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荐】1986至2020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

本文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tific Reports,2021年第11卷上,通讯作者为重庆大学的汪涛教授。

文章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项长期任务,对相关政策和行动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CNSCs)政策30多年来的实施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层面需要更全面地认识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在正确的目标下可持续行动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地方层面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选择受当地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的影响,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倾向于以人类福祉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基础较弱的地区则把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放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工业化方面。

文章指出,很多研究对所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和现状进行了评估,但对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及其实施的研究较少,长期可持续发展行动的特征仍有待揭示。因此,研究CNSCs政策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对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方法(TA)应用科技部2018年对189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评估数据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创新示范区的主题和行动进行评估,从时空维度阐述了CNSCs的建设过程和成果,重点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a)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偏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b)1986年以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时空变化趋势和政策的可持续性;

(c)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表现以及CNSCs政策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

文章首先通过编码和识别主题或模式的系统分类过程,对文本内容进行了主观解读。包括:传统内容分析(即直接从文本信息中提取编码类别)、定向方法(以现有研究为基础进行分类)以及总结内容分析(根据语境对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和比较或深入分析)。通过《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深入了解了与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相对应的落实措施,构建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主题关键词集。然后,根据关键词对主题进行了分类。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提交的报告中逐字提取文本,对实施措施的文本进行了分类。通过仔细阅读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评价意见,将文本信息映射到《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的169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最后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数量以及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至2015年,中国共建立了21批189个CNSCs,覆盖了31个省。市、区、县、乡分别占CNSC的15%、34%、48%和3%;东部沿海地区CNSCs数量最多,中部省份次之,西部省份最少。2008年以后,CNSCs数量显著增加。政府最初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东部地区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然后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目前,东、中、西部地区的比例分别为5:3:2,这反映了中国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区域平等。2015年,联合国召开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回应,中国暂停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改为以地级市为基地的“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于2018年和2019年确定了2批6个创新示范区,均匀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其中半数以上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但发展经验较好的小城市。

(图片来自原文)

研究发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主要主题涵盖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15项,不包括SDG5(性别平等)和SDG17(目标伙伴关系)。在建设主题涵盖的15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大多数都与SDG 8(体面的工作和经济增长)和SDG 11(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有关,这表明中国在过去30年中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与SDG9有关的主题(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在2008年之后迅速增长,这可以归因于为应对金融危机以及汶川地震和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而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与SDG6(清洁饮水和卫生)、SDG2(零饥饿)、SDG15(陆地生活)、SDG12(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SDG10(减少不平等现象)和SDG7(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有关主题的数量处于中等水平,而SDG16(和平、正义和强有力的机构)、SDG4(素质教育)、SDG14(水下生活)、SDG1(无贫困)、SDG3(健康和福祉)和SDG13(气候行动)有关主题的数量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福祉、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的分类,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更喜欢基础设施层的主题,其目的是提供实现福祉的产品和服务(SDG 2、SDG 6、SDG 7、SDG 8、SDG 9、SDG11和SDG 12),而与福祉本身相关的主题(SDG 1、SDG 3、SDG 4、SDG 5、SDG 10和SDG 16)很少见。反映了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范围上普遍存在的理解差异。各国政府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基础设施的支持,而不是对与福利有关的问题的直接治理。在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主题(SDG 13、SDG 14和SDG15)中,SDG 15的数量大于SDG 13和SDG 14。

(图片来自原文)

文章指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立后,地方政府将其建设主题纳入发展规划和方案,并开展相关工作。CNSCs政策作为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政策机制,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成功案例占绝大多数,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数量通常与主题数量相同;SDG 11、SDG 8和SDG 9的行动最为常见,表明CNSCs政策的计划和行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所占比例高于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题,例如SDG1。扶贫行动集中在2012年以后建立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2013年提出的“精准扶贫”相对应。

(图片来自原文)

文章指出了CNSCs政策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认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相关负面影响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结合技术和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解决。

文章侧重于评估可持续政策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数量进行了评估,并将其与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发布的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仪表板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总体而言,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给予更多关注并投入更多精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显示出了更好的现状;相反,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受到的关注较少,执行行动的执行情况也较差。行动数量与当前状况之间的差异在一个等级之内。文章认为中国对基础设施建设(SDG 11)和产业创新(SDG 9)的关注和行动处于较高水平,而在实现这两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仍面临重大挑战。这可能是由于东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仍需要不断投入。

文章对CNSCs政策的效果进行了讨论。认为CNSCs的主要目的是尝试和积累经验,在有合适目标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行动是有效的。一般来说,对某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入越多,国家在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上的表现就越好。经济水平较低的地方政府倾向于优先发展经济、基础设施和工业化。随着经济的增长,对福利和生活条件的更高要求将迫使地方政府提供平等的教育、医疗和政治服务,以及更好的环境和更有效的资源开发。此外,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纳入国家政策,对于国家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开发的文本分析框架为政策分析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可逆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对定量数据的需求,并允许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未来CNSCs更多数据的可用性,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