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该告诉你吗?你会孤单过半生



敲下这个题目,缘起好友发的朋友圈。他们全家生活在斯里兰卡,儿子在当地上小学。疫情起来后,很多华人家庭都陆续回了国。
儿子说他在兰卡没有朋友了。虽然有点难过,但还是告诉他说没关系,给他讲了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交到的不同的好朋友,希望他能明白,珍惜朋友的难能可贵,也希望他能明白,分别和失去是一件正常的事。没说的就是,早一点习惯孤独,也未必是件坏事。随缘吧。
关于这个世界的残酷真相,孩子总有一天会得知,也许父母有机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出提醒,更多时候是当事人自己逐步发掘。
我想,为人父母,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多幸福少烦恼。于是大家加足马力,努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帮他们减少或者推迟人生路上的烦恼与困难。
与此同时我们也都清楚,无论再怎样减少,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毫无烦恼。即使是出道就能上热搜的“破格公主”,也会有“为何大家都喜欢姐姐不喜欢我”这种烦恼。
那么,既然没有人能彻底逃开烦恼,我们要不要帮助孩子面对烦恼?
我有一位十分爱孩子的朋友,他为人善良又宽容,但每每聊起他女儿的教育问题,那架势总跟要与我绝交一样。幸亏他不会看到这篇文章,否则可能就真绝交了…
他与女儿的感情非常好,属于女儿会跟他谈心那种,他也毫不掩饰对女儿的爱,总是把为人父母的责任挂在嘴边、牢记心上。
女儿当然也很优秀。为了她的成长与学习,妈妈全职负责照顾。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前两天我看网上讨论寒假作业打卡,只能感叹养娃越来越难,没有三头六臂真是顾不过来,双职工家庭怎么能做到啊?
但可能也因妈妈是全职带娃,对女儿的期许自然很高。女儿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妈妈责怪,爸爸就会非常自责,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事实上每次女儿因为学业压力大跟他哭诉的时候,他都心如刀割,觉得都怪自己没钱,不能给她更好的教育,只能让她被无穷无尽的作业与补习班所折磨。
有一次我多嘴了,对他说:也许这是个机会,你可以趁此跟她深入谈心,告诉她生命中会不停有烦恼这个真相。她以后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压力,总要去学习面对的。
女孩十五岁,我个人感觉正是合适的年纪去了解这些。
结果你们大概也猜到了,朋友又被我成功触怒,说孩子已经够苦够可怜了,还要她面对压力,她怎么面对?!
从那以后我再不敢乱发表意见。
很多谈及教育的文章都会说,父母要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什么叫健康地成长?我不是教育专家,不敢胡乱说,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帮助孩子面对困难,培养独立的精神,总不会是错的
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每户人家的重点,各种学习软件把家长的焦虑一层层燃起,最后这种焦虑势必会转移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消费了那数万块、被期待有结果的人。
每位家长心里都清楚,这种拼分数、让孩子自小就活在书本和习题中的生活不太对;与此同时更清楚,如果想在这个社会上过得好,作为寻常百姓,这是唯一的途径。也因为这个社会共识,各种补习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生意好得不得了。
我之前还不理解朋友的心情,觉得他已经给女儿付出许多了,补习班,“一对一”,还有其它类似出国游学等活动,别人有的自己娃都尽量给安排上,为何还要如此自责?
直到某“一对一”爆雷后,看到那么多家长借贷也要给孩子报班,我忽然明白了……
看着孩子每天学习到凌晨,父母当然心疼。孩子已经从小就承担了如此辛苦的生活,作为爱ta的父母,必然会下定决心照顾好ta,为ta做所有能做到的事情。
依旧是个人观点:我认为在所有能为孩子做的事情当中,帮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与烦恼是最重要的
在此我要问几个犀利的问题,可能会得罪很多人:
❀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全心全意爱孩子,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一切幸福的人,你觉得你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 你给了孩子的那些东西,是ta想要的,还是你自己要给的?
❀ 你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是经过思考后十分确定真的为ta好,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做一个好爸爸/妈妈的虚荣感?
