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治集要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瓜萎、薤白、半夏、白酒组成,具有通阳散结、祛痰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原方用于治疗痰涎壅盛,胸阳痹阻的“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临床上用此方加减治疗除胸痹以外的其它几种疾患,临床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王某,男,75岁。2001年2月13|B初诊。主诉:咳嗽、咯痰、气喘反复发作lO余年,再发加重一周。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lO余年。每逢受凉即发,发作时,咳嗽、咯白或黄痰。经西医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方能缓解。数日前受凉后,上症再发并加重,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来求中医。刻诊:咳嗽、气喘,咯白色清稀痰、量多,伴心悸胸闷,气急,畏寒怕冷,下肢浮肿,小便量少,口唇紫绀,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自腻,舌下脉络粗涨,脉促(脉率110次/min)。心电图示:肺型P波,右心室肥大,频发性早搏。西医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断:肺胀。证属胸阳痹阻,痰瘀互结。拟通阳散结、豁痰祛瘀。药用全瓜蒌159,薤白头109,制半夏lOg,白术109,制附片lOg,茯苓lOg,桂枝69,紫丹参159,细辛39,生姜3片,白酒2两。每日I剂,水煎服,连服7剂。二诊:服上方后,心悸咳喘改善,浮肿已退,原方去制附片、细辛、生姜,加炙黄芪209,补骨脂159,蛤蚧1对,续服20剂。三诊:咳喘、心悸、胸闷缓解,浮肿消退,尿世增多,脉率76次/rain,无早搏。心电图检查示肺型P波,未见早搏。原方继服10剂,以资巩固。

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属中医“喘证”“肺胀”范畴,病位在肺,为内外因素导致肺气壅塞,气机不畅;而肺与心同居胸中,气机不畅,极易阻遏胸中阳气,故亦可以称为“肺痹”,与胸痹机理极为相似。该患者年老体衰、外感风寒,内伤饮食,致肺脾肾阳气受损,水液运化失司,滓液凝聚为痰,上渍于肺,肺失宣降,胸阳被遏,从而出现咳喘、心悸、胸闷。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真武汤加味.通阳散结、祛痰活血、宜畅心脉,取得满意疗效。

原发性肺癌

付某,男,66岁。2002年3月21Et初诊。主诉:咳喘、胸痛,伴痰血4个月。患者4月前发生咳喘气急,胸闷胸痛,痰中带血,伴纳差,神疲乏力,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红。苔黄白而腻,小便稍黄。大便稀溏,脉沉细弱。CT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报告示:中央型肺癌(鳞癌)。肿块大小约2×2.5era。患

者因年老拒绝西医治疗,寻求中医。中医辨证为肺脾两虚,痰凝气滞,热毒内蕴,日久致成肺积。治宜健脾益肺,化瘀解毒,理气豁痰。药用全瓜蒌309,薤白头log,法半夏log。淮山药159,南北沙参各159,茯苓129,莪术lOg,白花蛇舌草309,半枝莲309,半边莲309。炒二芽各209。10剂,水煎,日服I剂。复诊:服上方后,咳嗽、胸闷、气急减轻,痰血消失;上方去莪术,加党参159,黄芪209,连服6月,诸症消失,行CT检查:肿块缩小至0.5Xl,0cm,断续服药,随访3年,诸症未发,多次CT复查,未见肿块增大。

按原发性肺癌属中医“肺积…。痞癖”等范畴,其病因不外痰、瘀、虚、毒四个方面,病机为肺脾肾虚弱,邪毒干扰,致使肺气郁闭,宣降失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肺络受阻,津液输布不利,壅结为痰,痰瘀交阻,日渐形成肺积,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该患者

肺脾两虚,内生痰热,气机不畅,痰、瘀、毒积聚,阻遏

胸阳,胸阳不展,气机不畅。故出现咳喘气急、胸闷胸痛,治疗在补益肺脾,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加用瓜萎薤白半夏汤,豁痰理气,宽胸散结,从而达到缩小癌肿、缓解症状,人瘤和平共处目的。

