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破茧成蝶谋发展 凝心聚力创伟业
历史汇聚,人文交织,北国的雄奇与江南的灵秀完美结合,沧桑的农耕文化与蓬勃的现代文明融汇发展。
这里,初春百花争艳万般情;这里,盛夏锦霞飞渡鸥鹭鸣;这里,深秋千峰锁雾硕果香;这里,寒冬群峦负雪松柏翠。
这里是宽厚舞钢城,这里是生机盎然地。
舞钢市,位于平顶山市东南部、总面积646平方公里、人口34万、辖14个乡(镇、街道)。
舞钢市历史悠久,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早在7000年前,人类便在这里繁衍生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召示着舞钢久远的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年前。舞钢市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储量6.6亿吨,占河南省铁矿石储量的76%以上,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铁矿之一。舞钢市冶铁文化起源于先秦冶铁,兴起于龙泉宝剑,传承于铁山庙会,名盛于“舞钢”品牌。西周初年,这里是古帝柏黄氏后裔的封地,称为柏子国,都城在尹集镇谢古洞村;公元前535年前后,楚国向淮水流域发展时,将其所据并在这块富含铁矿的土地上开始了冶铁铸剑作业;战国时期,韩国一度扩张至此,建立军工生产基地,造出了“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的龙泉、太阿、棠溪、合伯等宝剑,使得韩军士卒锐不可当,自此,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冶铁之都、铸剑之乡。由于这里冶铁场地密集,生产规模宏大,西汉初年,朝廷在此置柏亭,设铁官衙门,其政治地位远超一般县邑,成为一个王侯之国,西平县便以柏国故都为治所,很快就发展成为繁荣富足的冶铁中心城市,辐射周边百多公里,从而造就了舞钢市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期。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中央决定在此地建设全国特厚特宽钢铁厂——舞阳钢铁责任有限公司,舞钢因此而得名。1978年9月,由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曾号称我国“轧机之王”的4200mm宽厚板轧机建成投产,一举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特宽特厚钢板的历史。已发展成为中国工业企业500强的舞阳钢铁有限公司,不仅是这个城市的基石,更是这个城市的旗帜。鸟巢、水立方、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神舟飞船等无不显示出舞钢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目前,舞钢市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根据平顶山一县(区)一主业的要求,结合国家、省产业政策导向,把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编制了“以'中强’为核心,上展下延外拓,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的产业图谱,重点依托舞钢公司特宽特厚钢板研发生产优势,向上延伸产业链条,确保原料供应安全,向下培育发展特钢精深加工、机械制造、特种装备等高成长性制造业。钢铁产业集群已成为舞钢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和发展动力。
舞钢市纺织行业与钢铁行业黑白共生,刚柔并济。以始建于1988年12月、现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民营纺织企业的银龙集团为龙头,围绕科技纺织、时尚纺织、绿色纺织三大主题,立足现有紧密纺生产优势,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围绕“纺纱→织布→染整→提花→服装加工→鞋帽生产→配套产品生产”产业链,重点打通成布、印染、后整理环节,积极向全产业链、高附加值、品牌产品方向提升,建设全省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目前,全市拥有12家精密纺企业,总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110万锭左右。
舞钢市山川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南部的山钟灵神秀,如小家碧玉;北部的水,婀娜多娇,如多情少女;还有古柏国都城的沧桑,春秋冶铁星火的传奇,唐宋李(白)黄(庭坚)驻足留恋的神往,张庄新村带着乡愁的小溪……舞钢市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将这些丰富多姿、特色鲜明的自然人文资源加以利用,整合包装,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市区的佛爷岭公园、大坝遗址公园临龙泉湖亲水而建,和省内外摄影公司联合,现已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婚纱摄影基地,一对对新人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显的更加美丽,同时也把游园风景点缀的更加生动,成为城市靓丽一景。祥龙谷景区的水上乐园、佛光禅寺等,实现了由以登山健身为主的观光景区向以休闲度假、亲子游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变身。二郎山、花博园、三和葵园灯光节与四季采摘项目的运营,更是填补了舞钢市在冬季旅游、夜晚观光等业态上的空白。目前,全市共有灯台架、二郞山两个4A级景区,祥龙谷一个3A级景区,以龙泉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为中心的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市上下在旅游带动战略的带动下,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发展,以最大限度的集群化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源。
