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衡阳丨人也许应该爱上一些“无意义”
聆听衡阳丨人也许应该爱上一些“无意义”
■朗读:镁妍
■韩河
车过洣水甘溪段,生态之美令人击节赞叹。丰水季“潮平两岸阔”,翠绿的树与草都延伸到水边,有些干脆“宛在水中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复前行,群山隐现。从满目楼宇到初见山林,不由得小激动起来。人虽已“不做兽类好多年”,但总还有“返归山林”的潜意识。
导航定位于一个安静宽敞的屋场。下车一询问,带崽的女主人一指右前方,一条斑驳的全石板小径,小草见缝插针,两边是高高低低的树和灌木。上了山脊,这才体会了“山脉”一词“脉”字的妙处。山脊就像手臂上的一条主脉络,青青地延伸到远处。两边则隐现着细小的纹路,让人误以为可以沿着任意一条下到山脚。随时会遇见巨石,正午的光线烘热了身体,就在它的庇荫下歇息。我惊异于它们鹅卵石加混凝土一般的构成,人类正在把城市建成这样,那城市会演变成这样的山原吗?
两小时行走,高温以及几乎相似的景观,令我突发奇想改变行程。站在山口观察,有纹路蜿蜒而下。决定选一条未知的路,或许是对继续行走山脊有些抗拒,或许是对征服它颇有信心。下山路走了一小时,荒草愈深,不得其径。偶尔惊起野鸟从脚边飞去,就想如若遭遇野兽、毒蛇呢?如果有开山刀,或许可以披荆斩棘前进,但是,久不带刀行路了。在一个山崖前终于停步,左边草木很茂密,右前方是密不透风的荆棘的屏障。试了几次,根本不可能徒手开出路来,这不是人行通道,脚下的空隙仅是一条兽道而已。
别无选择,只有回撤。先前是顺着腰线下行,现在却要寻找痕迹往上走。一旦太阳西沉,会失去光明和温暖,这二者的重要不言而喻。双肩包让我腾出双手,充分利用身体。不少人就是在趟路时,因为草木遮覆而踏空。气温有些高,不能中暑,而且得防虚脱。 跌了一跤,没人动过的草木密实的根部托住了我。我哑然失笑,干脆坐下休整,保持冷静是身处险境的第一原则。每走一定距离就安坐休息,而不是一味的透支硬拼,那得不偿失。
再见凉亭,有人语。下去,见一男子,装水的可乐瓶和衣服很脏旧,操方言。我没有露出辛苦的样子。休整了十来分钟,男子向下行,我走在后头。下到小半时,遇见坟墓,我合掌致歉。再下,听到鸡鸣狗叫和农具响,终于“重返人间”。来到大路,店铺里加工彩灯的老妇说:这么热,爬什么山啰,在家呆着不好?我笑言:那是,喝喝茶,打打牌,多好。
这不是我第一次野外徒步,却是第一次遇险。或许,经验和体能给了我战胜险境的信心,但也让我做出了出格的判断。归家。身体“回血”,快意,我称之为“关机重启”。全身通气,视野澄澈。打量满手脚的划痕,肩膀晒翻一层白鳞,有一种征服后的快感。
把艰辛放身后,勿张扬,那无关紧要,他人也不必理解与安慰;人也许应该爱上一些“无意义”,比如爬山和写作,这基于一个认识:内心应当与身体一同成长,否则就容易脑满肠肥;人或有独行的需要,因为你准备走进内心,在空旷山林中对话自我。
编辑:李奇 责编:梁丽君 三审:张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