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树一帜 | 余辉:《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有着独特魅力的作品,四次被盗又五次进宫,从北方流落南方,最终回到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而它每每现世,总会引起一阵热潮。去年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似是为《清明上河图》特设的展览一般,观者如潮。面对这幅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巅峰之作,虽然在网上及各类美术书籍中频频见到它,但是我们仍然面对画面充满了种种的不解, 而这些困惑与不解均在《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清明上河图》局部

《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出版于2015年,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先生所著。在开篇的内容提要中,余先生写道:“本书力求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解开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内藏着的层层历史密码。”余辉先生将所探寻到的细节在《隐忧与曲谏》中一一呈现,观者仿佛被牵领着,推开一扇扇被尘封800余年的大门,走近了《清明上河图》,也走进了张择端和他所处的北宋。

余辉先生详解《清明上河图》

《隐忧与曲谏》有着余辉先生特有的逻辑推理方式,环环相扣。开篇触及少有人触碰的问题——张择端其人,张择端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甚少,大多在研究《清明上河图》时,少有提到对于张择端本人的研究。本书用了近一章篇幅逐字逐句分析《清明上河图》卷后金人张著有关张择端本人的题跋部分,还原古文语境,依据历史文献而做出了逻辑推断:

“游学于京师”这个词在北宋有着特别的含义,将这个词放到当时的语境里,才能真正读懂其意。“游学于京师”并非在开封漫游学舍书坊,是特指为考进士而到京师求学。

《清明上河图》卷后有金人张著关与张择端本人的题跋部分

几句文字大致勾勒出张择端的家庭和教育背景。而之后的“张择端是'后习绘事’,可见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专攻绘画。一个士子在京师从'游学’转向以'绘事’为生,这在古代尤其在科举制度完备的宋代等于重新选择了生活道路。究其原因,无非两种可能性,其一是科场失利,其二是因家道衰败致生活拮据,难以继续维持读书生涯。张择端的绘画生涯属于半路出家。他新的谋生手段就是'本工其界画,尤事于舟车市桥郭径’。'界画’是一种借助直尺表现建筑的绘画,张著只称颂了张择端的界画,没有提及他的人物水平。”一段,又写出了作为画家的张择端的样貌。

河道和桥面缺乏管理,无人值守,出现了大客船与拱桥即将相撞的险情。桥上占道经营,文官与武官狭路相逢,轿夫与马弁各仗其势,争吵不休,互不相让。

望火楼下面的两排兵营已改成饭铺和茶肆,原本改设防的消防兵了无踪影。

画家创作的作品一定不会脱离画家本身存在,对画家的思想、学术、眼界和技法等背景的考究,影响着对画作的理解。张择端能将北宋开封城清明节前后的场景描绘得如此细腻生动,必定是其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的。

沉重的商税

士兵拉弓试箭仅是为了押运军酒,供禁军饮用。

宫廷太医居然也开了市民诊所,两个妇人在讨要醒酒的药方,可见北宋后期朝野嗜酒成风的陋习导致了严重的宫廷问题和社会痼疾。

余辉先生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刻画也逐一分析,甚是详细,仅举卷尾一个“解”字,便引出了一段考证解读:

必须将“解”字铺的功能与周围建筑环境的特性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其周围是中高档旅店聚集地,包房居多,如“久住王员外家”“久住曹三……”等,王员外家的楼上有一位士子正在发奋读书,似准备参加科举。这个外面的凉棚与挂“解”字招牌的店铺是一家,是“解”字铺的“侵街”之处,这个“解”字当为“解命”之意,凉棚下的老者是“解”铺的主人——一个算命先生,他手持纨扇,傲慢地仰着身子向10个听客逐个测算着他们的考试命运。

悬挂“解”字招牌的店铺

之后又引用了沈括《梦溪笔谈》和王安石《王文公文集》,表明北宋真实生活中,确有举子们在科考前解开命理之数的现象。而书前所述张择端生平,也印证了只有真实生活经历,才能够在创作中生动的表达。

旅店、酒馆和送外卖的伙计

余先生对于《清明上河图》的观点巧妙的隐藏于书名中,“隐忧”——《清明上河图》从头至尾描绘了诸多社会问题,表现了画家对于北宋时期隐藏着的种种政治灾患的担忧,而“曲谏”则是《清明上河图》实为张择端上奏朝廷的一封谏书。先生的观点从书名中显而易见,但在论述时却在最后才表达出来,不轻易给到读者最终的观点,而是通过《清明上河图》所画种种细节分析和逻辑推理,引导读者一步一步认同他的观点。读先生的书,就好似在听先生讲课,细腻而温润,或许他所陈述的观点与你之前的相左,但他并不急于一个猛子推翻你之前的观点,而是旁征博引用历史文献论证作品细节,又不疾不徐将自己的逻辑推理娓娓道来,当细节一一呈现在你眼前时,你的观点便不由得臣服于他的陈述。

在结语中讲述了历史过程对于解读图像时的降解问题,也探讨了“关于考释古代社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提出:“研究者最容易出现的思维问题就是以主观意识代替客观世界,尽管其主观意识里积累了旧有的关于物质世界的结论。”

懒惰的递铺士卒

党争之中被废黜的旧党书写的大字屏风被当作苫布

《清明上河图》中的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个建筑都有了实在的结构,每个场景也尽是充斥着跌宕起伏的冲突与矛盾。《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完整的呈现了《清明上河图》的面貌,读懂了古人的语言,用古人的视角再现了开封城。

(林璇,中国艺术研究院文保专业艺术硕士)

(  责编:西子)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