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文化桐山后金》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篇 话说桐山后金
桐山后金村贤孝家风名扬浙东
走进桐山后金村:仁山风范代代传
走进上王村:兰建交界的小村落
走进前方村:澄潭溪边的一个古村
有理学灵魂的桐山后金村
桐山后金村的八卦肌理及非物质文化传承
桐山后金村善行义举
桐山后金村的价值形态文脉故事
第二篇 桐山后金古建筑
仁山书院
金履祥墓
散翁公墓
贻厥堂
正和堂
金建华宅
叶景宏宅
金景芳宅
金志云宅
金壬进宅
叶士立宅
刘氏节孝石坊
金祥兴宅
金文奎宅
金志陵宅
金壬通宅
徐玉忠宅
上王凝瑞堂
方祥通宅
前方敦义堂
前方澄潭桥
前方锡三堂
方彩其宅
方祥庆宅
方氏小厅
福泉庵
第三篇 桐山后金理学文化
一、中国理学
理学起源
理学研究内容
理学流派
说明
徽派理学
现代理学现代理学科类
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什么是理学
2、道统说
3、理学体系的构建
4、理学的概念
5、“格物致知”与“伦理纲常” 格物致知
6、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理学名家
朱熹
周敦颐
王阳明
程颐
程颢
四、遥远的绝响:绵延数百年的婺学
五、理学——兰溪的文化主脉
六、兰溪理学文化名人
范浚
杨舆立
张润之
金履祥
章懋
范端臣
柳贯
吴师道
范祖干
徐原
吴沉
诸葛伯衡
徐用检
七、金履祥年谱
八、一代宗师金履祥
第四篇 金履祥的理学观
一、金履祥的学说思想
二、潜心四书经史的金履祥及其理学思想
第五篇 桐山后金书院文化
一、中国书院文化
庐山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
应天书院
二、宋代浙江书院
浙江最早的书院
宋代书院的发展
宋代书院的建筑及特点
三、金华的古书院
五峰书院
丽泽书院
鹿田书院
滋兰书院
丽正书院
四、兰溪古代书院
五、金履祥与书院
金履祥和仁山书院
金履祥讲道齐芳
唐良骥延请金履祥讲学二十四年
金履祥与丽泽书院
金履祥与崇正书院
金履祥与丽正书院
金履祥与五峰书院
金文安公仁山书院记
重修仁山书院记
第五篇 诗词楹联
(一)仁山文集诗词
北山之高寿北山何先生
代简汪明卿
代张起岩和清塘诗
登严州北高峰用韵
东津旅中同徐改之馆清溪源招之同游
东津招二族兄同游高峰
洞山十咏·冰壶洞
洞山十咏·朝真洞
洞山十咏·高石岩
洞山十咏·椒庭
洞山十咏·老梅岩
洞山十咏·双龙洞
洞山十咏·五叠泉
洞山十咏·小龙门
洞山十咏·中峰
洞山十咏·中涧
都下赋归奉别天台金彦如惠子明沈新之马景昭
都下会安吉姚学林作诗奉勉
二月丁亥与诸友奠何先生毕退游北山智者寺书
泛免口占
奉复鲁斋先生上蔡书院图诗二首
奉复鲁斋先生上蔡书院图诗二首
奉和鲁斋先生涵古斋诗二首
奉和鲁斋先生涵古斋诗二首
广箕子操
和陈复之韵
和王妙虚道士诗
和王希夷庐陵观梅
和徐山甫初秋韵
后数日姚学林用前韵言别因别举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
即事
进退格送苏金华解官东归
景定甲子夏五三日王希夷兄有弄璋之庆是时希
九日书怀
九月初吉永嘉苏太古同游金华洞夜宿鹿田寺用
客严陵赠星史
苦热和徐山甫韵
立斋静佳楼和王吉州韵
龙井
梅雨书怀并唁汪功父
七月三日和徐山甫喜雨
栖真纪胜赠立公二首
栖真纪胜赠立公二首
三月十六日为某初度十九日又赵寅仲诞辰俱在
上灵洞栖真寺听琴赠立公
释弟
寿徐山甫
寿张南坡
术士求诗
术士求书往横山复以诗赠
送金簿解官归天台五首
送金簿解官归天台五首
归天台五首
唐丈命玉涧僧画金华三洞为图障寿母玉涧有诗
题城南塔院
题钓台
题富阳严先生祠耕春堂
题青冈时兄友山楼
题汪功父所藏画卷
题王立斋矩轩记后
挽北山子何子三首
挽北山子何子三首
挽北山子何子三首
挽莲塘吴孺人
挽刘南坡
挽王易岩
挽徐居士二首
作深衣小传王希夷有绝句索和语
装解卷鲁斋先生置酒出诗就坐占和
郑北山之元孙扁其楼王适庄为书北山之英四字
挽徐居士二首
王子可欲寿赵寅仲思成出{上艹下宾}嚚闽兟瞤五字令赋诗
咸淳夏五求王先生墨戏梅竹二首·梅
咸淳夏五求王先生墨戏梅竹二首·竹
徐山甫夜话有诗言别次韵
用韵赠小张兄新娶
用韵赠诸友
游赤松口占
游三峰
游下灵洞水深叵入书二十八言
远游篇寿立斋
郑北山之元孙扁其楼王适庄为书北山之英四字求跋为作诗
(二)仁山书院楹联
(三)金履祥著作
第六篇 桐山后金传说
洗炭接白
田缺流水是哭声
石头走路
仁山之神笔
彩衣堂木匾烧不烂
儒源村今后毕竟成湖泽
墨宝——第一山
新叶村基非凡之地
为宋夺元
白云观
活气,断气
仁山先生听石头。
青蛙王
新叶厅
生熟鸡蛋
金履祥讲道齐芳
马踩塘的故事
唐良骥延请金履祥讲学二十四年
纯孝乡的由来
皇帝赐封纯孝乡
三子拜母山的传说
孝心感天的金孝子
三 峰 山
仁山先生金履祥
金履祥题匾彩衣堂
叶克诚延请金履祥任教重乐书院
金履祥避难金华山
孝心感天的金孝子
“缸米黄”的传说
三贤堂的来历
朱元璋与四菜一汤
八华山的名流与诗谜
金仁山设计九宫八卦形村
儒源的来历
金仁山先生讲学池亭
新叶仁山道脉
许谦其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