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降息?你怎么看?
本周五(9月6日),中国央行突然宣布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外,还将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实际上,此次央行降准与今年1月的“全面降准”对比,此次总量虽小,但因不对冲存量到期的MLF,因此本轮降准力度仍然可与1月相比。从表面上看,此次降准虽然比2019年1月的1个百分点的力度有所减少,但由于其并不置换存量到期的MLF(1月降准净释放约1.5万亿元流动性,并不续作一季度到期的MLF约1.3万亿元),因此从净投放层面来观察,力度仍然大于1月份。
此次,央行全面降准的目的主要有二个:一是,对部分城商行准备金进一步下调,体现货币政策的着力目标在扶持小微、民营企业,滴灌“实体经济”。前期受部分城商行信用事件影响,部分城农商行已经出现缩表状况,信用扩张乏力,而目前的准备金下调有助于缓解此类银行的负债端压力。
二是通过加大降准力度,释放出一部分流动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早在2015年至2016年,国内开发商大肆举债圈地扩张,今明两年又是债务的集中到期时,目前房地产融资通道基本被堵,一些销售不畅的开发商或将面临生死考验。而通过适当降准,使房企能够摆脱资金断裂的风险,更好的完成业务转型升级。现在部分房企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高科技领域,以及现代农业,逐步开始“脱虑向实”。
就在这次央行降准之后,市场各方都在讨论,接下去央行是否会降息。多数专家认为,若美联储9月降息,我国央行大概率将同步调降公开市场利率,预计将调降MLF利率10-15个基点,而对于一年期LPR利率较目前水平下降15—20个基点,以进一步帮助降低实体经济的利率。不过,我们认为,9月份美国继续降息概率并不大,美国经济并没有出现较大衰退,短期内连续降息,反而对美国经济不利。同样,央行在短期内如此大手笔降准之后,再展开降息举措,也未必有利于中国经济。
首先,由于国内猪肉价格上涨,带动CPI同步上涨,8月份CPI跨越3%已无悬念,通胀已经来临。如果不对通胀进行控制的话,那国内通胀率要想降下来是很难的。我们在稳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通胀。所以,即使央行如专家所说要降低中长期的融资成本,但同时也要通过上调短期逆回购等利率工具,以收缩短期市场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如果在大幅度降准之后,再继续降息,等于释放要“大水漫灌”的信号,国内通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出于控制通胀的考虑,央行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并不大。
再者,央行这次降准之后,人民币汇率展开了反弹,这主要是对前期人民币超跌反弹进行回应,同时,大家也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认为现在降准很有必要。但是如果降准之后,再继续降息,人们会担心中国经济目前情况可能并不是太好,反而增加市场的担忧,导致人民币汇率进入贬值周期。现在需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既然央行已经安排了降准,人民币汇率在反弹过后,会在一个大箱体内震荡,并且呈现稳中有跌的局面。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降息的概率是很小的。
最后,央行在这次降准之后,会有一部分资金流向房地产,如果再短期内降息,这会给炒房者提供一个错误的信号。实质上,专家们希望调降中长期利率,帮助实体经济恢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小微企业并不是因为现在的利率太高,而是根本无法从银行里贷到资金,而且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不畅。如果一味的降低融资成本,那只能是资产泡沫继续被吹大,对于实体经济是百害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