师傅年约二十七八岁,是运输战线上有名的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看到我,周师傅亲热地说:“老弟,走不走呀?就坐我的车吧。”我当然十分高兴,转身就去取来了行李。
次日清晨,我们的车子开出了敦煌县城。一路全是沙漠戈壁,地温很高,阵阵热风向着车后吹。周师傅笑着说:“兜屁股风,拍马屁,尽在车屁股后面拍,水箱都要开锅了,拍的不是地方嘛。”
车过当金山,直下柴达木盆地,盆地内骄阳似火,在驾驶室里极目远眺,只见沙丘一个接一个,一望无垠,砂砾地面上热浪滚滚。突然瞧见前方公路上铺着厚厚一层卵石,我诧异地说:“谁家备料,卵石把公路都占满了。”周师傅笑着说:“你知道吗,这一带气候干燥,遍地是砂砾无粘土,又缺水,是著名的搓板路地段,道班工人用铁锹刮搓板,新锹用上一年,锹板都要被磨去半截。用骆驼拉刮板,人站在刮板上压重,刮板起落震颤,令人筋骨酥麻,头上烈日烘烤,全身汗裹尘土,可是搓板路老是治不住。后来,工程技术人员就地取材,筛选大小差不多的卵石铺路试验,这才有了好转。”说话间,车辆驶进卵石路面,从卵石上碾过,只听见哗哗的响声,果然少了些颠簸。汽车驶过,养路工人铲来卵石很快又填平了车辙,如此一来,道班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为减轻。
这夜住宿大柴旦运输站。次日清晨从大柴旦出发,途中,只见公路沿线都是灰蒙蒙一片。听周师傅介绍,这一带都是盐碱地,著名的察尔汗盐湖就横卧在前方。据说,盐湖东西长20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湖面上,被风刮来的黄沙和盐凝结成了鱼鳞状的盐盖。为了运输进藏物资,青藏公路必须从格尔木向北延伸至敦煌,再经敦煌到峡东装运进藏物资。1954 年冬,自治区运输总队派出探路人员在敦煌接汽车向南探路至盐湖,面对浩瀚的湖面,经过详细勘察,确信盐盖坚硬能承重过车后,才选择盐盖厚实的地方缓慢驶过,后经不断挖盐盖铺路堤,洒盐水加以压实凝结,加之道班工人的精心养护,才成了今天这样平坦黑亮的盐湖公路,并被称誉为“万丈盐桥”。
车上盐桥路,只听车子声响轻快了许多,我们的精神也都随之轻松了许多。30公里的盐桥路不知不觉就跑完了。我不无遗憾地说:“唉!要是从柳园到拉萨都铺成沥青路的话,我们的运力也就不紧张了,驾驶员和养路工也就不至于这样辛苦了。”
周师傅乐呵呵地说:“老弟,别犯愁,面包会有的,沥青路也肯定会有的。前途光明嘛。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研究在高原铺设沥青路的课题,全线铺通沥青路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的。”车抵沱沱河站,吃晚饭时周师傅说:“老弟,明天起早点,住黑河。”
于是,第二天我俩很早就起床了,从热被窝里钻出来走到停车场,暖暖的鼻孔吸进了几口凉气,直凉到心肺。仰望天空,尚有一轮冷月、几点寒星。
从昆仑山垭口至安多这一段路,是多年冻土地区,在入冬之前,道班工人正在加紧养护公路,一路上,只见道班工人有刮搓板、填坑槽的;有拉土、碎石备料的;有修整路肩、挖边沟的;有铺压路面加厚磨耗层的,一片繁忙景象。午时将近,只见道班工人十几人围坐在一起,砌几块石头架起锅,拾来牛粪烧茶烤馍。周师傅感慨地说:“都说我们开车的辛苦,我看道班工人比我们辛苦多了,他们顶风冒雪,餐风露宿,春天挖翻浆,夏天战水毁,秋天对公路进行全面整修,冬天铲雪开路。他们是真正的公路护卫者。”我说:“是啊,曾有人用这样几句话赞誉他们,说他们‘人在路上,路在心中,热血化作五色石,北京拉萨塑彩虹’”。
我思索着,我这运输管理机关中的普通一员,生活既无冻馁之苦,工作也不艰辛。一路见闻,感触颇深。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