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散文阅读干货大全:细致解析散文答题知识点

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
鉴赏散文的语言

1.理解词语的含义

问法:简析、欣赏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

答法:(1)研究词语本身。(词性、释义、修辞、内部结构)

(2)结合上下文再次理解词语。

(3)思考是否存在动态语境,即:是否有比喻、反语、借代、感情色彩变化等;或在语境中远距离引申产生的新意。

2.理解语句的含义

问法:理解文中的某个句子。

分类:(1)含蓄句——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2)结构句——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3)主旨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

答法:理解字面含义+分析语境含义+挖掘隐藏含义(还原手法)

3.鉴赏语言的特色

问法:简述该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法:遣词(叠词、熟语、成语、文言)+修辞方法+句式运用(长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等)+语言特色

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两种方法

1.把握整体结构思路

问法:文章的谋篇布局如何/文章以何种方式组织起画面?

答法:(1)根据中心确定线索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2)根据材料确定线索

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掌握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线索有明有暗,时隐时现,有时在文中有明显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2.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

问法: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法:❉开头作用:

(1)一般开头:

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②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埋伏笔;

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

④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2)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兴趣)

(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思考,激起阅读兴趣;揭示小说的主题。

(4)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作用:

(1)比较短的段落,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具体化)前后呼应;照应开头;呼应结尾;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文的作用。(物—人,景—情,事—理,叙—议、正—反等)

(2)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主要物象,作用:拓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插入段的作用:

(1)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关系。

(2)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

(3)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结尾作用:

(1)总括全文,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

(2)表现人物。

(3)(揭示、突出、升华、深化、暗示)主旨;卒章显志。

❉特殊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局(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戏剧化效果,增添曲折性,可读性。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铺垫)或者标题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震撼)。

(3)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文字更含蓄蕴藉,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4)写景结尾: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③在表达效果上,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鉴赏散文形象的两种题型

问法:

(1)请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2)文中的×(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3)根据全文,概括×(物象)在文中的意义。

(4)文章多次写到×(物象),有什么艺术效果?

(5)××(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法:❉人物形象

(1)掌握人物形象分类,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①从时间上分,有历史之人、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

②从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之人、生活中的平凡之人等;

③从作者态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等。

散文写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仰之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

(2)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等。

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要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概括型,直接用一些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回答即可;

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概括”式或“概括+分析”式。

❉鉴赏物象

(1)抓住散文类别特点,了解物象出现的场合。

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描写对象,分析物象就是分析这些景观。景观是写景散文的主角和灵魂,它在使文章血肉丰满的同时,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所以,分析写景散文中的物象,要始终将其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

状物散文

状物散文一般以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文章围绕着某一具体事物展开。这一事物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物象。状物散文往往会从物象的外观、特性、用途等说起,然后发散到其所代表的精神、品质、价值观等。作者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事物的本身意义仅仅是一个引子,其抽象意义才是文章的重点。

偶感散文

情缘物起,有一些偶感散文,虽然主要是在抒发某种情感或阐述某种思考,但引发这种情感或思考的,却是具体事物。有时,我们也需要分析这类散文中的物象,那么此刻的物象则是下文的情感或思考的出发点。从内容上说,物象可能是文章中的情感或思考的一个例证;从结构上说,物象往往起到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2)抓住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表达,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描写其外在形象的部分,就可以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3)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他最终所要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藏在文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从三个方面入手:

①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

②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

③是物象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归纳概括的两类题型

1.局部概括

问法:某段写了什么内容,简要概况。

答法: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首先明确是概括原因还是概括特点。如果是原因,看清是什么原因;如果是特点,分清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从原文中找出题眼。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题干中的关键词出现在原文中的区域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的区域。

第三步,根据确定区域内的文字,抓住本质,分类概括。

2.全文概括

问法: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法:情感概括

(1)情感观点变化类题型,可采用因文索情法

文学作品中,自然要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情感,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的情感还会不断地变化。对于这种题型,最好的办法就是因文索情,即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在读的过程中标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语句,概括分析。

