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勉斋“烧山火”手法治疗胃下垂

岐黃名家講壇
纯正中医思维、道地中医方法
关注
針推承傳
针灸、艾灸、推拿正骨等。
关注
針推頻道
中医针灸、推拿
关注
医道讲坛
名师名医讲解,中医学习提升的小天地。
关注

专家简介

焦勉斋(1905~1975)  又名焦念勉。章丘人。经历出身中医世家,勤奋好学,专攻针灸,18岁即独立应诊,建国初在济南创办焦氏诊所。1954年入济南市中医诊所,后任济南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被选为山东省中医学会理事、济南市中医学会理事长、济南市针灸学会主任委员。曾任山东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济南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集多年经验,把气功用于针灸,独创“沉、浮、偏、侧、伸、屈、旋、导”运掌八法。著有《经络研究》、《针刺手法》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烧山火”手法治疗胃下垂

焦勉斋

胃下垂属于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的一种慢性疾患,主要症状是食后胃部膨胀,消化迟钝,胃全体垂向下方,则达于少腹而脐下隆起。针胃部附近穴位用一般补泄手法往往不能使症状减轻。经过反复研究,探讨其致病原因,多数为中阳式微、胃气虚损下陷之故。运用“烧山火”的补法在两“足三里”穴施术,使针下之热力循经上行人腹而达于胃部,可使腹部温暧,舒适异常,治疗后症状立即减轻,精神愉快。兹将1960年在青岛疗养院理疗部针灸室治疗之胃下垂二例分别介绍疗效情况,以供针灸界研究参考。
(1)患者边xx,年三十二岁,住青岛疗养区一二一疗养院,初卷日期:七月九日。
主诉:患胃下垂已三年之久,近年来不断治疗,效果不显。最近检查,胃下垂七公分强,食后胃脘膨胀而下垂,消化不良,不能远行,如步行一华里则少腹胀满不能支持。秉有头量、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脉象沉细而濡,为脾胃运化失职,中气下陷之候。
治疗:足三里左右同时下针,针头向上微斜(注意:下针时针尖不能向下),气至后两手同时捻针用烧山火手法,使针下产生热感后,循上行过膝达于腹部。忠者感觉非常明显,整个胃部温热舒适异常,因针后于下脘、天枢、气海、关元、水道等穴用艾条施灸,各灸二十分钟。
复诊时,患者精神愉快,食欲较前好转,食后胃内膨胀下垂或觉明显减轻。因近来睡眠不佳,加针百会、四聪、上星、头临泣、头维、内关。第三次针灸后,症状更为好转,睡眠能达五小时,以后继续针灸,每日一次,治疗一周,针灸时压按脐下隆起与垂胀症状巳不明显,患者近日能步行二三华里尚不成疲劳,较未针前大有进步,食欲与消化皆较前旺盛。失眠症状基本消失,以后隔日针灸一次,又治疗三大,前后共针灸十次,胃下垂症状接近消失。患者因公于七月下旬返京,停止治疗。
(2)患者x,年三十五岁,住青岛疗养区一二一疗养院,初日期,七月九日。
主诉:患胃下垂已四年余,经常服药治疗,收效甚为迟缓。现在检查,胃下垂十四公分,食慈不振,滑化障碍,胃部膨胀,食后尤甚。有时恶心,胃痛,少腹常感胀满。脉象沉迟无力。乃脾阳失运,中气下陷証。腹部压按检查,胃部有压痛感,胃下垂达于脐下关元穴处,脐下隆起,少腹胀满。
治疗:针足三里用烧山火补法,斜后单灸下脘、天枢、气海、关元。方法同第一例,但不及第一例成觉明显,一至三次针灸时,下针气至后用烧山火手法只感穴内局部温热,继续施术,其循经上行之热力仅能达到膝部上方,不能到达胃中。从第四次起,又改用梁丘穴,仍是两穴同时下针施术,循经感通之热力较前明显,能上达于气冲穴处,胃内亦有温热感。以后两穴交互施术,效果甚佳。按此法治疗三次后,胃部压痛减轻,食后腹胀、下垂症状,渐有好转。一日一次,七次后,改为间日一次,至七月卅日止,共针灸十三次,一切症状均见减轻,食欲增进,清化渐好。我因离青返济,未再继续治疗。
针足三里与梁丘穴,施用烧山火补法,使针下之热力循经上行人腹,达于胃腑之内,能温通胃经之经络气血,升举下陷之中气。但须注意下针时针尖必须向上,如针尖向下,使针下之通力循经下行,则起相反作用。
胃部附近经穴单用灸法,能温和胃腑改善胃下垂症状。气海、关元等穴能温暧下焦,使下陷之阳气得以升举,配合针刺足三里与梁丘穴,有事半功倍之效。

本文摘自《中医杂志》1964;(9):25,

本文摘自《中医杂志》1964;(9):25,作者:焦勉斋。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