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气阴两虚,胃脘作痛,药用黄芪建中汤、...

脾胃气阴两虚,胃脘作痛,药用黄芪建中汤、沙参麦冬汤

脾胃气虚,胃脘作痛
症见胃脘痛势为隐隐作痛,亦有因受寒绞痛者,喜暖,喜热饮,得食痛减轻,腹胀满,或有呕吐清水,畏寒,四肢不温,或有浮肿,大便多溏软。
望诊:面色黄白少津,苔白质淡或胖嫩。脉象沉细或缓。
辨证:脾胃阳虚,中气不足。
治法:温中健脾补气。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生黄芪2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甘草6克、高良姜6克、鸡内金10克、砂仁5克、延胡索10克、党参3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大枣10克。

分析:
脾属阴土,而用在阳,后天水谷之气,全赖脾气之疏布,今脾阳不振,势必中州不足,气血行涩,而见中脘作痛。
“建中者”,乃建中央以运四旁之意(中焦者,脾胃也,后天之本,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建中汤中,党参、黄芪、桂枝温阳补气,白芍泄土中之木,兼同甘草酸甘缓中止痛,姜、枣以和脾胃,如系作痛不止,方中有川椒、细辛以辛温止痛。
白芷一药,一般为治风寒头痛用,其为阳明经药,可用其芳香祛风止痛,但临床观察中,须舌苔白厚滑,脾湿者较佳,如胃阴不足者则不宜。

脾胃气阴两虚
症见胃脘隐痛,有灼热感,进食加剧,食欲不振,强食后脘部胀痛甚,口中无味,并喜吃酸味。
望诊:口干唇裂,苔少,舌质红,少津。脉象沉数而细。
辨证:中虚胃阴不足,虚热内扰。
治法:滋阴清热,和胃止痛。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北沙参15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生山楂10克、甘草5克、白芍10克、竹茹10克、石斛10克、生地黄10克。

分析:
关于胃阴不足这一类型(亦合并肾阴亏虚)临床所见,大致原因归纳以下几种,即素体胃阴亏,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患高热导致耗损津液而阴伤;患溃疡病,胃多次切除术后胃液不能生;妇人产后伤血多进而伤津;糖尿病患者,津气下夺。
以上症状用益胃生津法对症治疗,麦冬、沙参、石斛、玉竹滋阴生津,且阴虚势必生内热,用黄连、玄参以清热,白芍、山楂酸甘化阴生津,竹茹降逆和胃。
另一方面更不能忽视,即津液少是由于脾失运化所致,开胃健脾之药如人参、陈皮、鸡内金、神曲、麦芽等宜随症选用。郭老认为,对症用药是一方面,找出致病因素,审因论治尤为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