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不治心,经方大家陈亦人这样入手
小编导读
提到治疗心衰,最常用的应该就数“温阳利水”之法。不过,经方大家陈亦人教授在临床治疗心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不常见的情况,今天小编就带您一起看看,什么情况下应该“非常规”地选方用药治心衰。
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极为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久治不愈,累及心脏,则称肺心病;久患风湿,侵及瓣膜,心脏肥大,功能不全,则名风心病;高血压经久不愈,心脏负荷加重,波及心功能,则为高心病……是类疾病,多有心悸、气喘、紫绀等症,甚则水肿,进而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上,由阳虚水泛引发的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常法。但疾病的发生发展,常因人因时而变化,若单纯以阳虚不化、水气凌心而释其病机,显然有一定片面性。如四肢厥冷,小便短少,畏寒怕冷,伴见心悸气短,喘促水肿,脉沉细而微,固属阳虚水泛;若手足心热,心烦不宁,头晕耳鸣,小便不利,伴见心悸气喘,脉沉细而数,则属营血不足、阴亏火旺所致也。就心悸而言,阳虚水泛可致之;而阴虚火旺,心脉不通,瘀血闭阻,心脉不畅,亦可致之。水肿一证,阳虚不化,水邪内停,可致水邪犯溢;而阴虚水热互结,亦可致水气不利,如张仲景所创猪苓汤,开滋阴利水之先河,足资吾辈效法。至于喘促气短,阳虚者可致之,阴虚者也同样会发生。由此可见,心功能不全不可概论为阳虚水泛,主要在证候之辨。证之临床,不仅温阳化饮药物可以强心,而滋阴药物亦可强心,故须辨证论治,疗效方佳。
如治王某,男,60岁,1988年5月12日初诊。自诉30年前始患慢性支气管炎,屡治乏效,症状日重,致喘咳心悸,气短痰涌,下肢浮肿。西医诊为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症。每年冬季即发,至天气变暖时始缓解,遍服中西药物均乏效。此次发作,已经数月,虽中西药物并进,亦未能缓解。现症:咳喘气促,心悸不宁,心胸憋闷,白睛发红,睡起后更甚,面色黧黑,口唇及手指发绀,舌质红紫,根部有薄腻苔,脉象滑数。证属阴血不足,营分有热。
检视前医方药,皆属辛温刚燥之品,是以效差。治宜养阴和血,清热凉营。药用生地黄15g,连翘10g,忍冬藤15g,炙桑皮10g,玄参12g,麦冬12g,生甘草6g,白芍12g,夏枯草10g,制半夏6g。日1剂,水煎服。
点击加载图片
服5剂后,患者证情好转,又继服7剂,目红、面黑、喘悸均减,唯胃纳未开,不思饮食。前方去桑皮,加佩兰10g,麦冬增为15g,连服60余剂后,诸症皆除。后因天气突冷,不慎感寒,又以咳嗽、微喘、痰白而黏、目红、面微浮、脉滑数来诊。脉证合参辨属肺蕴痰热,宣肃失常,故进清化。
处方:桃仁、杏仁各10g,冬瓜仁12g,薏苡仁12g,芦根20g,桔梗6g,生甘草6g,葶苈子6g,牛蒡子10g,桑叶10g,麦冬15g,白芍12g。日1剂,水煎服。
服药5剂后咳止痰净,唯面微浮,手掌紫绀,苔薄腻,脉仍滑数。乃血行不畅之故,于上方去桑叶、桔梗,加益气活血之党参、当归各12g,续服8剂,以巩固疗效。数年来,病未再作。
本案患肺心病数十年之久,此次发作,已历数月,询知前医多按章投以温阳利水刚燥之品,致使病情缠绵不解。四诊合参,显系邪入血分,营血不足,故拟滋阴养血、清热凉营之法治之。药用生地黄、麦冬、玄参、白芍、甘草等养血凉营,以连翘、夏枯草、忍冬藤、炙桑皮等清心肺经邪热,配半夏之辛以开之,既防诸药滋腻,又能化痰利气。观全方滋而不滞,清而不寒,通络化痰,柔脉舒经,前后共服药七十余剂,诸症渐除,虽历寒冬,是疾未作。后因不慎感冒,据证辨为痰热蕴肺证,处以千金苇茎汤清宣肺家邪热,配以麦冬、白芍养阴固本,牛蒡子宣肺解表,葶苈子利水降肺。药进5剂,咳止痰净。新感既除,故去桑叶、桔梗,加入党参、当归养血益气,以培正气,继服8剂而收全功。
中医认为,心功能不全有阴虚(血亏)与阳虚之别。阳虚水泛者诊治较易,而阴虚者往往易被医者忽视,故临证时,须全面考虑,综合全身症状加以分析,尤其是服药情况,更应询问清楚,前后对照,仔细辨证,有是证用是药,如此方可获得满意疗效。
经方医学书系
在中医界研究经方的圈子里,流传着“南陈北刘”的“传说”。“北刘”指的是大名鼎鼎的刘渡舟教授,而“南陈”指的就是本文中医案中的医生——陈亦人教授。本文选自《经方大家陈亦人医案医话》一书,书中对陈亦人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释,是研习经方医学不容错过的好书——
本书为伤寒大家陈亦人教授的学术思想整理,内容为陈亦人师徒教学记录,并经陈老亲自审阅修改,力求真实完整反映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医案,选取陈亦人先生临床典型验案加以分析;下篇为医话,总结陈老一生学用《伤寒论》的心得。全书真实完整地反映了陈亦人教授的学术特点和临床诊疗经验。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师生、临床中医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