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癌的首选方剂
小编导读
胃癌是临床肿瘤病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而且近年来年轻群体中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治疗时,除了手术、放化疗之外,中医药在预防复发、控制病情方面也展现出来实际效果。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经方治疗胃癌的干货经验。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方剂,适应的证型就是寒热胶结、胃失和降。
古代医家对胃肠积聚的认识各有偏颇,有强调热的,如《医学统旨》讲“酒面炙煿,黏滑难化之物,滞于中宫,损伤肠胃,渐成痞满吞酸,甚至噎膈反胃”。
有强调寒的,如《卫生宝鉴》“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各家争鸣,自成体系。
现代中医大多根据寒热虚实将胃癌分成气阴两虚、痰郁气滞、瘀毒内阻、脾肾阳虚等四大证型。
但上述古今分型,相对独立,缺少内在联系,并不符合临床实际。这与医家自身局限性有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逐步提高,专业医生的出现,才有可能对胃癌的整个病程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胃癌常见寒热胶结、胃失和降型
我认为寒热胶结、胃失和降是胃癌的最常见证型。这既是在前人基础上的纠偏和综合,也是学术发展的必然。
寒热胶结在临床上往往不是对等存在的,有时以热为主,有时以寒为主,特别要注意寒象掩盖了热象、热象掩盖了寒象的情况,这就是要辨病的关键,要对寒热胶结致癌论有一个总体认识,这样才不至于见寒治寒,见热治热。
实际上,早在《灵枢·五变》中就已对寒热之邪造成胃肠积聚有所论述,“胃肠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古人的这些认识,正是某种意义上印证了我的“寒热胶结致癌论”,也可以说我的“寒热胶结致癌论”是来之有据的。
我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胃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寒热胶结者十之七八,在近几年的诊治胃癌患者当中,至少有30 多个人均以“寒热胶结”为病机,以半夏泻心汤加味为主,取得了带瘤生存、临床治愈的结果。
寒热胶结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它往往是在寒热错杂、寒热并见的基础上,与有形之邪相合,日积月累而成积化毒致癌。
临床上要注意,患者喜热食、舌红,或舌淡苔白而反觉胃中灼热,症状相反,或腹中雷鸣,大便不匀,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都是寒热胶结辨证的着眼点。
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扶正祛邪,化痰散结为大法,半夏泻心汤和乌贝散加瓦楞子就是基本方。辨病用药我一般加冬凌草30g,蛤蚧12g。
在这个基础上半夏泻心汤的用量是姜半夏15g,黄连6g,黄芩12g,人参12g,干姜12g,炙甘草12g,大枣30g,乌贼骨15g,浙贝母12g,瓦楞子30g。
程某,男,49岁。吞咽困难,胃脘疼痛,呕吐20余天,确诊贲门胃底癌半月,不愿手术放化疗,2015年3月6日求诊。
消瘦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厚,脉滑。辨证属寒热胶结,以寒为主。黄连汤化裁,辛开苦降,通上调下,药用:
姜半夏15g,红参15g,桂枝12g,干姜10g,黄连10g,黄芩10g,浙贝母12g,海螵蛸20g,壁虎12g,冬凌草30g,竹茹12g,大枣20g,炙甘草6g。
20剂后,其妻女来述,噎嗝缓解,饭增,症减,我再在上方的基础上加高良姜12g,栀子10g,30剂。
黄连汤和半夏泻心汤同属寒热并用之方,区别就在于有无疼痛。痞满者,气机滞涩,故用辛开苦降的黄连、干姜。疼痛者寒重,故用桂枝温通。
栀子(大者名越桃)、高良姜等份为散,名越桃散,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下痢后腹痛不可忍者”。
除了半夏泻心汤之外,王三虎教授还针对胃癌的不同证型分别推荐有对应的常用经方,而且在仲景经方中,还有一首“滑石代赭汤”也是治疗胃癌的代表方。此外,书中还介绍了王三虎先生在经方治疗其他三十余种癌症的临床经验和案例——
《经方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