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有数揭示实现“数字孪生”的基本逻辑
短时间内,我国正在形成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呼声或态势。其中有几个关键词:“数字”“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孪生”。相信很多专家和领导对其意味着什么有一定了解,但可能也有相当部分的同志其实不知道。比如现在做企业的,在数字化转型后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因此,零点有数希望跟大家分享这个话题,尽量用通俗点的方式来解答,这是一个什么东西。
大家都会上网、刷抖音、看头条和刷微博,也会在电脑上在线加工处理东西。比如“袁岳”,其实有两个,一个是生理和物理意义上存在的“袁岳”,另一个是因为从事大量的在线活动,被网络或其他系统留下了许多的痕迹,而存在的数字意义上的“袁岳”。也就是说,假设你不认识袁岳,从网上搜,搜出来关于“袁岳”的各种活动,则相当于袁岳的一个“数字孪生”。每个人都正在成为“双胞胎”,不仅有线下的你,还有线上的你,这就是“数字孪生”,每个人都有“数字双胞胎”。
数字化大概说明什么意思?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由于留下大量的信息,转变成数字表现的形态,所以不仅有个你,还有另一个从数字意义上表现的你。
第二个层次是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许多人抖音做得非常好,也是搞广告片的达人,但也有在4A广告公司里很厉害的人,搞抖音却搞不过小孩,为什么?以前的广告片,数字化程度没有那么高,现在一个普通的小孩,甚至农民,在网上都可以变成红人。
苏北有个女孩子,抖音上专门分享她怎么处理和公公婆婆之间的关系,每次大概3分钟,分享她怎么调和家庭关系,特别火,好几十万的粉丝。广告达人很难做到这个水平,为什么?因为拍广告片的那个方法,并不适合现在互联网上成为红人的方法。互联网上,比如抖音,只有1分钟的视频,而广告片一般是很长的。像电视台拍1个片子很累的,1个小时的节目至少要拍3~4个小时,水平也很高,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非常精准,不行就要停下来重新拍。而调节公婆关系的那个女生,呈现的是她的本色。现在装逼的人很多,但装多了之后,大家不会被感动。而那个女孩子的自然,1分钟就能感动人。
从拍影视广告到拍抖音,这是一个转型,数字化的经济,数字化的产业,数字化的东西。为什么你直播的时候卖得很少,别人就能卖特别好?数字化升级的时代,抓住人的关键是要符合数字化时代的特征。比方小孩子打游戏,就有速度的数字化,手每一秒要按5下键盘,各位每秒按3下就不错了,手速是不一样的。现在18岁的女孩找男朋友也要讲手速,太慢的话不适合做男朋友。数字化意味着一系列的行为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发生了改变,人的行为发生了改变,组织的行为发生了改变,机关的行为发生了改变。
第三个层次是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以后,我们的机会和办法要改变。原来有套办法,有套要求,但数字生态形成之后,人都被数字化了,如何在这种新的生态中形成新的工作方式?如何抓住新的工作机会?如何创新工作的模式?我们需要思考在数字化时代的做法、工作有什么不同,这个事大概是什么路数。
大家成为领导的、企业家的,主体感都很强。主体以前干的事主要看意愿、能力和表现,写工作报告就是“我们认识到”“提高认识”“加强能力”。而且有时候公司大了,分公司给总公司的汇报也是这样。但数字化不同,不看报告就可以知道你做了什么事,这就是“客体化”了。你自己以为很好,但你对面的人什么感觉?
数字化最重要的是,每一位都有个孪生,从百度上搜到的信息是客体化的,社会上的人从孪生的数字化留下的信息来认识你。从某一种程度上说,主观的东西其实不稳定,有一个下围棋的高手,他说我的围棋水平在全世界如果发挥得稳定就是第一,可惜的是我不怎么稳定发挥。AlphaGo就是因为它能稳定地发挥,数字化地下围棋,把所有的玩法、规则性的东西变成一套路数,所以很强大,因此客体化是强于主体化的。
另外,客体化也意味着今天要通过数字的方式把它“留痕化”,不只是一种痕迹,而是很多种痕迹。比如法律上证人必须要做笔录,他讲的话一定要签字,法院看的不是他讲的话,而是笔录,最后判决一件事情,也要证据链,孤证是不行的。我们所做的工作,要证明你的意愿能转变成能力,能力有可执行性,那你的表现就要有较多的痕迹数据来支持,这就是数字化的过程。
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现在的基础已经好了很多了。比如公安,作为国家数据比较多的部门有许多系统,不同警种有不同的系统;比如政务,说要搞信息化,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要搞系统。现在的问题不是说系统少了,而是系统太多了。不论是系统也好,平台也好,都是为数字化和数字留痕提供的基础平台,现在的问题是干平台的太多了,有点像开粤菜餐厅,来了个粤菜的餐台,开淮扬菜餐厅,来了个淮扬菜的餐台,可是都没菜,干台子的人太多,因为它容易拷贝,现在卖的台子都是类似的。但要解决人民调解问题,这个事它干不了。主要原因在于,台子上面本来是要留东西的,不仅要可留痕,还要多源留痕。
第一要可访问。不同的系统至少要看上面有什么能访问,因此要信息公开,现在公共部门的东西没有公开,所以不够公共。
第二是可调度。目前大系统之间都无法协同,许多信息无法共享。为了解决问题,至少数据要能调度过来。
第三是可调取。能按某个权限自动调取数据,而不是按领导的意思。目前我们搞营商环境,涉及36个部门180多个指标,这些指标本来就有数据,调就行了,但不给调,只能最后自己再干一道活,还互相搞假数据蒙来蒙去。
第四是可贯通。调取数据和系统数据融合一下,就能发现很多新东西,数字化的神奇之处在于,当你实现数字有限融合、有限应用时,都会远远超出之前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半径。当然,最好的情况其实是实现可贯通,“一网统管”就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实现可贯通。达到可贯通的时候,就可以把大家干了半天的系统上的数据用起来了,目前数据用不起来,系统用的预算太多了,餐厅已经有100张桌子了,但是菜做得不好,人家老百姓来吃饭的,你天天给人家桌子做什么?所以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一个真正好的大脑应该长什么样?里面应该有很多的算法模块,比如人民调解要有针对人民调解部分的算法模块。比方公安领域,诈骗案件很突出,有在线传销的、在线赌博的,晚上12点之后在线色情很严重,针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的模块来解决问题。目前的智慧政务系统、智慧城市系统,里面有多少个解决问题的?我们花非常多的钱买了壳,买了一个大屏,但是却没有脑核。如何真正用数字化来优化工作模式、行为模式,包括抓住在这之间新的机会,形成新的工作方式?这都是由脑核来决定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这波数字化跟以往的不一样,关键就看有没有脑核。数字脑核的形成是将来数字化转型很重要的东西,不仅仅是各个部门有自己的智能算法模块,各个模块之间也要能连接起来,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我的部门只管我部门的事,别的就不管,必须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来解决问题。在新的数字化时代,这样的智能脑核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4月1日—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