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归来——沃森明明是王者,却长期被当作青铜。
今天有点空,现在说说股东会的情况,可能有点炒冷饭了。不好意思前两天有事,之前答应大家分享了,还是跟大家聊聊。整理的有点乱,多包涵。
先看看沃的男神,没错就是李云春董事长。
初见李总,身躯凛凛,温文儒雅。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从容不迫,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面对五个多小时的提问,李总应对自如,对答如流,口若悬河。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最后提尖锐问题的机构现场赞道:李总有恒瑞孙飘扬,信达俞德超之风。
如果你认为沃森是青铜,为什么去年全国40家左右的疫苗公司里面,沃森是自研疫苗单个疫苗公司里面销售额是第一,自研产品最多,没有包括新冠和代理的。(如果按集团是中生集团第一。)
如果你认为沃森是青铜,为什么沃森能前瞻性布局mRNA疫苗。
废话少说,上干货。
一、关于新冠mRNA疫苗。
1、国内跟艾博合作的分成比例是七三,沃森分七,艾博分三。国外也有销售分成,但是比例没有国内高,会均衡些,我理解的是五五分,不一定对。跟泰格合作3期临床,泰格只是CRO,不会参与分成。
2、关于新冠疫苗的问题,李总回答比较谨慎,因为监管比较严。监管部门严谨和谨慎,mRNA疫苗并不是艾博研发慢。。。。。
产能的问题,公司目前的产能是2亿剂,但是可以做多人份,可以做到2倍甚至更多。产能的瓶颈是疫苗瓶等包装。
3、新冠疫苗三期做完要一年左右,如果是附条件上市需要三期临床期中数据,二期结果出来后也可以紧急使用。最快三个月,晚一年左右。
4、我问到公司辉瑞CEO说可能每年都要接种新冠疫苗和为应对变种新冠病毒要做成多价新冠疫苗,李总回答他这代表从业者从科学角度考虑,从传染病,病毒学等考虑,也认可这种观点。新冠可能长期跟人类存在。
4、mRNA疫苗订单不愁。很多人联系公司,愿意给预付款买mRNA疫苗。但是公司不能收,因为怕不合规。其实二期做完,是可以收预付款的,上市公司受很多限制。
5、新冠生产线八月份建成,北京大兴生产线年底前建成。H股如果发行成功,募投项目也都有安排。
二、13价肺炎疫苗
1、关于13价签发和竞争者的回答。
批签发不代表销量,批签发一个季度甚至半年都不一定对应到销量。一类疫苗计划性强些。一季度是疫苗行业的淡季,除了狂犬疫苗被咬了必须打。13价市场足够大,市场教育还不够,多一个厂家更有利于教育消费者,更能把市场做大。沃森在这方面有先发优势。沃森也有自己的策略,公司在做13价优化品种,做到独家。一季度是淡季,大家不要太关注一季报,只会占全年10%—15%的营收比例。
2、去年4月16日在江西打首针,13价已经铺开到33个省/直辖市和2000多个县区疾控,90%的有效县,为今年终端拉动奠定坚实基础,已经开展消费者教育和医生教育工作。包括妈妈班,医生教育等。今年万人进沃森进行参观。跟竞争对手比,有信心。公司的13价比竞争对手(指辉瑞)的适龄广,可以打6周龄-6岁,而对方只能打2岁以内。今年工作重点是抢首针。一些地方家长打疫苗,还是相信国外的产品比国内的好。实际上沃森的13价说实在的有底气,一点不比别人差。公司产品是无防腐剂的。
3、13价今年销量预期翻倍,三年国内市占率有信心超辉瑞。湖南江西河南都已经碾压辉瑞。
4、13价不要看一个季度,最好是看半年,一年的情况。
三、国际化。
国际化在抓紧时间做认证。公司去年出口是一个亿。13价肺炎是公司未来国际化的重点产品,国际化是所有产品的国际化。
三、研发费用。
仿制型的,国家药监局拿到临床批件后,资本化,拿到生产批件后,资本化转无形资产。
创新型的,新冠肺炎属于这类,拿到生产批件之前,全部费用化,拿到生产批件之后全部资本化。
四、港股上市
沃森上市以来只定增过一次,高估了A股的融资能力,低估了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港股上市对公司意义重大,一是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二是港股的包容度更高,更符合沃森的发展战略。如果上市也方便做泽润的激励。港股上市很多大机构联系公司,愿意投资。公司H股上市之后会引入好的团队、好的技术进来,增加研发管线,包括我们的制造也会在全球做布局。管理体系会更加优化健全。
