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众生与自了汉的真正涵义,只有依靠「黄帝密文」才能解读

一、历史上对菩萨道的「普度众生」与罗汉道的「自了汉」的理解,都是一种误解

了解佛学的一般都知道,菩萨道与罗汉道是有很大区别的两种学修之道。

修罗汉道的,不可能再修菩萨道,也就是说罗汉道不是菩萨道的基础。

其中最大的区别,在历史上的理解认为是,修菩萨道的是「普度众生」的,而修「罗汉道」的,只是「自了汉」。

但是,究竟什么是「普度众生」?什么是「自了汉」,在历史上就没有认识清楚过。

一般认为,向广大民众,向社会层面进行弘扬佛法的,就是「普度众生」。

只管自己面壁入定修行的,那就是「自了汉」了。

这样的认为,其实是极其错误的。

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所教出来的弟子,都是「自了汉」的罗汉,但是,这些弟子都跟着释迦牟尼佛进行过广泛的弘扬佛法。

按照我们对「普度众生」的理解,这些成就罗汉的弟子都不应该是「自了汉」的罗汉,而应该是菩萨。

可是为什么他们都修成了罗汉呢?

二、佛教所隐含的「完整人体」的构成

要真正了解「普度众生」与「自了汉」的内涵,我们必须真正了解「完整人体」的构成。

我们在破解了甲骨文的前身——「黄帝密文」以后,才能够真正了解「完整人体」的构成。

这里我们概要地介绍一下「黄帝密文」的内涵。

「黄帝密文」不是常规的汉字,而是轩辕黄帝用来记载「重叠结构世界」以及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特种图示。

所以,借助「黄帝密文」,我们可以了解「完整人体」的真正构成,请看下图:

真正「完整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构成,因为「完整人体」所处的世界是一个「重叠结构世界」。

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同时存在着人的感官能感觉到的「显性世界」,还有无法感觉,甚至无法想象的「隐性世界」。

所以,「完整人体」在「重叠结构世界」中,既有在「显性世界」中的「显性人体」,也有存在于「隐性世界」中的「隐性人体」

两个人体是同时存在的,而且「隐性人体」是整个「完整人体」的主体所在。

对于「重叠结构人体」在佛教中的表述就是「三身四智」

「三身」就是「显性人体」、「隐性人体」以及承载在「隐性人体」中、如如不动的「真如自信的本体」。

「三身」所对应的,都有一个「智」,多出来的「第四智」,就是可以在三层人体中来回移动的、形成「人的思想」的主体。

这个主体,就是「唯识」中所指的那个「识」,「唯识学」中的八识,都由这个主体形成。

这个形成思想的主体,我们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感知的主体」

三、菩萨道的「普度众生」的真正涵义

要了解菩萨道「普度众生」的真正涵义,首先,我们要了解菩萨道所修的内涵是什么。

通过用「黄帝密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本)》、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以后,我们基本上能够很全面地认识到学修菩萨道的真正内涵。

真正菩萨道的学修,是把构成「完整人体」中的所有生命,全部带回「隐性世界」。

所以,「普度众生」并不是指修行者自身以外的「众生」,而是指构成修行者自身「完整人体」中的所有生命。

「普度众生」是说要把构成「完整人体」中的所有生命,统统带回「隐性世界」,这是菩萨道「普度众生」的真正内涵。

真正完整的修行菩萨道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来看,只记载在用「黄帝密文」字义写成的《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以及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中。

「感知的主体」从最外面的「显性人体」回收到最里面一层「真如自性本体」以后,一方面去感应存在于「隐性世界」中的「系统自动力」

也就是传统所说的「道」

另一方面,去回收连接「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能量」,把这些「能量」回收完全以后,组成「完整人体」的三层人体就能统统回归「隐性世界」

完成所有这些学修的过程,并不需要什么出家,就在现实社会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进行。

四、罗汉道,为什么会成为「自了汉」

「完整人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更像是乘载「真如自性本体」的一个载体。

这个载体以及「感知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与「真如自性本体」是没什么关系的。

所以,罗汉道的学修目标,就是把「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这个载体,以及「感知的主体」通通都不要了。

这些组成「完整人体」的生命体集合,对于「真如自性本体」来说,本来就没什么关系,不管也罢。

罗汉道只修「真如自性本体」,其他的统统不管。因此,就被称为「自了汉」。

结语:

「黄帝密文」不仅仅是轩辕黄帝所开创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更是人类的终极文明

当人类终极文明被破译的时候,已经传承几千年,在中华大地上扎根的佛学的真正内涵也将被我们重新认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