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古村,可谈风月
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有很多精美的村落,随着城镇化的浪潮和乡村的没落,这些古典而秀美的村落越来越少,保存完整的就更加屈指可数,连城县培田古村,是中国古村落中的佼佼者。这座面积仅13.4平方公里、1000多村民的小村落,被誉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难怪有人将其列为中国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
培田古村落位于福建省龙岩连城县宣和乡境内,是连城县旅游的两大王牌(冠豸山和培田古村)之一,如果在动车到冠豸山站下车,动车站离培田村仅仅16公里,可以出站到路边坐县城到宣和乡的中巴车,如果从县城过来培田,距离有40公里,也可以在汽车站坐连城到宣和乡的中巴车,车票12元,大概要1小时左右,终点就在培田村,古村现在已收50元门票。
截止目前为止,我去过26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每一座古村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培田村尤为突出,依山伴水,古村落完整,几乎没有格格不入的新建筑。
县城到宣和乡中巴车上下车的地方,有两座跨街牌坊之一的乐善好施坊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欢迎牌。
下车的地方是村尾,村头和村尾各有一座跨街牌坊,村头是恩荣牌坊,村尾是乐善好施牌坊。
培田村有800多年历史,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它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培田村古建筑群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培田村所在的宣和乡是古汀州府通往连城、永安的交通要地,培田村就成为汀连官道的连接点,这里明清曾设驿站,驿站就设在这座官厅中,官厅也是培田九厅十八井的代表建筑之一。
1934年9月,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上百位红军主力部队军事领导在此召开军事会议,会议持续一天两夜,史称“官厅会议”。
游览古村适合在蒙蒙的细雨中,石板路要被雨水淋湿,不过今天天气晴好,另有一番风味吧。
村中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随便走走都会遇上精美的古建,每一座里面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这座挂着进士第务本堂是光绪御前三品蓝翎侍卫吴拔祯故居,村头恩荣牌坊就是为他所立。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时,慈禧和光绪仓皇出逃,途中光绪皇帝的马车脱离车队,吴拔祯抢至圣驾前掉转马头,驾着马车迅速赶上车队,事后被加封为武功将军,父亲病逝后辞官还乡,光绪皇帝特许他可兴建“都阃府”一座,跨街“恩荣”牌坊一座。这是他少年时习武所用的石柱。
村中古宅、古街、古巷很多,慢慢游览、细细品味,会有很多发现。
这两扇门很有意思,花瓶门大概是我第一次见到被运用到民居中。
传统的古建筑真的很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美感。
哪怕是一砖一瓦都这么讲究,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在于它不仅有严格的营造式样,又各有独特之处,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有十分显著的地方特色。
所以我们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斗拱梁柱,精美繁复的雕花装饰,建筑是流淌的音乐,不仅展现了工匠们的技艺,更体现了主人的心思。
久公祠的木雕非常精美,但你一定会对这突兀的红色感觉不爽,据说这是因为老宅的后人不懂,画蛇添足的给原色的古建筑刷了一层红漆。
好在油漆终究会褪色,这么精美的建筑没被破坏性的毁坏,说实话,培田这么精美的古村落,能保留到现在,也算一个奇迹了。
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一种古典美,例如这花窗,随意之中又工整,貌似不经意,其实又大有心思。
这雕花门上还刻意留下了文字,处处留存着主人的情趣,不像今天的建筑,千篇一律,只为追求成本的简单难看。
衡公祠在久公祠旁边,木雕保持原貌,更多了几分古朴。
祠堂前一只健硕的公鸡,正带着他的母鸡妻妾们在觅食。
培田的美景很多,但代表性的却是这号称“培田最美街角”的地方,记住这个地方,去到培田古村一定不要错过。
当然除了最美街角之外不容错过外,还可以继续瞎逛,偶遇一只中华田园犬也会给凝固的古村带来一丝生动。
骑车路过的村民也让古村更加生动,就是墙边晾晒的衣物有点煞风景,不过也挺真实原生态。
如果说最美街角是培田不可错过的一景,那么培田一线天也当列入不可错过之一,一线天去过不少,老宅的一线天却还是第一次见识。
出发前我看了一篇培田的游记,其中就有这位老人家舒服地在躺椅上的照片,没想到在一线天我居然又偶遇了他,他本来还是抽着烟的,烟雾之中更有意境。
其实相对最美拐角,我更喜欢这个弧形交叉路,优美的S石板路,圆形的建筑和三角形的屋顶相映成趣。
上图我是站在木门前拍的,反过来拍拍这边,也挺有意思,精美的古宅和乡村的小卖部。
真的就是瞎转悠,培田的旅游开发得不错,没有把原住民都迁走,你可以随便走进别人的家里参观,这是一座活着的古村落。
照壁上的“可谈风月”被我用作标题,这四个字确实很适合培田古村,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依然优雅而传统,犹如一位知书达理,精通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
被誉为培田圆明园的“都閫府”,就是御前蓝翎侍卫吴拔祯回乡后盖的豪宅,可惜毁于一场大火,仅剩屋前的龙纹华表。
衍庆堂是培田吴氏家族的总祠,建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80年),距今500余年,是目前村中最古老的民居建筑。包括衍庆堂在内的培田老宅内都曾有很多牌匾,其中不乏珍贵者,据说在一千多人的培田村,曾经拥有上千块牌匾。
衍庆堂内原挂有雕龙绘彩镶边功名匾额40多块和学位金牌,可惜文革时期都被当“四旧”破了,现仅存一块雍正十二年的立“蛟腾凤起”牌匾,此外,厅内还存有光绪年间阳刻进士金匾一残块。
衍庆堂前是飞檐翘角的培田古戏台,这里也是培田人祭祖和节庆活动的重要场所。
培田还有很多老房子和老街巷,如果要细细了解,每一个转角都有故事。
敦朴堂中展示的是雕版印刷的传统文化。
双灼堂也是“九厅十八井”式的合院建筑,不过我寻到这里来完全是为了拍这些挂满天花板的竹篓子。
老屋的一个瞬间也挺有意思,虽然我打小都没住过这样的老宅子,但却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竹蔑灰壁上斑驳的文字告诉我们这还是第四次反围剿时写下的,算来该是1932年前后。
老乡家装在竹簸箕里的老姜,时间充裕的话,在培田的古民居中吃个饭也是不错的享受。
放眼望去,山坡上有个观景台,有时间建议爬上去看看,是俯瞰培田全貌的好地方。
村头有荷塘,碧绿荷叶掩映下的古村落,映衬着连绵的青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才来到村头,御前侍卫吴拔祯的恩荣牌坊是培田古村落的标志,可惜文革期间,牌坊被推到,但庆幸的是没有完全被砸掉,这是后来人们用原构件重新树起来的,有些遗失部分是新料。
培田古村落,福建省第二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是一座值得一去的古村落。
福建省存留的古村落还比较多,个人认为一是福建山地丘陵多,很多地方原先交通不便,所以破坏较少;二是福建多客家人,客家人重视教育和传统,所以人才辈出,眼界和财力提升了,村庄的品质才会相应提升;客家人还重视家族传统和文化传承,这也使得很多精美的古建筑没有在疯狂的年代被自己人给亲手毁掉。培田是一座幸存的精美古村,是客家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作,随着乡绅氏族制度的瓦解,教育资源的失衡,权力资源的过度集中,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已经没落,如此精美的村庄恐怕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唯有好好保护,让若干年后的我们的子孙还能知道,原来我们祖先们生活的村庄是如此的精美,他们活得是如此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