五、沃森居然不是高科技企业,所得税25%。个人感觉营商环境有点问题。曾经是高科技企业,最近这几年不是。一直在解决的路上。大家都无语。。。会上股东和机构愿意帮助公司解决这个问题。上次在雪球发了这个问题后,有热心的沃森股东联系我说有认识国家税务部门的人,愿意帮助解决。
六、市值管理
短期股价没有诉求,但是不意味着公司没有市值管理目标,是有市值目标的,公司看三年以上。
(个人觉得吧,如果能持有三年以上,能赚的盆满钵满。)
七、李总新成立的公司
有人问到,3月12日,成都喜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玉溪沃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2亿元人民币,公司共有股东4名,其中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持股74.96%,为大股东。李总回复,成都这家公司未来会做成控股平台,是李总和团队一起,能够不断的增持沃森股份。李总会把自己的股份平移到这家公司,更好的融资,能更好的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来帮助沃森的发展。
八、投资圣诺制药
公司参投圣诺制药,是否会参与小核酸药物的产业化。李:这是可能的,在探讨。公司也在关注核酸类的技术,首先是在疫苗领域。尤其是传染性疫苗,未来也可能会关注治疗性疫苗。mRNA未来是个趋势。公司主要是关注产业端的合作,公司在制造端有较大优势。
九、关于历史
有人问有没有因为历史收购后悔的。李总回复没有。我们团队是非常负责任的,在投资过程中,投资一个项目或停止一个项目,有主动的和被动的,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做一些调整,有的因为环境变化,不得不调整。当年沃森上市,没有疫苗产品,当时我们做十年规划,疫苗行业是主要是做进口替代,13价我们有一定的优势,坚定自己做。HPV我们自己当时也在做,泽润也在做,我们研究以后,可能通过收购的方式是一个相对好的选择,所以我们那时候并购了泽润。我们投一个项目,有自己的决策,从市场因素来看,是不是大品种,是不是技术成熟,HPV当时在美国已经上市,团队我们找的是干过同类品种的,史力博士在美国默沙东做过研发部副主任,所以把握大。血液制品也是非常好的行业,对沃森当时投资是一个中期项目,能够产生很好的利润和现金流,当时有这个机会出现,当时我们把握了,后来不得不放弃了,是因为我们当时的再融资困难,没有办法只能放弃。本来我们孵化了这个项目,其实是有点问题的公司,不然也不会落到我们手上,但是通过我们的专业和经营进行了整合,我们进去后,生产许可证就恢复了。很遗憾,要不然我们沃森在疫苗和血液制品都是很好的公司。嘉和生物也是这样,一年要投10亿以上,没有办法,不得不转让一部分股份。如果不卖,要么就是我们把它拖死,要么就是它把我们拖死。我们高估了A股的融资能力,低估了报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有投资者问,泽润的事情经过您解释之后,大家都表示理解了。后续还没有可能转让?李总回复,黄花菜都凉了。现场一片笑声。估计不会卖了。
十、李总87年进入这个行业,怀着一个目标,就是人人生而健康,让中国的孩子能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当时中国的疫苗产品不够多,生活质量还不够好。李总在昆明所做过研发、生产、质量和销售。跟国际上的疫苗公司也有很多接触,刚开始只研究技术,后来然后商业逻辑。研究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给市场创造需求。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很艰难,通过一些外包,01年到03年有了进一步构想。开发了一些品种,04年在昆明,我们是昆明高新区到现在为止孵化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但是我们的生产居然没有落在昆明高新区。我们不会沟通,他们觉得我们水平差,不认我们,不得不来到玉溪。04年玉溪给了我们地,帮我们贷款。05年开始建第一个产品生产线。07年产品问世,当年上市就有几百万订单。再做第二个产品,上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