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墙是指建筑物的什么(知道古建筑中的山墙)
一般古建筑中的墙体按照结构划分,可以分为5部分
1、下碱:约占墙身高度的3/10
2、上身:一般“退花碱”,花碱宽度一公分左右,若上身抹灰,则另外要退出抹灰厚度。
3、拔檐:头层檐出1寸,二层檐出0.8寸,博风砖出0.6寸或不出。
4、签尖:一般做成45°坡面。
墙体内包柱子叫包金,柱中以外成为外包金,柱中以内成为里包金。
5、金边:墙体相对于台基一般要向里退一定距离,这段距离称为金边。
接下来说说山墙、廊心墙、槛墙、檐墙到底是什么部位
山墙
山尖:硬山山墙顶部呈三角形的部分。其做法有几种:尖山式,圆山式,天圆地方式,铙钹式,琵琶式。
墀头:俗称腿子,分三个部分,下碱,上身,盘头。
下碱常做迎风石,高度加上压面石厚度不超过墙身高度3/10。
垫花:上身上段紧挨盘头的地方可用方砖凿花活,称为垫花。垫花略高出墙面。
凡做垫花的墀头,盘头必做花活,相应博风砖头也做花活。
盘头:盘头一般有五层盘头和六层盘头。具体构件为:荷叶墩,半混,(炉口),枭,头层盘头,二层盘头。
盘头之上挂戗檐砖。
廊心墙:檐廊部分的内侧山墙,如果不开门洞,一般用落膛做法,施加一些砖雕,以增强装饰效果。
吉门:在廊心墙上开门洞,用以连接外部游廊。吉门上面做灯笼框,雕刻文字或图案。
槛墙:槛窗下面的墙,做法一般比较讲究。干摆或丝缝做法,“一块玉儿”,或做海棠池。
檐墙:分后檐墙和前檐墙。后檐墙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露出椽子,叫露檐出,一种是不露出椽子,叫封后檐。
封后檐要做砖檐子。
来源:别楞网,欢迎分享本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