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即将衰落的王朝,都有一个“共性”,一旦露出端倪便无可救药
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的研究者还是位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尚且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对于古代的当权者来说,更是有着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对于百姓的认识,更是深有感触。古代的王朝的更迭的过程中,大都是通过农民起义开始,最终推翻了黑暗的统治者。
但是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王朝之中,大都是有着一个十分明显的“共性”,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一个朝代的统治的末期的阶段。总会出现一些相类似的局面,积重难返,而且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即使有着治理国家的雄心,但依然不能扭转局面。例如明朝的崇祯皇帝,以及清朝末年的光绪皇帝。在这些历史王朝的兴衰的过程中,一旦露出这种端倪便是无可救药的局面。接下来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朝局腐败的局面
在我国的历史上所诞生的王朝有很多,但是这些王朝的覆灭的过程中,毁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统治阶层的不作为,以及朝局的腐败横行。尤其是那种买官卖官,官员中饱私囊的行为的流行。虽然说整个朝局之中,最大的当家人是皇帝。但是有些时候,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局面。对于很多朝代来说,往往都是前期的皇帝,总是在那里开疆拓土,励精图治。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朝廷的不断的延续的过程中,后世之君是否能够克制住自己,让自己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的守护住先祖所创立的家业,这一点上来讲的话,就显得有些难以预测了。通过这么多的朝代,从商周的末代皇帝开始,一直到明清的末代皇帝,虽然说都是亡国之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的,也是个没有作为,贪图享乐的主。即使有着想要改变的决心,但是依然没有能力扭转这种惨败的局面。
二、皇帝贪图享乐
其实对于这个朝代来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事情,这一点上来讲的话,有着深刻的道理。如果说作为顶层的领导者,有能力治理好这个国家的话。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环境下。如果能够让老百姓丰衣足食的状态,这种环境,自然也是天下太明的局面。历史上的每个朝代之中,大都有着一个中兴的阶段。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等等。如果说一个皇帝,能够有着很强的能力的话,这个国家几乎都可以治理得很好。除非是那种已经病入膏肓的状态了,到达了无药可救的状态。
可是对于那些古代的明君来说的话,他们在治理整个国家的过程中,也是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的。古来君王掌控朝局,玩得最好的莫过于清代的康熙。利用党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算得上是一代雄主。但是对于那些不作为的皇帝而言,坐享其成甚至于贪图享乐的皇帝,那么在他治理下的朝廷自然也是有着各种乱象。奸臣当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想不被推翻都是不可能的。
三、官员的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其实在古代的整个治理的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便是下面的官员。如果说官员能够成为一个好官的话,自然可以让一些百姓过上有序且富足的生活。可如果说那些个官员横征暴敛的话,虽然说自己富有了,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说把老百姓逼急了的话,很多事情都是做的出来的。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活在元朝末年,元末统治阶级可谓是荒淫无道。老百姓几乎都是生活在生死濒临的状态之下,想要活命的话,起义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朝廷的不作为,官员的各种贪污,以及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百姓,各种的税费的上交。这让本就贫穷的老百姓,活下去的担子更重了。
结语:
生活在古代的人们,因为重农抑商,以及更好地控制老百姓的思想。古代的统治阶级,大力提倡发展农业,这也就导致了当时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显然是提升不上去的。只有有了更好的商品流通,人们才会拥有更多的钱粮。如果说只是发展农业的话,那么除了自己的口粮之外,剩下的都上交。这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风调雨顺的时候,尚且可以好好活着。但是靠天吃饭的时代,真有个灾害什么的,能够有一口吃的就不错了。
所以说那些古代的王超的衰落以及覆灭,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共性”那就是整个朝廷的腐败。皇帝的无所作为,官员的贪赃枉法,正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