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解忧
无以解忧
小时候,秋忙过后,庄稼收了,地种了,有一段农闲,虽然天天出工,或修路,或补地豁,或准备牲畜过冬的草料,这些活没什么要紧,大家干得很松散,那些做队长的人,体谅着大家前段时间的劳碌,口里脸上显着特别的简慢,但也不过早收工,任人一边干活一边说话,有人若说心里不得劲,就可以早些回家去歇着。那时节最热闹的晚晚上听说书,说书是乡下话,这说书,是用河南坠子调唱故事。河南坠子分不少曲种,我那时候听的只有河洛大鼓。
到了农闲时节,就有一些说书艺人走乡串村,每到一个村子,或唱五天,或唱十天。比如说我们那个村,四个生产队,四个队长一袋烟功夫,你三天,他三天,这就有十二天。秋收过后,正是秋高气爽,每晚明月高挂。我们村有一个不小的场院,平常这地方是村里人饭后晚间的聚合处,小孩子随意的玩,大人们一堆一堆地聊天。听说书的那些晚上,大家早早吃了晚饭,搬个小凳子,来到场院,小孩子不要凳子,就地坐在前面,所谓前面就是离说书的那张桌子近的地方。桌子边上有扎着一根竹竿,上面挂一盏马灯,照不到多远。桌子后面,有一条板凳,桌子一边又有一条板凳,这板凳上坐着一个拉坠胡的艺人,他用坠胡为说唱的艺人伴奏。那说书的人,都是盲人。他一手拿着一个鼓椎,一手执一副铜剪板。桌子上有一面鼓,说书人鼓声一响,剪板三声,大家立时安静。伴奏都随着鼓声,那好听的坠子曲就响彻了场院。我那时是最爱听这坠曲的。真羡慕那伴奏的艺人拉得那么好。
可惜我不记得那时候都听过什么故事。只记得,说书唱到一定时候,就共恭请大家允许煞戏,可大家都喊还要再听。于是说书人歇一会,喝碗水,接着再唱。他知道这是要反复三次的,所以,第二次再请煞戏后,还会接着唱。可有不少小孩子早已躺在地上睡着了。也没有人近他们。我能记得的是,每晚开唱前都一个书帽,说书艺人随便唱一段,这一段最有趣,那艺人或者对村子里的人或事有所知道,或者是白天他和人聊天,听到一些人的一些事,到了晚间,这些人和事就成了书帽里的故事,这个书帽不长,唱完了,接着开唱长篇故事。或五天或十天,说书艺人唱一个故事,到了最后一天恰好把故事唱完。
如果有谁想听听河南坠子有多好听,可以到网上去搜出一段,一听就知道如何了。我最爱听的是河洛大鼓,那是正宗的我们家乡曲种。
如今,我时常在网上搜出一段来,听那家乡之音家乡之声,远时的记忆,也不过上面所记的那些。不管记忆多远,那音声都没有变,我的记忆里还留着那样的味。听来解暑解乏也解痛。
20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