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汉法”:忽必烈成为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的地位,除了自己能征善战之外,与部分中原汉人的支持也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不但地大物博,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着华夏子孙留下的印记,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而文字作为最重要的人类文明之一,它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后世之人那些曾经的辉煌,同时也揭开了历史中的那些神秘面纱。伊朗首都德黑兰距离中国首都北京约 5600公里,即使伊朗的最东部与我国的最西部距离也达到了1230公里,这样的距离对于现代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在古代却是路途非常遥远。

大图模式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伊朗的考古过程中竟然发现汉字文物,经过翻译后,欧洲学者认为这里曾是中国的一个省,那么这是中国历史中什么时期的省份呢?一、盛极一时的文明古国伊朗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最古老的文明发源于公元前三千多年前,之后随着部落与种族之间的融合形成了伊朗人的主体,并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名为“米底”,到了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推翻米底王国的统治,“波斯帝国”王朝由此开始。

大图模式波斯帝国的统治时间虽然只有二百多年,但留下的意义极其深远,鼎盛时期的人口达到1800多万,共有七十多个种族而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可想而知当时的盛景,这也是后世之人一提到“波斯”就会想到伊朗的主要原因。之后的伊朗历史发展如同其他国家,经历了数次的朝代变更,人口种族与宗教信仰上都在逐渐发生变化,而伊朗也经历了多次被外来种族的入侵,其中有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等,盛极一时的文明古国在他国入侵的影响下传入了诸多的外国元素与文明。

大图模式到了公元1260年蒙古人结束了突厥人建立的突厥王朝,在伊朗的历史中出现了“伊尔汗国”,这个时期就是蒙古人统治的阶段,在中国正是元朝时期,而中国文化也是从此时开始与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文明古国产生了更多的交集。二、纵横万里的蒙古铁骑蒙古人一直生活在中国的西北一带,在古代的分布范围更广,并且部落的构成也非常复杂,他们大部分都以游牧业为主,在南宋时期,蒙古一度是金国的臣属,直到铁木真统一蒙古部落后,才改变了蒙古人的命运,并且逐渐成为世界上的风云人物——成吉思汗。

大图模式成吉思汗强大起来之后,先摆脱了金国的统治,又开始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扩张其疆域,辽与西夏都沦陷在蒙古的铁骑之下,但这对成吉思汗来说仅仅是刚刚开始,他的野心是蒙古铁骑所到之处都要成为他所管辖的领土。蒙古人本身长年就生活在马背上,他们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军队具有较强的机动性,更适合于长途跋涉,所以在1219年成吉思汗率军入侵西方的国家,花剌子模成为了他第一个征服的对象,之后他又继续西侵直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

大图模式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成吉思汗又征服了中亚细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军队掠夺了大量的财物之后凯旋而归,这时的伊朗正是突厥王朝时期,随着成吉思汗的入侵,杀了花剌子模皇帝后而使突厥王朝进入了尾声。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儿子窝阔台二次入侵花剌子模,并且把他们新扶持起来的皇帝再次杀死,重蹈覆辙一般抢夺了财物之后班师回朝。经历过两次洗劫的突厥王朝风雨飘摇,最终在1260年被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占领波斯而宣告灭亡,纵横万里的蒙古铁骑在波斯建立了伊利汗国。

大图模式三、“行汉法”主张中原文化公元1264年忽必烈成为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的地位,除了自己能征善战之外,与部分中原汉人的支持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草原民族生性粗犷不羁,在管理能力方面远不如中原成熟,因此他成为最高统治者后便推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只是这个主张一提出就引来了很多蒙古贵族的反对,于是蒙古的几个汗国之间又发生了一场混战,其中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先后脱离独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朝为宗主国。

大图模式而事实上,伊利汗国与元朝的关系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同样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与忽必烈大概是血缘的关系,旭烈兀不但支持忽秘烈的“行汉法”,并且把中原文化也带入了伊利汗国。因为此时的伊利汗国构成非常复杂,既为欧、亚两洲文化荟萃之地,又是重要交通枢纽,也就是说这里的外来人种较多,尤其经历过多次外族入侵后,居民的民族也就越发繁杂起来,实施“行汉法”的集中制管理,至少能换来局势的快速稳定。

大图模式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伊利汗国的农业走向发达,商业和手工业也很繁荣,后来四大汗国正式臣服于元朝时,忽必烈赐与伊利汗国刻有“辅国安民之宝”的印玺。而在伊朗发现的汉字文物上就有此印,经过翻译后欧洲学者给出了结论:在这个期间伊利汗国就相当于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小结元朝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堪称之最,就连曾经的波斯帝国都是它其中的一个省份,可见蒙古铁骑之骁勇善战。只是元朝存在的时间却不长,国祚还不到百年,其主要原因大概是外族统治,再加上缺少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致,但不管怎样,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上,元朝还是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不是吗?参考资料:《中国通史(下册)·〈第二十二章 南宋与外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