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寂寞的教授生涯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去世
图为沈从文,抗战前摄于北平

原载:《温故》总第7辑

作者:汪修荣

在一般人眼里,沈从文始终是作为一个小说家而存在的,一个因夏志清而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沈从文与湘西、《边城》,已经融为一体。可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后,沈从文的正式职业却是大学教师。他一边写作,一边渴望成为一名大学教授,融入知识分子圈子。他先后在五所大学执教,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从一个普通讲师一直升到教授。然而,解放前夕,就在他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时,他却突然从大学校园里消失了,成为一名文物专家,给后人留下许多谜团。他是个半途出家的教授,最终又半途离开了校园。对于大学校园来说,他只是个过客。

沈从文走进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是胡适主持的中国公学。关于沈从文如何去的中国公学,有几种说法,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得力于徐志摩的大力推荐。

其实,最早发现沈从文的是郁达夫,第一个评论沈从文的是林宰平,郁达夫、林宰平、陈源对沈从文走上文坛都提供了一些帮助。但对沈从文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当数徐志摩。徐志摩的提携对沈从文进入主流社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在徐志摩的大力推荐下,沈从文成为《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的作者,并进入了“新月”圈子。除了写作上的提携,徐志摩在工作上对沈从文的关照也很大。当时即使像沈从文这样的名作家仅靠稿费也是无法维持生活的,所以徐志摩一直有意替沈在大学里谋个教职,当时的大学教师的薪水远远高于作家的稿费收入。虽然在30年代初期,沈从文已经是文坛上一位名作家,但在那个学历森严的社会,以沈从文这样的小学学历在那个时代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当胡适入主中国公学后,机会便来了。徐志摩向好友胡适推荐了沈从文。可以说,如果没有徐志摩力荐,沈从文要进入中国公学是完全不可能的。也许因为这层关系,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山东因飞机失事去世,沈从文只身从青岛大学赶到济南福缘庵徐的停灵处,帮助处理善后事宜,这也算是对徐生前关照自己的一种回报吧。

从有关史料看,沈从文到中国公学的时间为1931年前后。因为徐志摩的关系,沈到中国公学后很受胡适器重和赏识。据沈从文当年好友施蜇存回忆:“他在中国公学任教,为《新月》和《现代评论》写小说,都是胡适的关系。随后,胡适又把从文介绍给了杨振声。当时教育部成立一个教材编审委员会,杨振声负责编审各级学校语文教材,就延聘从文在那里工作。”。施、沈二人相识多年,1929年10月,施蜇存在上海松江举行婚礼时,沈从文和冯雪峰、丁玲、胡也频、戴望舒等人都参加了施的婚礼,二人后来在昆明时过从甚密,施蜇存的话当是可信的。

胡适之所以聘任沈从文,一方面自然是看在徐志摩的面子上,另一方面,胡适也希望借此对中国公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一番改造,注入新鲜血液。沈从文被中国公学聘为讲师,主要课程是主讲大学一年级的“新文学研究”和“小说习作”。相当于现在的公共语文,这对沈从文来说,倒也算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了。在当时门禁森严的高等学府,以沈的资历,这应该是比较高的待遇了,算是破格录用。如果没有徐志摩的力荐和胡适的胸襟,也许沈从文一辈子都进入不了大学的门槛。从这一点来说,胡适对沈有再造之恩。自称为“乡下人”的小说家沈从文一下子进入了高等学府,从此至少在形式上进入了知识分子的圈子,开始了与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往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