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绝美传统手工艺
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手工艺可谓是门类繁多,并且个个都是光彩夺目。对于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来说,每一个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手工艺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保护。
一、陶瓷
陶瓷,用陶土和瓷土为原料,经配料、成型等流程制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备受世人的推崇。如今,在陶瓷手艺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失传的技艺重新得到传承。
二、髹 [xiū] 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最早的漆器是在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胎朱漆碗,髹漆工艺无疑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从古至今,中国漆器工艺形成了多个流派,其中福州脱胎漆器更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之一,其技艺值得我们去传承。
三、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出现木雕鱼,到了唐代,木雕工艺更是达到了发展的巅峰。历经数千年传承的木雕工艺依然需要年轻血液去传承和保护。
四、景泰蓝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得此名。景泰蓝工艺几经波折,在一代才女林徽因等人的保护下才得以恢复。如今,景泰蓝作品不仅作为“国礼”,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五、玉雕
玉雕是玉石经加工雕琢成的工艺品,是中国独有的技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朝代中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色。玉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图腾,玉雕工艺在民间的发展更为广泛,也更好传承。
六、刺绣
刺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在中国已有两千多的历史。如今,用刺绣技艺制成的丝绸工艺品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
七、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最早来自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来发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至今的装饰手艺。一个小小的中国结,既体现了中国人的颜色偏好,又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创造力。
八、剪纸
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到了唐代剪纸处于大发展时期,南宋时期更是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手工艺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
九、琉璃
古时制作琉璃困难,使得当时人们把琉璃看得比玉器还要珍贵。由于其色彩流云漓彩,品质晶莹剔透,所以一直属于皇室专用,在民间流传的琉璃制造技法甚少。对于如此珍贵又濒临失传的技艺,更值得去保护和传承。
十、竹编
竹编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出现,那时人们为了将剩余的食物存放起来,就将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到了明清时期,竹编工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今,竹编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富有艺术观赏性。
十一、烧蓝(烧银蓝)
也称为“银蓝”、“银珐琅”,我国传统的首饰工艺之一。这种工艺兴盛于清代。银蓝工艺主要应用在银饰件上,是金属制胎工艺与点蓝施色工艺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因其工艺的特殊性——只能烧制在银器表面的“蓝”,故而又得名“烧银蓝”。
清 金质累丝嵌宝烧蓝香熏瓶。嵌有各色碧玺宝石,盖顶、腹外有烧蓝团寿纹及花鸟纹饰,瓶身虽小却精致异常。
清 银质烧蓝百宝嵌龙腾四海双层佛龛。工艺繁琐、造型丰富、耗资巨大。属于烧蓝工艺中最繁琐、最耗资的一类。于中国嘉德2017春季拍卖会上成交782,000元。
十二、花丝镶嵌
花丝工艺又称为细金工艺,最早始于商代,西汉后期金银制的小头饰开始盛行。在明清时期,花丝工艺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花丝工艺用料珍奇、工艺繁复,一向是皇家御用之物,属于宫廷艺术,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奢侈品的传统工艺之一,现已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丝工艺又称为细(xǐ)工艺,累丝工艺,是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再通过推垒、掐丝、编织等工艺进行造型。它可以被焊接在金银方片上,制成底托,将珍 珠、水晶、白玉、翡翠等珠宝,按照工匠设计的需要,以不同角度固定在金银首饰上;也可以独立造型,修饰出一个创意构图中的细节。
花丝工艺发展到今天,只有极少一部分花丝镶嵌技师,以个人或小作坊为单位,进行花丝镶嵌饰品的加工,前景不甚乐观,而中国著名的翡翠品牌“昭仪翠屋”正在实施的针对花丝镶嵌的拯救和保护行动,又让我们的一项传统工艺得以传承而发扬光大。
十三、 錾刻
錾(zàn)刻这门传统工艺的历史比花丝工艺更为悠久,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时期,在金银器上錾刻纹饰的制作手法以錾刻、镂雕为主。
点翠作为古代首饰制作的一种工艺,历史之悠久,可以一直上溯至战国时期。点翠首先需要收集翠羽,也就是一种颜色艳丽的翠鸟的羽毛,然后才是承造翠活。
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传统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战国两汉时期,金银错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流行,考古发现战国汉代的金银错青铜器以千百计。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中国的青铜时代来说,它只不过是一抹绚丽的晚霞。
金银错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