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颜涛:《墙盘》与《毛公鼎》简析——《墙盘》的章法丨三品课堂
本季三品课堂由三品美术馆携手“正书六家”:王友谊、王学岭、刘颜涛、张建会、张继、管峻六位老师,共同推出。大家还可订阅书法媒体《书法》杂志、《书法报》获取更多精彩教学内容。
在前面我们通过对具体例字的分析详细学习了《墙盘》的基本笔画的写法及结体特征,我们接下来主要讲解《墙盘》的章法。
1965年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被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
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展览评委
金文章法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果我们翻阅《殷商金文集成》,即可看出后世书法艺术章法处理的大致类型,都可以在金文中寻找到它们的端绪和起源。
如《集成》中的 《韦作父丁鼎》、《向方鼎》、《霸姞鼎》、《㳭伯鼎》等。这些金文在书写时根据文字大小、长短,形体等特征进行错落安排、疏密得体,揖让呼应,顾盼生姿,虽然横不成行竖不成列,却浑然天成,一片生机,这些早期金文象形性强,线条和文字肆意穿插呼应避让,也是后来草书中纵无行、横无列的乱石铺街章法的原生态和先声。
如《戍嗣子鼎器铭》、《毛公鼎》、《小克鼎》这种有行无列的章法形式,在后来各体书法作品中都被广泛应用,后世行草书章法,都是从这种布白中演绎而来。生动活泼,体现整齐而又变化的节奏感和形式美。
西周中晚期随着礼仪制度的确立,为了营造典范,突出显示周人审美文化追求整齐规范的特有风貌,出现了横成行,竖成列的章法,使所有金文更具有井然有序的秩序之美。尤其是以我们这里学习的《墙盘》为代表,章法的规整与结构的修长统一,以及线条用笔的粗细均一、婉转流畅、和谐统一构成了风格的典雅端庄。从这种由错落到整齐的章法发展变化轨迹中,我们从书法艺术角度学习,更应该深入地看到《墙盘》有行有列的规整章法中特别的微妙之处,横行中字与字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不单表现比较直观的字的大小收放和结构的参差不齐上,还要洞察出隐藏在行的齐平中每个字重心的所处不同部位,有的靠上,有的靠中,有的居左,有的居右,呈现的波澜起伏,如右部倒数第2行和第5行。
在竖列中,虽然左右摇曳的幅度没有横行的上下波动大,但仔细观察仍然了然于目。右第5列上部“兮”,下部“隹”向右等等。尤其是不露痕迹地以字重心的侧势和崎险之态,在营造出肃穆而不刻板,灵动而不放肆。这种恰到好处的适度也吻合了后来儒家的中庸之美,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再者,比起同样是横行竖列的其他几种金文铭如《逨盘》、《小克鼎》、《大盂鼎》字距行距均匀而适中,《史颂簋》的茂密。(《史颂簋》的茂密不只限于字据行距小,还在于《史颂簋》字的结构方整宽博与《墙盘》字的结构的势方而体圆之间的差别,视觉上增强了字与字之间距离空间感)。而《虢季子白盘》章法的空旷则开杨凝式行书《韭花帖》章法先河,《墙盘》则更增强了字距加大和行距缩小的对比,这种一反《毛公鼎》等铭文“字紧行松”的章法。既增强了通篇的紧密,又形成了章法的疏密聚散节奏。这种章法,也开了汉代隶书章法的先河。而最后一列,字的欹斜幅度更大,动势增强,字距紧密,如同后世横竖成行成列的正书作品,而配以行草落款,将统篇贯穿一体,匠心独具,令人击节叹赏。
我们需要把握准确的是,《墙盘》用笔的藏头护尾、粗细均一,婉转圆润自然有一种静雅之美,而上面我们谈到的结构的欹斜穿插和章法行列的参差摇曳也类似于春风吹拂湖水的涟漪,而不是大海汹涌怒涛,要确定我们前边讲到的是高韵深情的内敛性低吟倾诉。是偏重于文人学者的静态工稳型表现,要体现出作品文雅而又劲健的“书卷气”。
前面在示范的过程中仅仅是就某个点画或某个字进行分析和练习,现在我们就在《墙盘》中选一部分进行临摹,以说明我们在自然状态下书写的感觉和分析字与字之间承上启下和左顾右盼的相互关系。
平时我们练习的时用的都是碑帖的割裁本,每个单字从笔画开始练习。练到一定基础后,要整篇地写,就如现在虽然临摹的局部,但是从章法上看这些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参差错落,呼应顾盼。在写每个字的同时,眼睛余光也要通观整幅章法。真正的书法家,应把铸刻的金文转变成他笔下的书写语言来表现,就如启功先生说的“透过刀锋看笔锋”,《墙盘》是工稳型的笔法,虽然不像写《散氏盘》,或者我们即将讲到的《毛公鼎》那种写意性的笔法那样虚实对比强烈,矛盾冲突那么明显,但在这种统一静雅的格调中仍然要有书写韵味的笔法。伴随着自然的书写习惯和功夫积累,稍微出现了一些枯润虚实节奏,规整统一中又有变化。需要强调的是,在临摹学习时一定要注意从点画到结体以及与通篇的章法的整体关系,这样才能方便过渡到将来的创作。
隶 书
篆 书
刘颜涛:《墙盘》与《毛公鼎》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