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既济卦(三)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杀牛之盛祭不如不杀牛之薄祭。因为薄祭虽薄却当时,当时就好;盛祭虽盛却时不当,时不当便不好。祭之致福与否不在表面的文,而在内在之实。在祭祀的问题上,实也就是时。
《易》阳实阴虚,阳大阴小。“吉大来”的“大”字,即爻辞的“实”字。“吉”字即爻辞的“福”字。“吉大来也”谓时候既然已到,大福不求而自来。《汉书·郊祀志》杜邺所谓“德修荐薄,吉必大来”,就是这个意思。
上六,濡其首,厉。
从画卦时的顺序说,初爻为始为本,上交为终为末。从成卦的角度看,上爻是卦之首,初爻是卦之尾。“濡其首”指的是上六自身。厉,危厉,危险,但尚未及于凶。危厉还有转危为安的可能,至于凶便无可挽救了。
上六处在既济之终,坎险之上,自己又是阴柔之才,其道穷极已达到了衰乱的地步,像狐涉水而濡溺其首,可谓危厉极了。济水涉险而不虑前,遂至于淹没了脑袋,危厉可想而知。卦辞讲的“终乱”,《彖传》所谓“道穷”,在上六这一爻表现出来了。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何可久”,不可以久。“何可久”,有两层意思。从客观的规律说,物不可以终穷,穷极必变,既济终了,未济即将开始,濡其首的危厉局面不会持续太久。从主观的愿望说,是作《易》者告诫上六及早知危而反,濡首之厉切不可久,否则厉就要转为凶了。
《易》中言厉,都包含一定的深意,不是决绝之语,与言凶言悔言吝是不同的。《易》中屯上六、否上九、离九三、中孚上九、小过九四以及本爻“小象”言“何可久”、“何可长”、“终不可长”等,都是劝诫幡然改悟而不沉溺的意思。
【总论】
既济这一卦在六十四卦的排列系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济与未济联结在一起,构成整个六十四卦排列系列中绝对不可或缺的关键的一环,它的重要意义简直可以同乾坤二卦相媲美。有了这两卦,我们才得以看到《周易》关于事物发展思想的完整性和彻底性。
《周易》的作者把事物看作有始有终,终而复始,有生有灭,生生不已的过程。过程由天地之分开始,故乾坤两卦居首;有天地之分,然后万物以生,故乾坤二卦之后排列着其余诸卦;事物的运动变化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过程中包含着一个个阶段,如同链条般依次连结,故诸卦的排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过程必有穷尽之日,矛盾总有解决之时,故它的终结看来是既济。
既济六爻皆应又皆当位,矛盾消失了,乾坤或几乎息,物或几乎穷,然而乾坤不能息,物不可穷。旧过程息,新过程又生。旧过程的终结应是新过程的开始,所以既济像似终结不是终结,未济不似终结却是终结。既济恰巧处在新旧过程的联结点上,它不是新过程的开始,却联结着新过程的开始;它不是未济,却孕育着未济。
把既济安排在六十四卦之后而又不是最后,《易》作者运用哲学匠心,把他的“物不可穷”的伟大思想表达得如此巧妙、深刻和富有魅力,以致于我们在数千年后的今天来读它仍要不止一次地惊叹不已。既济一卦的思想反映在它的卦辞和《彖传》里。
“既济亨”,六爻皆应皆正,斗争止息了,问题解决了,大事小事无不亨。物极必反,既济而将未济,所以“初吉终乱”。《易》讲天道更为人谋,即指出发展的必然性,也讲人的能动性,所以虽然“初吉终乱”,但是人若知终而不止,则可有终而无乱。唯其如此,无论卦义爻义无不蕴含着无患思患,思患防患的良苦用心。
从全卦总体上看,下体离三爻由初至三渐渐进入既济,故而是好的,不见凶咎。不过人处在既济的状态,必须时刻思患而豫为之防,故也不见吉。初九以刚居下应四,须曳轮不进,濡尾止济,方可无咎。六二亦须小心谨慎,虽可行但不苟行,唯需待而已。至于九三,以刚居刚,处内卦之终,经过“高宗伐鬼方”的长期艰难斗争,事方克济。既济之最大问题是思患预防,故戒之以“小人勿用”。
上体坎,出明而入险,既济开始向未济转化,三爻皆渐渐不好。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须终日思患防患,时刻保持如坐敝舟而水将骤至的意识,才可能免患,不好的端倪已经显露出来。九五强调求实不求文,要诚不要盛,杀牛不若禴祭,用意也是示以警惧,处在既济治平,物大丰盛之时,要紧的是守以损约,行以诚敬,更加表明既济至于九五,就时来说,表面上好,其实不好。
上六的时不好至极,濡首之厉,等于宣布未济的时代已经来临,犹如饮酒已至酩酊,开花已至离披,时运过于不佳。然而毕要到未济而未到未济,濡其首只是厉而已,尚未至于凶,若人之主观符合客观,认识清楚,患不是不可避免,故“小象”说濡首之厉,“何可久也”。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