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有没有效果,关键在这4点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江国庆。

很多人艾灸后感觉效果不明显,找各种原因也不明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艾灸起作用的重要环节,看看你是否在这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灸量是否足够

艾灸上有一句话是“灸透诸经治百病”,什么意思呢?

这里最主要的是一个“透”字,如何才算“灸透”,这就需要灸量来保证了。

只有长时间的坚持不懈的施灸,才有可能灸透,好比水滴石穿的道理,没有灸量的累积,如何才能“灸透”。

可能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就要有不同意见了:灸量是需要施灸时间去保证实现的,那我是一个穴位连续灸几个小时好呢,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好?

在这里建议大家,循序渐进比较好。

虽然在有些古书上或者近代艾灸名家也有说过艾灸一个穴位,连续艾灸2个小时的说法,但是我们不能尽信其言。

对于有些人这样做,可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万一出现问题呢?医学是一个严谨的学科,尤其是在医院治病,如果一旦出了问题,都是需要承担极大风险的。

所以建议大家循序渐进施灸,当然如果您是自己给自己调理病症,可以尝试一次性灸一个穴位灸几个小时试试,如果这种方法适合你,你就可以这样施灸,如果出现一些难以承受的排病反应,建议你还是循序渐进施灸,给身体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这样才是最靠谱的方法。

灸多长时间

一般大家在家艾灸,大多是遵循一个穴位15-30分钟这个时间标准,但是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大概标准。可能你灸15分钟还不够,但是对于他,灸量已经超了,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症,不同的病程时间段,各有讲究。

今天我告诉大家一般有经验的艾灸名家是如何判断这个施灸时长的。

灸到灸感消失,灸到被灸者不想灸。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艾灸一定要出现灸感,效果肯定会比较好,(但没有灸感,并不是说效果一定不好,针对有些人,获得灸感是一个灸量积累的过程,所以可以不必一味刻意的追求灸感。)有灸感的出现,说明艾热已经在帮我们修复身体,这是一个很幸运的过程。

所以,我们艾灸一定要达到“气至”,也叫作“得气”。也就是我们艾灸一定要让这种感觉消失不见了,这几个穴位就算是灸好,但不一定要强求,毕竟有些人一开始也没有灸感。

还有一个灸好的标准就是被灸者感觉灸这个穴位有一种烦躁不想被灸的感觉,这个时候这个穴位就不要再灸了,可以换下个穴位了。

我们一般的原则是重病重灸,小病小灸,养生则轻灸,艾灸量的选择可以以身体能够承受的上限为标准,如果你感觉量灸少了没感觉,也没有什么特殊反应的话,也许你就可以选择加大灸量,但一般一个穴位不宜超过1个小时,否则可能会虚不受补,反而无益。

艾灸到底需要多长时间病才能好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分病而论。

我们建议:急病要早,陈年老病要恒!

1、不严重的急性病,发病期一直灸

如果是调理不太严重的急性病或者突发病那就要天天灸了,比如受寒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胃疼,吃坏东西导致的拉肚子,胃疼肚子疼,一直灸到病好为止。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需要争取时间的急性病,危害比较严重的急性病、突发病,还是建议立刻就医的!因为艾灸作用,尤其是温和灸的作用,是持续的,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孩子高度发烧,且难以遏制,建议立刻就医。

2、慢性病,间断的长期灸!

如果是调理体质或治疗慢性病,一定要做好长期艾灸的心理准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尤其是一些虚损性的慢性问题,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虽然不需要天天灸,但至少隔天灸一次或者一个礼拜内休息1-2天,这样艾灸的效果才会更好。时间不够的,每周也要至少灸2-3次。

所以我们常说,艾灸要坚持,说的就是慢性病!

可能我们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一年以后,两年以后,你会惊喜的发现,昨天还不舒服的症状,今天就减轻或者消失,这就是艾灸的魅力,我们用厚积薄发来形容也不为过。

为啥大病久病要灸肾俞、关元、足三里

中医上讲,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我们日常艾灸一定要兼顾补肾气,调脾胃,或许比你单纯的调理某个问题效果更好。

还是我之前常说的一句话“盛世多阳虚”,这里的阳虚多只肾阳虚,所以艾灸一般建议会加上肾俞和关元来补益肾气。

而足三里是人体长寿大穴,古人也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现在医学也证实,灸足三里,哪怕常按摩足三里,都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减少生病的次数。足三里是多气多血的穴位,常灸足三里可以激发一身气血,扶正培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