慢性胃炎

邓某,女,50岁。2003年7月10日初诊。主诉:胃脘不适3年。该患者3年前出现胃脘部痞满胀痛,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上述症状加剧。胃镜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曾服用斯达舒、洛赛克、胃舒平、养胃舒、三九胃泰等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著。1周前因过食生冷,出现上腹部痞满胀痛,伴嘈杂不适,不欲饮食,泛酸嗳气,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辨证为肝气犯胃,胸阳被阻。治宜疏肝和胃、通阳宣痹。药用全瓜蒌159,薤白头lOg,姜半夏lOg,杭白芍lOg,佛手干109,九香虫lOg,丹参109,蒲公英209,甘松69.炙甘草69。7剂。水煎服。二诊:服上药后,上腹部痞满胀痛明显减轻,食欲较前增加,无泛酸,大便较溏,舌淡苔薄白,脉细。上方去九香虫、蒲公英,加潞党参159,焦白术、茯苓各lOg。续服20剂。诸症缓解。效不更方,前方续服2月余。2003年10月复查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后予香砂六君丸善后。

按此例为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痰浊内生。胃脘部与胸窝部接近,气滞、浊痰上壅,阻遏胸阳。方中瓜萎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半夏辛散消痞,化痰散结,瓜蒌配半夏,化痰消痞,二药相配,相辅相成,化痰消痞,宽胸散结之功显著;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理气宽胸,符合胃以降为顺。

栝蒌实20~30g 薤白9g 半夏7.5g 白酒30~60ml

上4味,以水800ml,煮取300ral,日3服,每次lOOml。亦可分2次服,每次150m1.

(功效}通阳行痹,逐饮降逆。

(主治)

主证:胸痹,胸中痞闷疼痛,胸痛彻背,咳嗽痰多,呼吸短促,不能平卧,苔白腻,舌质淡,脉沉滑。

副证:胸膈满闷,呼吸不畅,咳唾,胸背引痛。

(临证加减)

1.脉结代,心动悸者,合炙甘草汤。

2.头昏脉弦,阴虚阳浮者,合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

3.兼脏躁及百合病者,合百合知母汤类及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

4.虚象明显者,加黄芪、当归、党参。

5.腹胀满,肠有积气者,加厚朴、香附、大腹皮、半夏等。

6.本方证剧者,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如再加入干姜、陈皮、白蔻等通阳豁痰,温中理气之品,则更取良效。

7.痰饮阻塞气机,引起气滞血瘀者,加香附、丹参、赤芍、川芎、红花、桃仁、降香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

8.本方加味治疗老年冠心病:在栝蒌薤白半夏汤基础上加丹参、当归、川芎、红花以补血活血;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党参补中益气。肢冷者加桂枝,气滞加枳壳,气血亏损加首乌、鸡血藤,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四川中医,1988,c8,:14]

9.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本方为基本方,热重加连翘、黄芩、竹沥、苇茎汤;寒重加苓桂术甘汤、葶苈子;夹瘀加桃仁、丹参。对照组30例,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热重加黄芩、鱼腥草、一枝黄花;寒重合小青龙汤出入。每日煎服工一2剂,3周为工个疗程。[中医杂志,1990,f6,:353

10.本方合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本方加苦酒(醋)一酒杯,乌梅丸9g冲服。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严重疾病,已成为最常见的疾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学在冠心病防治中,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廉则显示优势,受到关注。中医学虽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个病名,但历代医家对其早有论述,并散载于“心痛”、“胸痹”、“心痹”、“怔忡”等门类,现普遍将其归于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内。胸痹心痛是指心脏本身病损所致的一种病证,以“两乳之中,鸠尾之间”,即膻中部位及左胸部疼痛、憋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常伴有面白、惊恐、汗出等症,持续时间较长。古代文献及临床实践均已表明,冠心病的病机主要是心气不足,痰瘀互结。因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则血行瘀滞而导致瘀阻心脉,致阴寒邪气,如痰浊、水湿等上乘阳位,痹阻心脉而致冠心病的发生。喻嘉言曰:“雄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阴气上逆之候也。”由此可见,其发病基础是心气不足,而痰瘀等邪气均由此派生而来,故病机特征是心气虚为本、痰瘀为标。因此,深入研究冠心病,丰富和发展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和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现代临床应用