(2)情感观点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

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因人、因事、因物往往不同。对于涉及“哪些”情感之类的题干指向,最好的办法是先圈定和摘录出所涉及的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所体现的感情倾向,分门别类,逐一感受体味,即可比较准确地获取答案。

(3)情感观点认定类题型,可采用语境感悟法

就是针对题干所涉及的语境,或全文,或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先分析大致的意思,后理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感受,最后领悟其中的感情倾向。这种方法的重点对象是关键语句,即感情色彩极为浓厚的语句, 应注意对这类语句的深入理解和体悟。

主旨概括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对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暗含或揭示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读,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联系背景法

对于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其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意思。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

(4)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揭示事件的意义,或借人物、事件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也更有深度,更富于理趣;哲理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的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这类散文颇有论文的味道。

4.总结

第一步,审清题目,明确概括方向。对情感的概括题型多样,对主旨的问法也因题而异,审准题目的设问角度,是准确答题的前提。

第二步,定向读文,寻找答题依据。如果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要重点把握散文中的抒情句、段;如果是对散文主旨的概括,要关注散文的题目、内容以及写作背景、创作意图等。

第三步,因题作答,提高要点意识。无论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还是对主旨的概括,都要尽量用“表达了……”“抒发了……”“揭示了……”“表明了……”等句式以及①②③④等序号标志。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1.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时间、空间、情、理、物等);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2.艺术特征

抑扬顿挫;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详略得当;波澜起伏等。

3.构思技巧

以小见大;线索;点面结合;悬念;意外等。

意蕴探究

1.语句

(1)哲理意义

哲理意义是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义。它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分析句子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产生该句的“土壤”。

(2)隐喻意义

隐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时句子产生的临时含义。分析句子的隐喻意义,必须抓住喻体、象征体等与本体的关系来进行。

2.标题

(1)标题内涵探究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意。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面义或常用义;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应的关键句。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答题前首先要对该文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也就对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结合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提炼答案,借用文章中的关键句进一步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锤炼语言,整合答案。

(2)标题设计原因探究

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标题有时就是一个概念性名词或一个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标题的表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的含义的组合。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标题常常与文章的材料安排有关,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内容,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标题常常就是文章内容的浓缩。

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设计这个标题的原因,一定与文章的中心有关,因为文章的标题是不会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的。理解标题的中心义,要善于透过表象,找到文中带有结论性质或议论抒情的语句,发掘出文章内容所蕴含的哲理美。当然,有的标题本身就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3)标题替换与否探究

“某某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对于这类题的解答要严谨。

第一步,首先做出判断性回答。根据题干问法,答出“好”或“不好”、“行”或“不行”。

第二步,联系文章中心。采用抽取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出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通过它们来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

第三步,与替换者比较优劣。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与中心联系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合理与否等方面来回答,当然回答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3.构思艺术

(1)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

(2)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意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了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

(3)从表现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要运用这些艺术构思。

4.启示与感悟

解答探究题,应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确立观点。观点必须明确,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应多用具有判断语气的句式,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我赞成……”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答题模式:

(1)“观点+文本”。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可以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词句,要紧扣观点进行分析。

(2)“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时要注意事例应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

(3)“观点+理论”。答题中常常用到的理论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针对这种题型,分析时要注意理论应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要相互印证。

(4)“文本+现实+观点”。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的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5.创作意图

从作者和文本两个层面作答。需要对作者有一定了解,更好地理解其生活经历、写作动机、人生态度、审美趣味、创作背景等,其实可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

(1)篇幅短小。

(2)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3)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4)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

(5)表现手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记叙类散文知识点总结
记叙性散文的分类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写人散文和游记散文。

1.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2.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真实的,这是它与小说相区别的地方。

3.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记叙性散文的特点

1.记叙性散文叙事较完整,描写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

2.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需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记叙性散文的取材

一般地讲,记叙性散文的取材有三类:

