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治疗
格式塔治疗(gestalt therapy)是一种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在坦诚接触的 交互作用中,通过来访者此时此地直接体验与自己有关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达到觉察自我与现实环境,并领悟对自己情感、思维和行为的责任以修正自我,从而消除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模式,也称完形治疗。格式塔治疗过程的核心不在于对过去的回忆或对未来的期望,而在于来访者对此时此地经验的觉察和心理治疗师对来访者承担的责任,其治疗成功的关键通常取决于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觉察和反应能力。
格式塔治疗的理论基础是1912年诞生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M. Wertheimer)、德裔美籍心理学家考夫卡(K. Koffka)和苛勒(W. Kohler)。“格式塔”是德文“完形”“形状”一词“gestalt”的音译,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上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的性质不存在于它的部分,而存在于整体之中,其含义强调意识经验的完整性和完形性,故也称完形心理学。
基本理念
格式塔治疗由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皮尔斯(F. S. Perls)创立,其基本理念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整合的倾向和内驱力,后天的社会化过程虽然会使人压抑自己的需要而与真实自我疏离,以致显示出虚假、扭曲的自我形象,但只要不留恋过去,不逃避体验现在,而去真实认识此时此地的现在,直接表达从未被充分体验但不知不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的各种负性情绪,并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接受自己的本然状态,按照满足自己需要的本然状态生活和自然成长,就能调整由非整合状态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基本原则
重视来访者此时此地的感受和体验,帮助来访者恢复自知力并使其关注现在的现实生活;
让来访者尽量使用人称代词“我”说话,以使其意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负责;
与来访者直接对话,使其敢于面对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尽量少提问,以免其过多回忆或想象。
具体地讲,就是要做到:
生活在现在(不要总是懊悔和惦念明天的事,把精神集中在现在要干什么上);
生活在这里(生活在此处此地,而不是生活在遥远的他处);
停止猜想,面向实际(不要进行毫无意义也没有实际根据的猜想和推测);
暂停思考,多去感受(强调作为思考基础的感受,感受比思考更重要);
要接受不愉快的情感(要有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
不要先判断,要先发表参考意见(不要判断、下结论而先说出自己的看法,以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矛盾并使自己产生烦恼);
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与无原则地屈从他人,以避免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和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我就是我,对自己负责(从现在做起,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地自我估计(把自己摆在准确的位置上)。
主要技术
格式塔治疗的主要技术有空椅子技术、对话练习、绕圈子、我负责、投射、倒转技术、预演练习、夸张练习、感觉留置、完形梦境处理等,其中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治疗最为常用的治疗技术。
空椅子(empty-chair)技术
空椅子技术的本质是角色扮演。可以在处理内心纠结和冲突时,让来访者交替扮演成功者与失败者并分别坐在指定的椅子上:扮演成功者时坐在一张椅子上,以成功者的角色在体验成功中与另一张空椅子上的所谓失败者对话,然后迅速扮演失败者坐到另一张空椅子上,以失败者的角色在体验失败中与已变空了的所谓成功者对话,使来访者内在投射外显乃至表面化,从而充分体验冲突,在角色扮演中接纳和整合成功者与失败者。这样不断变换角色和椅子持续对话,既能使成功者与失败者整合,使内在冲突得到解决,也能使来访者潜藏的情感外显化并获得充分体验,以了解此种情感也是来访者真正自我的一部分而予以接纳。角色扮演也可以在处理人际关系矛盾或冲突时使用:让来访者交替扮演自己和别人,坐到一张椅子上时扮演自己,坐到另外一张椅子上时则扮演别人,两者展开对话。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既有利于理解、体谅或宽容别人,也能使来访者觉察到自己的自我中心表现并予以调整。还可以在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或宣泄各种负性情绪时使用角色扮演,让来访者坐在一张椅子上对另一张空椅子上的特定人物吐露或倾诉,使来访者获得内心的平衡。
对话练习(dialogue exercise)
通过对话练习使来访者觉察和接纳自己人格功能上的优势(top-dog)与劣势(under-dog)两极,使自己因内在投射机制的作用而导致的对立冲突,即会戕害自我系统和阻碍自我人格整合的控制者与被控制者这两部分功能,在觉察和接纳的基础上获得整合。
绕圈子(making the rounds)
让团体中的某位成员主动走到他人面前与对方说话或做某些行为动作,以表达自我并检验自己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以及这些行为动作可能引起的对方积极或消极的反应,达到自我改变、获得自信和促进自我成长的目的。
我负责(take responsibility for...)
要求来访者每次陈述以后都要说句:“我会为我的……负责。”这种“我负责”能有效拓展自我感觉的领域,也能促进接纳自我和认识自我情感。
投射(aying the projection)
要求来访者在团体中扮演一个爱表现的人,以觉察自我潜在行动的倒转表现,自己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事物,其实正是自己具有却不愿看见也不愿接纳的,从而实现自我调整。
倒转技术(reversal technique)
要求来访者扮演一个与其症状和言行相反的倒转角色,尽量表现得与过去相反,使来访者认知和接纳这种反映其已被埋没的潜在行动的表现,以帮助来访者接纳从前被否定的某些个人属性。这样就使来访者既能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消极面,也能认识和接纳自己的积极面,并在接纳中加以整合。
预演练习(rehearsal exercise)
要求团体成员在活动中实际预演自己的许多想法(实际表演前其实都在想象世界里预演),并彼此分享预演的情境,以使当事人更能觉察出他们内心预演各种社会角色的真实情状,通过相互帮助激发彼此的主动性并产生尝试新行为模式的意愿,同时更能觉察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并设法去实现。
夸张练习(exaggeration exercise)
要求来访者重复并夸张地表达其动作或手势,以强化其传递的微弱信号或线索,使其内在隐藏的意义更清楚地表现出来,有利于来访者更敏锐地觉察到。
感觉留置(staying with the feeling)
来访者想逃避恐惧或不愉快的感觉时,鼓励其停留在体验到的恐惧或不愉快中,并要求其深入探讨这些想要逃避的感觉,鼓励其勇于面对,使其领悟到,只有愿意忍受解决心理问题时可能遭遇的痛苦,才能有新的成长。
完形梦境处理(gestalt approach to dream work)
完形梦境处理不是试图去解析梦境,也不是让来访者去探索梦境,而是让来访者把自我投射的梦境带至现在的现实生活中,使之重现。梦境的处理方式包括:尽量展现梦境里的每个人、事、物及心情,并将自己变成梦中的每一部分,梦中不同的部分就是自己的矛盾和不一致层面的表现,通过相互对立层面间的对话,来访者能逐渐觉察到自己内在对立的冲突面,并能整合这些对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