张仲景认为,胸阳不足是胸痹发生的病理基础,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中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将胸痹病机一语中的概括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刻意强调“阳微”即寸口脉沉而细,系指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责其极虚也。”“阴弦”即尺脉弦紧,指阴邪内盛,水饮停聚,上泛胸中而致胸痹心痛。并专门论述了胸痹的主症特点,创制了方剂:“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仲景把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乃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九首方剂,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体现了仲景对心痛、胸痹辨证施治的特点。

瓜蒌薤白半夏汤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挥扩充,其临床应用范围已日益广泛。据临床报道,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疾病主要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痴呆、中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后遗神经痛、神经炎、血管神经性头痛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结肠炎、肝炎、肝硬化等;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等;外科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妇科、儿科、耳鼻喉及皮肤科疾病等。

我们临证时发现,很多冠心病患者在胸阳不振、水饮内停同时,多伴有气虚、鼓动无力之证,故加配白参、黄芪,效果更著。

病案举验

肖某某,男,53岁,汉族,已婚,经理,现居北京市,居处环境冬春干燥、寒冷,夏秋湿热、多风,于2004年8月10日初诊,发病时令为立秋。

患者六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气短,曾服西药治疗,未见好转,平素时有心前闷痛,胸痛彻背,时发时止,近一周因感寒凉后症状突然加重,遂来诊。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现见胸痛发作频繁,每日3~4次,时有夜间憋醒,伴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悸,畏寒,腹胀,便溏,肢体沉重。察其形体肥胖,舌质紫暗、苔白腻,诊其脉沉滑。检阅实验室报告为:心电图:心肌缺血,右束支不完全传导阻滞。中医诊断:胸痹(气虚痰瘀互结证)。西医诊断:冠心病。

该患年过半百,心气虚衰,且素体肥胖,痰湿壅盛,又外感寒邪,致心气益虚,痰邪益重;心气虚衰,胸阳失煦,血脉失其鼓动,又痰浊瘀血痹阻,则不通则痛,发为胸痹。气机痹阻,且病久瘀血阻脉,故见胸痛彻背,感寒则痛甚;气虚日久则阳气虚衰,血行瘀滞,则心失所养,故见胸闷气短,心悸,动则益甚;畏寒,舌质紫暗苔白,脉沉均为寒凝,阳气不运之候;脾主四肢,痰浊困脾,脾气不运,故肢体沉重;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故见腹胀、便溏等症;形体肥胖,苔腻,脉滑均为痰浊壅阻之征;血属阴,夜亦属阴,故入夜加重,时有夜间憋醒;舌质紫暗,脉沉均为瘀血内停之候。本患为中老年人,气血阴阳渐衰,心气不足为本,在本虚的基础上又形成标实,导致气滞,痰凝,血瘀交互为患。此为气虚痰瘀互结所致,法当益气养心,活血化痰。方拟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之。

处方:黄芪30g,白参10g,瓜蒌15g,薤白15g,法半夏15g,(加生姜三片)桂枝10g,枳实15g,厚朴15g,黄连5g,赤芍20g,川芎15g,茯苓20g,仙茅15g,仙灵脾15g,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剂药水煎两次,混在一起,分早、中、晚三次温服。忌烟酒、辛辣食品、恼怒、劳倦。

嘱其注意休息,不从事剧烈体力活动,饮食以清淡为宜。

复诊:服用前方后,患者自觉胸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日1~2次,胸闷、气短、腹胀亦减轻,畏寒不显,大便已成形,但偶有恶心、口苦;察其舌暗红,苔白黄,脉滑。此乃心气得养,阴霾自散,惟邪郁化火。故前方去仙茅、仙灵脾,加竹茹15g,黄连加至10g。7剂水煎服。嘱其减体重,移情易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诊:患者胸痛基本消失,腹胀、恶心亦除,惟偶有胸闷、气短,睡眠不实;察其舌暗红,苔白,脉滑;查心电:心肌缺血明显改善。此乃心气虽提但尚不足,心神不宁。前方去竹茹、枳实,加麦冬15g,枣仁25g。7剂水煎服。嘱其减体重,移情易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四诊:诸症均好转,舌淡红,苔白,脉平;查心电:大致正常心电图。该患年过半百,气血渐衰,为巩固治疗,效不更方,继服七剂随诊。医嘱同前。