1.取材于历史故事,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在尘封的历史深处追寻那些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的历史人物,捕捉那些旷古文明的碎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翻作新声,发掘其崭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2.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那些极能够触动人灵魂内核的动人故事,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动人心魄,震山撼海;有的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有的促人警醒,幡然醒悟。

3.取材是文山探宝,书海寻珍,于古今中外的名著抑或民间故事之中寻找创作源泉,释放才情,张扬文采。或从中采撷一段动人故事;或干脆对书中人物直接点评;或故事新编,花样翻新……不一而足。

记叙性散文常见的表达技巧

1.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2.铺垫:显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其发展的必然。

3.结构:总领全文,制造悬念,线索分明,前后呼应,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先抑后扬,卒章明志等。

4.抒情方式: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5.表现手法:烘托、渲染、联想、想象、浪漫色彩、写实手法、正反对比、以小见大等。

6.描写

(1)正面描写

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2)侧面衬托(烘托、烘云托月)

正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一般也可就称之为衬托)

反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写人散文

1.写人散文的模式

(1)开头:

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2)中间:

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3)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2.写人散文的特点

(1)人物性格鲜明。写人散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与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来自于生活,并非虚构。写人散文的素材紧紧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心选择组织。这些素材同样是实有其事,而且不像小说那样有集中而尖锐的矛盾冲突,往往具有片断、局部、零碎等特点,一颦一笑,一怒一喜皆可入文。

(2)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目的是写人则如见其人,活画出人物鲜明的性格。写人散文因为篇幅所限,一般没有长篇的叙事,就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3)情感深切动人。写人散文,作者之所以写这个人,那是因为对这个人有着某种深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秀的写人散文都能“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以真实深切的情感敲开读者的心扉。

3.常用记写人物的方法

记写人物的方法有多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

(2)转情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3)议证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4)寻访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5)纪传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记叙性散文”解题思路

1.找出描写,概括形象

记叙性散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的描述表现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抽象的,如“勤奋”“深沉”“幽默”;但他的言谈举止、相貌穿戴形象可感。阅读记叙性作品,要做的常常就是从有形的人物描写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点,或者是从具体的事件中概括出抽象的道理。

2.抓住关键,感知概括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概括段落要点或写法,关键是要能从全文中抓住要害部分,归纳梳理,用精练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完整。

3.把握“文眼”,领会目的

记叙性散文表面看通篇是在写人叙事,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往往集中表现在某些句子里,即“文眼”里,我们阅读时只有找到这个“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和要义。“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4.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5.结合语境,揣摩含意

文章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往往不是简单的表层意思,而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如语境意义、比喻意义、特殊意义、言外之意等等,要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应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结合具体语境去揣摩和理解,千万不能望文生义,或者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去理解。解答时一定不能脱离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并抓住关键词语的比喻意义理解。

6.深入分析,挖掘内涵

记叙性散文的主旨情感一般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描写、叙述的人或事物来表达,所以,对于记叙性散文的主旨、思想、情感等的理解,需要透过描写叙述的表层,挖掘它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7.联系实际,拓展创新

谈自己对作品的阅读感受时,要结合文意,联系实际,针对题目要求,把自己的具体感受表达出来,言之成理即可。此类题目主要是探究类题目。做此类探究性题目,要根据原文信息以及题目的具体要求,切不可另起炉灶而离题万里。

抒情类散文知识点总结

抒情类散文包括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散文重于抒情,形式自由灵活,更便于发挥。

抒情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

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

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地说,即:

①托物抒情;

②因事(人)抒情;

③借景抒情。

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写景散文模式
参游式

套路模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代表篇目《司马祠》

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注意

1.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

2.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

3.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静赏式

套路模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代表篇目:朱自清《荷塘月色》

注意

1.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

2.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

3.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象征式

套路模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代表篇目:茅盾《白杨礼赞》

特征

1.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之人。

2.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

情索式(并列式)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

套路模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

代表篇目:朱自清《春》

特点: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

怀念式

套路模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

代表篇目:郑振铎《海燕》

特点: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应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就使文章内容的含量增大。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

推荐一个作文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