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理尽性无止境
有儒友以“窮理盡性”釋“格物致知”,不准确也。格物致知只能窮理,不能盡性。尽性需要进一步诚意正心,还有赖于内圣外王两方面、全方位的努力。尽性是圣贤之事,是“知天命”以上境界,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即尽性,尽性自然知性知天。天道无穷尽,圣境无止境。
穷理之理包括人理和物理,人理又包括人伦、人事、人身、人心之理。儒家侧重于人伦人事,但不局限于此。古人局限于此,那是古人的局限,但不是儒家的局限。儒家格物穷理,无限制,不封顶。格物致知,所格之物,指宇宙中一切现象,包括生命现象和精神现象;所致之知包括一切人文道德知识和宇宙万物知识。
仁爱有差等而无止境,故穷理工作也有次序而无穷尽。亲亲,须穷孝悌之理;仁民,须穷政治之理;爱物,须穷万物之理。自立自达,须尽己之性;仁者爱人,立人达人,须尽人之性;爱物开物,曲成万物,赞天地之化育,须尽物之性。《中庸》说: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
只有至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他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化育万物;能帮助大地化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朱熹说:“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尽其性者德无不实,故无人欲之私,而天命之在我者,察之由之,巨细精粗,无毫发之不尽也。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但以所赋形气不同而有异耳。能尽之者,谓知之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也。赞,犹助也。与天地参,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也。此自诚而明者之事也。”
人物之性亦我之性,没错,我与人物之本性,都是天之所命。然同中有别。天命之性人为贵,因为唯有人六根健全,能够尽心尽性知天,成己成人成物。
尽己之性,成就自己的本性,就是成己,尽人之性才能成人成德成圣,尽物之性才能成物利用。《易经·系辞上》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备天下之物,致天下所用,开发良器良物,就是成物。《大禹谟》说:“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发展科技、开发物质以利物之用,就是成物。
《中庸》又说:“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儒家成己成物,一体同仁。
《易经·泰卦》:“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意谓君王从泰卦得到启示,认识把握天地之道,辅助天地所生之宜,以帮助人民。后指君主,裁成谓裁度以成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就是赞天地之化育;“左右民”就是就是成人,帮助和成就人民。
《易经·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将易理推广给天下人民,就是成人,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事业。易理就是天理,中道之理,天地之法则,是宇宙中一切人理物理之原理。易与天地准,此之谓也。《系辞上》说: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与天地准,准是齐的意思。易经是天地的摹本,易理的天地的原理。掌握了原理,就可以穷理,就可以知天文地理、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和鬼神之情状;就可以不违、不过、不遗、能爱。穷万物之理,方能知周万物;尽天地之道,方能道济天下。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范围,效法义。韩康伯注:“范围者,拟范天地而周备其理也。” 孔颖达疏:“范谓模范,围谓周围。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言法则天地以施其化。”曲成万物而不遗。成物,是智慧的发用。人类智慧的开发和作用无止境,不封顶,故可以曲成万物而不遗。
神无方而易无体。易无体,意谓体在用中,用外无体,所谓“藏诸用”,本体就潜藏在作用之中,本质就潜藏在现象之中。离开宇宙生命现象,就没有本质、本体可言。“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等,都属于“用”,道体之作用和现象。
这就是性与天道、即良知的全体大用。尽心尽性则体全,格物穷理则用大。体全用大,体大用全,唯我儒家能够,岂其它诸子百家异端外道所能望尘哉。
良知无极限,故道德上升、智慧开发无极限,格物穷理的工作也无限度。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这是一曲之见,只知个体一期生命有涯,不知人类生命子子孙孙生生世世无穷尽,良知至诚无息、自强不息无穷尽,格物致知穷理尽性之事业无穷尽,人类范围天地之化和曲成万物能力亦无穷尽。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