体 会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针对本病本虚标实,虚实互呈,治以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标本同治。药用瓜蒌、薤白、半夏燥湿化痰,宣痹散结。但此乃宿疾,单用经方,药力尚显单薄,扶正之力不足,祛邪之功稍浅,难取速效,故加以白参大补元气,补益心脾,振奋心阳而通心脉,资脾化源而杜痰湿;黄芪补心气以升元阳,益脾气以利水湿;茯苓益脾补中,宁心安神,仙茅、仙灵脾温补元阳,培先天之本除寒邪,桂枝温经通阳宣痹,尤善通心阳,枳实行气除痞;厚朴行气消痰,赤芍散行血通脉,川芎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因痰瘀水湿日久常易化热,佐以少量黄连兼清郁热燥湿,同时佐制诸药辛温之性以防劫阴之弊;甘草调药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温阳益心,活血化痰之功。

二诊心气得充,元阳得培而阴霾自散,惟邪郁化火,故去大热之仙茅、仙灵脾,而竹茹甘苦寒、润滑泄而不伐脾,清邪热、涤痰涎而不化燥,凉血养阴,宁神通经以祛郁热且不伤正;三诊邪已衰其大半,但心气仍略不足,故心神不宁,加麦冬清热益气养阴,降心火,益心气,退热邪,再防邪郁化热伤阴;加枣仁安心除烦,养心安神,助血益脾。本方针对冠心病气虚痰瘀证而设,益气养心,行气豁痰以治其本;活血化痰,以治其标。全方以补为通,通补兼施,补而不助其壅,通而不损其正,共奏益气养心,活血化痰,兼以行气之功,邪正兼顾,标本兼治,故病可愈。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化裁治疗胸痹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由瓜蒌实、薤白、半夏、白酒组成。功能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用于主治胸痹而痰浊较甚、胸中满痛彻背,不能安卧者。“丹参饮”出自《时方歌括》,由丹参、檀香、砂仁组成。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瘀滞,互结于中,心胃诸痛。笔者临证合参,随证加减应用,主治气滞、血瘀、痰阻、寒凝之胸痹,每获良效。

例1,男,62岁,干部。2004年12月14日初诊。患者胸闷憋气,善太息,右肋疼痛十余年,曾经省内某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石性胆囊炎”。近日来,入夜则发胸痛,痛如针刺,放射背部,每次约持续3~5min,伴胸闷紧束感,痰涕黄稠,咽干喜饮,大便不成形,日行2~3次,小便正常,舌淡,边红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证属胸阳痹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治宜温通胸阳,活血祛痰。方拟:丹参10g,归尾5g,檀香5g,瓜蒌实15g,薤白9g,赤芍9g,半夏6g,云苓10g,苏梗9g,炙甘草6g。3剂,水煎服,1日1剂。复诊:2004年12月17日。药后胸痛程度及 疼痛次数均减,但仍有胸闷、气短、痰涕多、苔白厚、脉涩。分析上述诸症乃痰瘀互阻之候,治宜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方拟:半夏9g,陈皮9g,茯苓10g,紫苏10g,杏仁9g,丹参10g,降香6g,川芎9g,川朴9g,甘草6g。5剂,水煎服,1日1剂。药后胸痛不明显,胸闷、气短、痰多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5剂后,胸痛未再发作。

