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字长文系统讲解主动型基金投资体系(1):投资历史

微博/雪球:小鱼量化

前些日子发布了一篇文章重磅发布:几年的投资经验总结尽在此文,总结介绍了我涉猎的所有投资品种和投资方法,做了一张超长的思维导图,大家以在公众号回复“思维导图”下载。今天开始一个全新的系列,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投资品种,主动型基金。按照惯例还是上一个超长的文章目录,方便大家阅读。

今天的文章主要讲讲我为什么要研究主动基金,为什么要投资主动基金和我的一些投资历程。

前言

目前为止,距我开始搞投资已有五六年历史,14-15年牛市结束后受@银行螺丝钉和@ETF拯救世界影响,主要把投资标的放在指数基金这个范畴内,2016年上半年前主要跟螺丝钉每周低估值定投;下半年接触到了长赢指数投资,自此后主要跟投长赢150份计划。
就这样跟车近三年至2019年初,终于下定决心,不能这样懵懵懂懂搞投资,开始潜心研究。整个2019年都在指数基金这个范畴内打转。刚刚开始的时候研究能力不强,整理数据的能力较弱,每写一篇带有数据支撑的文章,要一个星期,所以初始的研究速度是很慢的,这也是为什么仅仅指数基金体系的研究就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2019年可以说深陷指数基金研究不能自拔,如果有人向我说起可转债、主动型基金、价值投资、个股研究什么的,我从内心都是排斥的、不认同的,认为指数基金有这么多优点,这么高大上,连巴菲特老爷子都认为指数基金长期跑赢主动管理型基金;为什么还要去搞什么可转债,搞什么主动基金,搞什么价值投资呢。
指数基金低估开始买入,越低估买入越多,高估开始分批卖出,多好的策略;指数基金长期看会取得一个市场平均收益/行业平均收益,优秀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能够取得超过市场平均的收益,那么低估值投资策略则会取得一个超出市场平均的收益,最起码低估值策略不会明显弱于优秀主动管理型基金,是吧,逻辑是自洽的。基于指数的投资策略详见我的投资体系V2.0:重大更新这篇文章。
确实这套体系长期运行下来肯定会取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短期来看是有失效可能的,跑不过其他的品种和策略。正好最近且慢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低估值策略失效了吗?”,统计数据如下图所示:
如图二,在十六年的统计数据中,低PE组合跑赢高PE组合11次,低PE组合跑输高PE组合5次,特别是18-20年这段时间,低PE组合是整体跑输的,这就给我这样的最近三四年入市的韭菜一个印象,道理和懂逻辑都对,低估多买高估卖出,可为什么越低估跌的反而越多呢,不禁怀疑低估值策略是否有效。
这也是这两年低估值策略为人所诟病的原因,什么不涨自然有不涨的道理,有我们看不见的风险在里面。
但图一,给了我们要的答案,十六年走下来低PE指数显著优于同期沪深300和高PE指数,这是毋庸置疑的;十六年中有十一年跑赢,获胜概率高达11/16=69%。高市盈率策略偶有成效,未来是否持续存疑。
想说的是什么呢,即使是优秀的策略如果持续低迷两三年时间,也很容易受伤,从而导致坚持不下去;截止2020年初,小鱼的学习效率、分析能力已经不是2019年初时可比,有了极大的提高,我认为时机比较成熟,同时也有了全新的自我认识和升华,管它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于是开始急速扩展自己能力圈:
u 波段操作:完成网络策略布局,写就目标市值操作教程、改进恒定市值操作教程;
u 可转债:完成万字长文,可转债投资全攻略;
u 原油:重新梳理写作油气类基金投资及套利操作全攻略;
u 价值投资:涉猎价值投资,构建20只左右的股票池,深度分析四个行业,五家公司,并实践;
u 主动基金:写作本文的目的,梳理出主动基金的知识框架体系,指导实际投资。
1-3项,已完成知识框架体系,并用于指导实际投资;第4项价值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贯穿2020一整年。第5项主动基金会花费1-2周时间完成知识体系构建,之后每个季度关注一下基金池和基金经理的变动情况即可。
四大主要投资标的,指数基金、可转债、主动基金、价值投资(个股),有很多投资者只精通了以上四种中的任意一种,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收益;前三种形成体系后所花费的时间并不多,仅仅价值投资(个股)需要不断的学习、跟踪分析耗费较多精力;我这里大言不惭的说如果四种我都能掌握,那么给一个组合比例:
各四分之一,也就是各25%行不行呢?
合并一下,指数基金+可转债占50%,主动基金+价值投资(个股)占50%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