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选拔教育”与“淘汰教育”是一体两面
虹野:“选拔教育”与“淘汰教育”是一体两面
文/虹野
惊闻江西一15岁少年因自己学习成绩差而投湖自尽,其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教育人撕心裂肺,痛苦难当。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只因其“不愿意做啃老的人,也不愿做一个社会上的败类”,所以选择了死。究竟是谁让这风华正茂的孩子认为考不上大学就一定会成为“啃老的人”?究竟是谁让这个懂事的孩子认为考不上大学就一定是一个“社会上的败类”?这个问题,我们教育人不得不思考,而且也必须给出一个答案。
本来在教育中实现一定的选拔功能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我们的教育却把选拔人才作为了教育目的,一切都围绕着选拔进行教育,以至于教育异化为课堂教学,选拔功能异化为“应试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被选拔上的人宛若古代科举般的光鲜,各地“高考状元”走马游街,各地政府奖励房屋、金钱。我们的所有的教育资源都给了这些被选拔上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有了重点班、火箭班……学校也有了实验学校、重点学校,到了大学又分为了985、211、双一流……不同等级的学校获得的师资、财物等等资源都是不同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选拔人的功能和资源分配结合了,导致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也导致被选拔的学生在教育人的眼里越来越有“价值”,教育手段也越来越单一,死记硬背成为有效手段,提高分数为教育教学目的。如果说“应试教育”之说,是针对教育教学方法的,那么“选拔教育”则残酷的多。我们批评应试教育是因为其教育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的成长和长远发展不利,而“选拔教育”则把教育变成了一个“竞技场”,让本应该是同窗好友的学子展开了残酷的“竞争”。故意倾斜的教育资源,引发学生和家长们去竞争,在我们为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激情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又有谁记得那些在“选拔教育”中被淘汰的学生们呢?这些在“选拔教育”中无法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的学生会如何看待这十几年的教育经历呢?
随着“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蔓延,教育人逐步把自己的视线从那些光鲜的被“选拔”到重点学校的学生身上转移到那些被“淘汰”的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学生因高考失利而自杀,因考大学无望早早辍学,甚至因不甘被淘汰而产生心理疾病而自杀……“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人格平等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成长,当我们欢呼“选拔教育”的威武的时候,我们更需要重视和“选拔教育”一体两面的“淘汰教育”,我们选拔出来一个“人才”,就会淘汰更多的普通学生,被选拔出来的学生是幸运的,而被淘汰的学生却是悲惨的。
每个教育人或许都应该思考,把教育当做竞技场真的好吗?我不知道究竟需要多少条生命才能唤醒沉迷于“选拔教育”的教育人的良心?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