例2,男,63岁,农民。2005年3月9日初诊。患“高血压病”多年,1年前曾因“心肌梗死”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近2~3个月,时感胸闷不适,心前区刺痛。本月7日因胸痛加剧,急诊市内某医院。查心电图等,排除了“心肌梗死”再次发作,提示:陈旧性前间隔“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后转中医治疗。证见:胸闷胸痛。时伴时休,痛时放射到左肩胛及左手臂内侧,善太息,大便成形,日行2~3次,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黄厚,脉细涩。此属胸阳痹阻,气滞血瘀。治宜温通胸阳,活血祛瘀。方拟:丹参20g,桃仁5g,瓜蒌实18g,半夏6g,川芎6g,赤芍9g,归尾9g,降香9g,薤白9g,桂枝4g,炙甘草6g。5剂,水煎服,1日1剂。复诊:2005年3月14日。药后胸闷、胸痛有所减轻,但未尽除,考虑到患者久痛入络,故佐以通络之“地龙”,继服5剂,药后胸痛渐缓解。前后再服药20剂,诸症完全消失。

讨论

中医学认为:在“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基础上,在对疾病产生“对因治疗”作用的同时,更具有调整,改善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整体作用,心痛之所作,不外心脉拘急,血气不通所致。古人云:“通则不痛”,通者,理气,活血、解郁、散寒、通阳也。考《金匮要略》所言之胸痹,多责之胸阳不足,阴寒阻滞。血脉须倚温煦以运行也。若胸阳不足或胸阳被郁,均可导致浊阴上逆,阻遏清阳。喻嘉言曰:“胸中如太空,其阳气所过,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处,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可产生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的病理变化。法当“温通”以治,方以“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宽胸,行气止痛,消痰散结。“丹参饮”调气化瘀,去砂仁易川芎、归尾,旨在归尾养血活血,川芎养血行气,可增本方活血祛痰之功;加白酒一味,借熟谷之气行药,助诸药通络活络,共奏温通之功。若见心痛甚、脉细、肢冷汗出者,此为阳虚寒盛之候,恐上药不足以制寒,可加熟附子、生牡蛎;若见神疲乏力,呵欠频作,口干不欲饮者,此气阴两虚之候,可加人参或党参、麦冬、生地以固气阴;伴有脘腹胀满不适者,可加苏梗;心悸、脉来不均者,加桂枝、炙甘草。特别说明一点,一定要辨证论治,中病即止。古人云“倘若其人的确阴血虚甚,不耐温通,可加养血滋阴之品以固其本,但不宜多用,一旦心痛缓解,可转治本。心痛缓解后,宜谨慎用药,但并非尽用扶本法,当知瘀滞之证难以速决,仍宜于诸法中佐以“通法”,方为上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对冠心病的改善作用无疑,对预防冠心病心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本方加丹参、三七、檀香等治疗冠心病;。加浙贝母、芥 子、乳香、没药治疗乳腺增生;加紫菀、款冬花等治疗老年咳喘;加杏仁、石菖蒲、射干、紫菀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加枳壳、大腹皮、葛根、丹参等治疗慢性胆囊 炎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郭维琴老师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浅谈

郭老认为冠心病类似于中医的胸痹心痛,早在后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就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篇中论述,说明了胸痹心痛是由于“上焦阳微” 而导致血运失常。所以应以“宣痹通阳、活血化瘀”为主进行治疗。.:, http://www.100md.com

郭维琴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在张仲景 《金匮要略》“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基础上加味组合而成。药物为瓜蒌10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川芎10克、丹参20克、红花10克、郁金10克、片姜黄10克。若气短自汗、遇劳加重等气虚现象,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若自汗严重,加五味子10克、龙牡30克;若患者舌质红,口干说明有热象,则可去黄芪,改黄精15克;若舌红少津,心烦不安,脉沉细少数者,选用太子参30克、黄精15克;若病情危重,精神萎靡,大汗出,四末不温者,可予人参;若疼痛频繁发作,多出现口干舌燥等阴分不足,加葛根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若伴心悸不寐者,枣仁20克、茯苓15克;胸闷憋气,甚者如重物压迫,加枳壳10克、旋复花10克;疼痛发生于剑突,伴两臂肉麻木者延胡索10克;舌暗有瘀斑 ,心痛较甚,发作频繁者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鬼箭羽12克;心痛甚,痛及后背,两臂内痛,四末不温,舌暗有瘀斑者加桂枝10克,炙乌头6克;疼痛反复发作,难以忍受,中脘不适,呕吐清水或痰涎,四末欠温等心胃痛者,加荜拔6克、干姜10克。

(0)

相关推荐

  • 治疗冠心病的经验

    冠心病是常见多发病,西医没办法的.西医所谓的新疗法第一溶栓,是呀进展了.内科治疗溶栓,结果解决问题吗?因为溶栓有好多指标,医用的指标不是随便用的,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溶栓没有选择性,全身的血管都溶,能选择 ...