舞钢市惠风和畅,包容进取人杰地灵,创造出了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一脉相承,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众志成城”为主要内涵的平舞会战精神。1970年,根据战备需要,国家决定在这里建立舞阳钢铁公司,生产特宽特厚军用钢板。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参加平舞会战的十万建设大军以“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万丈豪情,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昂扬斗志,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乐于奉献、顾全大局”的高尚情怀,突击奋战1120天,在一片荒山野岭上建起我国第一个特厚钢板生产基地,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同步发展,1972年3月,河南省平舞工区市政建设处成立。1973年12月,成立河南省革命委员会舞阳工区办事处,划舞阳县南部6个公社为其辖区,属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直辖。从此,舞阳工区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域。1977年5月,省革委舞阳工区办事处撤销,划归平顶山市。同年11月,成立平舞工区,后改称舞钢区,成为中国第一个以钢铁企业命名的城市。1979年10月,改属许昌地区。1982年10月,复归平顶山市。1990年9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舞钢区,设立舞钢市。
舞钢,从诞生之日起,便懂得在历史的经纬中求索奋进,年轻城市史奠基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史,让她既活力澎湃,又稳重大气。因为古老,她得以传承文明薪火,厚积薄发地去创造;因为年轻,她得以带着梦想疾行,骄傲放纵地去创新。
舞钢,有着包容进取的风骨。她经历过无数艰辛、崎岖、坎坷,却从没有辜负、犹豫、失望,包容进取始终是她标志性的姿态。从马鞍山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建起我国首家宽厚钢板生产和科研基地,“十里钢城”繁华启幕;到龙泉湖畔,城市拔节成长越发优雅灵动,“北国小江南”响彻神州大地;再到舞钢市八次党代会确定富美舞钢发展战略,宏伟蓝图徐徐延展。倚山、抱水、通天、向远,这座城用六十年壮丽的讲述,张扬志在四海的雄心,铺陈“聚山纳川”的包容和“一马当先”的进取。
舞钢,有着刚柔相济的气质。这片土地,从来就懂得“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执着坚韧地追寻着自己的文化理想,追逐着自己的文明旅程,她在文化、文明史上的每一次构筑,都是饱含激越、柔情与智慧,直指心灵。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就产生于现在的舞钢市与舞阳县交汇处——三里河。当时,那里曾是水势平稳、水面宽阔、芦苇遍地、莼萍满河的盛大水域,与出土骨笛的贾湖水域相距五十华里,是中原文化的繁盛之所,历代文人骚客对舞钢都有吟咏之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从此经过曾在《南都行》一诗中慨叹,“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在任叶县县尉时来此视察水稻生产,写下了“青山如马怒盘旋,错认林花作锦鞯。君不据鞍朝玉帝,岂宜长作市门仙”的诗句,盛赞马鞍山的奇伟。舞钢,她用自己的刚柔相济,向世人宣示,在这片土地上,远古的妙音仍在回响,千年的诗意从未远离。
舞钢,有着山川旖旎的容颜。四面青山一镜湖,不是姑苏胜姑苏。一语道尽她的俊美灵秀。身为钢铁之城,她从来不为繁华易素心,尽心呵护着山水田园,倔强追求着曼妙诗意。在这里,盛世繁华也是美丽乡村里百姓人家的惬意生活,也是生态山川上温婉氤氲的水墨画卷。
大江奔流,长歌未央。舞钢市,这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每天都上演着动人心弦的精彩。当时光来到2017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沐浴着“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以及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战略以及平顶山市转型发展的春风,这座年轻的城市已高擎创新驱动、开拓进取的大旗,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新征程。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128.3亿元,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210.4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亿元,增长11.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748、12371元,增长8.7%、7.1%。2017年第一季度,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0.6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34.9亿元,增长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亿元,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6亿元,增长12.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973、2981元,增长7.0%、8.0%。
今日的舞钢,承历史之绵远,钟天地之灵气,集人文之精萃,汇中原之神秀,呈钢铁之雄浑,显水乡之风韵,锁定“建设富美舞钢,打造中原明珠”这一目标,不断强化“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两大定位,着力实施“产业支撑、城镇引领、生态优先、旅游带动”四大战略,逐步形成了钢铁、纺织、旅游等三大支柱产业,以其强劲稳健的经济实力,浪漫灵智的城市魅力,在广袤神奇的中原大地,书写了精彩的传奇,赢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水灯文化之城、中国冶铁文化之都、中国最佳休闲养生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绿色生态城市,中国最具投资竞争力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等众多殊荣。富美、和谐、开放的舞钢,正以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走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