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36个居民区全覆盖,静安区彭浦镇开设智能手机培训班
在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日新月异的“智能化”设施设备也将成为提升老年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记者了解到,彭浦镇人民政府在已成熟运行的老年乐园项目中,今年特意开设了全覆盖36个居民区的智能手机“随申学”培训班,面向全镇老年居民教授用手机交友、看新闻、交付生活费用、挂号就诊、预约车辆出行等技能,切实提高全镇老年居民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参与度,体验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性。
深度了解 才能教学相长
“其实这个项目在年前就已陆续开展,但并不是系统性的。此次智能手机'随申学’培训班会在每个居委会先后开设8场,全覆盖36个居民区,在4月至6月的3个月时间里将开设288场。”项目负责人介绍,每个居委会开设8场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前期“试教学”的经验,总结老年人的学习情况,反复研究其学习进展并做科学评测,还在学习群内通过测验考试,最后得出的针对老年居民的科学教学方式,“最初计划按照学习进度开设的'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也按照每个居委实际教学进度做了优化调整。”
据介绍,本次培训班的“教学组”由上海市科技助老志愿服务总队、静安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老师、志愿者和各居委干部组成。他们针对老年人群学习的特点和需求,已提前准备了有所侧重点的教学计划。
学习前需要消除老年人的心理障碍和科技恐惧感,在深入访谈和调研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顾虑后得知,多数老年人并不是不想接触和使用智能手机,他们也充分了解了智能设备能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但鉴于众多报道中提到的网络诈骗、金融陷阱以及手机网络安全等问题,给他们带来了顾虑。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在一开始的课程培训中,需先打消老年学员的顾虑。用生动的图文案例介绍智能手机的安全性和安全操作方式,让老人先吃上一颗“定心丸”,随后在每次课程结束时进行预防电信诈骗科普宣传。这样一来,既有“必修课”,又有了“选修课”,针对性和自主性更强了。
针对教学 促进专项进步
先了解学习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力度。老年居民学习运用智能手机的目的和需求是什么?总结下来,主要有这三种:沟通联络、信息获取、金融支付。
在场中路2800弄的学习现场,不同老年学员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表达出了不一样的兴趣。
为了和远在美国的女儿视频,钱阿姨早在7年前就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智能手机。但由于手机使用熟练度不高,多数时间还是只能拿来发发短信和语音。此次上完培训课后,钱阿姨当天就用手机和女儿愉快地“见面”了。
5年前,周伯伯的儿子给他买了智能手机,但由于手机支付功能使用不熟练,用他的话来说“算得上存在'数字鸿沟’”。这次培训后,周伯伯不仅能熟练使用网约车平台和便捷付款,还学会了网络购物及退货退款。在生活付费已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周伯伯下一个目标是银行业务及转账,他努力追随时代的脚步迅速而有力。
循序渐进 还有意外收获
根据老年人学习能力下降的情况,学习班还成立了学习群。每个群都有小组长、教师和志愿者加入,安排固定帮学对象,负责教学内容的复习和操练。有老学员感叹,参加培训班其实并不是子女不愿意教,只是子女在教过多次后,自己的自尊心和占用子女休息时间过多的愧疚感,使得后面反复温习和操作的次数就少了,从而导致已经掌握的技能需要多次学习。
志愿者袁开清介绍,集体学习比独自学习有优势,在教了一个操作后,往往老年学员会同时进行不同的“错误”操作,老年学员学习时的交流可以一次性避免不同的误操作,学习更有效率。在家展示了子女未教过的手机智能软件操作后,子女立即表达出惊喜和赞许,不少老年学员表示,参加学习班没想到意外收获了更加和睦的家庭关系。
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既需要政策引领以及街道社区、各居委协同相关组织统筹规划;也需要个人、家庭、社会以及科技便利化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在简化线上办事流程和针对老年人便捷线下办事渠道上双向发力,久久为功、循序渐进,努力形成一个以人为本、数字包容的老年和科技共生发展的“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原载于“上海静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