  • 【颜正华:瓜蒌薤白系列汤方加减-治胸痹】

    胸痹系因心脉挛急或闭塞引起的以膻中部位及左胸膺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疼痛剧烈如刺.如灼.如绞,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不温.纵观历代医籍对胸痹心痛的论述,认识不一,病 ...

  • 血府逐瘀汤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血府逐瘀汤证 [渊源] <医林改错>. [病机]瘀血内阻胸部. [汤证脉症] 主症:胸痛,痛有定处. 副症: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或 ...

  •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 栝楼.地楼.泽巨.泽姑.黄瓜.天圆子.柿瓜.野苦瓜.杜瓜.单用壳称"瓜蒌壳";单用仁称"瓜蒌仁". [来 源] 为葫芦科栝蒌属植物栝楼Trichoa ...

  • 瓜蒌薤白半夏汤,心脏病胸痹之神方!

    瓜蒌薤白半夏汤 来源于<金匮要略>,原方组成由栝蒌实12克 薤白9克 半夏9克,白酒70毫升(非现代之白酒,实为黄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药物组成. <金匮要略心典> 胸痹不得 ...

  • 【名医效方:心绞痛、心悸心痛方】

    一.心绞痛 宁元散 [方源]盛国荣效验方 [组成用法]西洋参10g 川三七10g 鸡内金10g 琥珀10g 珍珠粉2g 麝香 3g 上药共研细末,调匀,每次服2g,日服2-3次. [功效主治]本方有解 ...

  • 『常用方剂』理气剂>行气>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治验(临床)

    罗陆一,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载.笔者整理罗陆一临证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验案如下: 张某,男,64岁.于2018年3月 ...

  •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治集要

    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新用 葶苈子和大枣两味药作为一首方剂使用,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取名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治肺中水饮壅塞,胸满喘咳,一身面目浮肿.方中葶苈子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功能泻 ...

  • 王键以瓜蒌薤白半夏汤论治慢性胃炎经验

    王键以辛开苦降法论治慢性胃炎 ,活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因其药性平和 ,无泻心汤类攻伐太过之弊 ,临床疗效显著....

  • 大柴胡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 – 经方派

    L老太,2019年12月6日初诊 身高163 厘米,体重70公斤,BMI指数:26.3. 主诉:胸痛一周 现病史:一周以来因老伴住院忙碌劳累后,出现胸痛,针刺样疼痛,阵发性发作,一次持续2-3秒,无恶 ...

  • 屡获良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疑难病

    明医公开课 >>>第1981课<<< 栝蒌薤白半夏汤新用 栝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主治胸中满痛彻背,不能安卧,系治疗胸痹的名方.然笔者在多年临证中,用治疑 ...

  •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疑难病

    屡获良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疑难病 明医公开课 前天 明医公开课 >>>第1981课<<< 栝蒌薤白半夏汤新用 栝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主治胸中满痛彻背,不 ...

  • 瓜蒌薤白半夏汤:专治阳虚痰瘀型胸痛、心梗、失眠...

    学中医,不可不读医案.医案是前人成功的经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作为中医爱好者,不可能有机会亲自接触大量患者,为其诊治.医案的学习,正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这种状况.譬如小学生做数学题,在反复的练习中,理 ...

  •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冠心病(史道生)

    明德初心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中医诊断:痰湿内阻 西医诊断:冠心病 案例一 贾某,男,60岁. 初诊:1975年9月10日 主诉及病史:1975年4月13日在山西临汾市某医院 ...

  • 大柴胡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

    L老太,2019年12月6日初诊 身高163 厘米,体重70公斤,BMI指数:26.3. 主诉:胸痛一周 现病史:一周以来因老伴住院忙碌劳累后,出现胸痛,针刺样疼痛,阵发性发作,一次持续2-3秒,无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