中文很精妙,每个词都会有许多层的意思,比如“牺牲”这个词。我们喜欢说,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为了让另一个更幸福。比如最常见的,父母为了孩子“牺牲”,苦苦维持着令双方都痛苦的婚姻;比如,总有人说,我愿意“牺牲”我的全部幸福,只求孩子可以快乐。
这些爱,都令人动容。我发自肺腑地相信他们对孩子那毫无保留的爱,相信这些爱的单纯与伟大。
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父母会这样做,因为保护后代是生物本性。
这个时候,我想问一句,如果你是这位孩子,你会愿意父母做出这种牺牲吗?如果你知道了父母的牺牲,你还会感觉快乐吗?
很多时候,父母心中所幻想的“孩子的快乐”,其实不一定是他们真正的快乐。
父母想给孩子百分之两百的爱,但不要忘了你的全部能力只有百分之一百,拼命逼自己做超过此线的付出,看在孩子眼里不一定是幸福。
父母会永远把孩子当孩子,无论孩子多大。已经这么大岁数的我,在我妈眼里依旧需要她照顾疼爱。
我常常想,什么叫“当孩子呢”?就是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什么都不懂吗?显然不是。
“当孩子”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变,永远想要疼爱ta。
但孩子是一直在长大的,父母心里很清楚。有些父母不清楚的是,他们低估了孩子的成熟。
我带的暑期家庭团,一般是两家人一起,带两个十二岁左右的孩子。我总能跟孩子们“打成一片”。第一天,他们还会管我叫阿姨,第二天就变成姐姐,第三天就开始喊名字了。
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没有特意将他们看作是孩子。他们很快就会感觉到,于是开始跟我以朋友模式相处。我们一起聊天、开玩笑,我也不会有很强烈的“他们还是孩子”的感觉。
当然也不会完全把他们当大人,他们也不会就真的彻底将我看成小伙伴了。我每次讲解完叮嘱他们要记住、第二天会考试的时候,他们还是会不由自主屈服于我这股“大人的威严”。
记住,孩子们天真、单纯,但他们不傻,很多道理他们早就知道了。
但有些真相,你如果一直努力遮掩,怕让他们知道,不见得对他们是好。
比如说,你很可能孤独过半生。
真是难以启齿啊,这句话自己都不愿意信呢,怎么告诉孩子。
《山河故人》里有句台词很火,常常见人引用。刘涛跟他儿子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我当时都震惊了,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告诉他这么残酷的事情?
后来我意识到,这是因为我觉得这件事情残酷。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生活的真相,而真相跟我们一直想要的东西不一致,我们一直想要的是永远。永远和小伙伴在一起,永远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永远和爱人在一起……
即使我们长大后,明明知道永远不可能,还是会一次次祈祷永远的存在。
然而现实是,小伙伴们会一个个离开,不过还会认识新朋友;
随着年龄长大,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少,只有父母给的爱已不够驱散内心的全部孤独感;
爱上一个人,最开始体会到心灵的慰藉,世界温暖起来,相信自己再也不会孤单;可随着时间渐长,会慢慢怀疑对方真是自己的灵魂伴侣吗?虽然还是很爱,但内心的孤单又一点点回来了……
说到底,世界上不会有一个百分之百理解你的人,所以你注定孤单。
可是,我们真的需要把这么残酷的事情告诉孩子吗?
还是以一位朋友的故事收尾吧。
这位朋友也有个十几岁的女儿,有天女儿伏在他膝上,要他答应自己,这一生也不要离开她。
我想女孩子只是为了撒个娇,不会真正上心的,不久后她自己就会离开老父亲。
但做父亲的上心了。
让孩子知道有个永远的避风港是件好事,每个人都脆弱,都希望自己在困难来临时,有地方可去,有人可以求助。
但你怎么能知道,在你生命走完之前(抱歉这句话重了),他们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独自面对这一切了呢?如果你不确定,你会放心吗?
家长们都赞同一句话,叫陪伴是最好的爱。我想这个陪伴,不仅仅是指生活在孩子身边照顾ta生活起居,陪ta学习,陪ta玩(如果能有这个奢侈);更重要的是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获得思考的能力和自主自觉的知性精神
怎么,你觉得孩子学业太重,没时间管这些?那么,你觉得哪一方面对孩子是重要的呢?或者说,你觉得什么对一个人是重要的呢?
最后,要对孩子有信心,相信他们自己的能力,相信他们会长大。因为,他们必须长大。
后记:这段时间我们做线上的中国文化分享,同事说你也可以做中文版,分享欧洲文化啊。我说:大概不会有几个人报名,谁会愿意来听我在那讲ppt啊?同事说:可以趁寒假给学生们讲。我:学生们大概是更没有时间听的……

本文图片,除剧照外均拍摄于科茨沃尔德蒸汽火车站

版权归属©️TanSuo Cultural Travel

我们坚持原创,用自己的亲身经验

总结发布最实用可靠的信息

为你展现一幅真实的英伦欧陆场景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