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何担心“破五唯”后会更糟糕呢?

老师为何担心“破五唯”后会更糟糕呢?

这段时间大中小学老师都非常关注评价改革,担心“破五唯”之后会侵犯老师们的各种合法权益,甚至一些悲观主义者认为“破五唯”后会带来比“五唯”更混乱的治理。这些老师为何如此想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五唯”=客观评价

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五唯”尽管给科研、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但是对于老师个人晋升、奖励等个人职业发展方面反而更加“客观”。比如“唯论文”,只需要老师弄清楚论文的级别和期刊的喜好,老师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达到这个指标,至少老师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如果把“论文”从老师的晋升中拿掉了,老师们反而不知道努力的方向。

这种担忧并非多虑,而是客观存在,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种担忧本身就来自于“唯论文”的后遗症。一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本身就不应该依赖于期刊,而是尤其学科内在规律决定。只是长期唯论文这种简单评价模式下,已经让绝大部分老师对学术丧失了兴趣而专攻学术期刊之喜好,纯属颠倒本末了

这种担忧恰恰证明了废除“五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担忧主观评价增多

还有一些老师非常赞成“破五唯”,但是却非常担心在长期使用“五唯”作为客观评价指标以来的习惯打破之后,会不会造成“主观评价”泛滥?

这种担忧并非是空穴来风,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出现这种苗头。比如说教学评价,几乎学校所有行政干部都下教室听课,分数乱打。本人就经历过有行政干部善意建议道“你高等数学为何不能像英语一样多弄一些课堂互动呢”这样的评价。本人哑然,英语注重听说,数学注重思维,展示的内容不一样啊!可是这些拿着评价权力的不懂专业的人的主观评价确实是“破五唯”之后最大的担忧。

评价和利益绑架增多的担忧

不管是教学评价还是学术评价,都属于专业评价,人无完人,通过同行评价提高自我应该是专业评价最大的价值,也是促进学术和教学质量的最大推动力。可是我们现在的评价却不然,我们往往会把评价结果和老师的切身利益绑在一起。不管是评职称,还是绩效工资,都有大量貌似客观的数据作为证据,证明给老师的收入(不论高低)都是合理合法的。而事实上太多不同专业不同老师的劳动并不具有可比性。

当然,把专业评价当做行政管理的手段大于了专业评价对专业推动的功能,这使得专业评价作为用来奖惩的依据,以至于和教师切身权益绑架得越来越紧密了。

五唯时期,老师们权益受到了侵犯,还可以拿出来“论文”、“奖励”、“帽子”据理力争,“破五唯”之后,老师的正常权益又如何抵御可能更加“主观”评价的侵犯呢?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