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与金庸拼影响力的文人,JK罗琳算一个
中国的君子与小人之争
要想把中国的事想透,需要找到这个文化的源头。
从中间断章取义,都会一叶障目,金庸逝世,很多人怀念他,很多人批评他,说他是东林党的有,说他是误国文人的有,说他是满清余孽的有。各种非黑即白的争议不休不止。
有这样的争议说明这个人了不得,红楼梦成书的时候,一度成为禁书,当时的人认为这本书祸国殃民。现在有很多落魄文人就靠研究工作红楼梦吃饭。
大文豪苏东坡也一度被王夫之痛骂,王夫之评资治通鉴里骂了超过10次以上。而王阳明甚至被当时的文人盖棺定论是明亡的祸首之一,他的心学就是东林党人的宗教。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大文人叫司马相如,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但史记和资治通鉴里都没有对这个人有太多的记述。司马家对此有忌惮。
有一首诗说王莽的,将西汉之亡归于王莽这个人的奸滑。
周公恐惧流涕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倘使当年身便死,一身真伪有谁知?
却没有人思考汉元帝到汉成帝这两代人懦弱治国,导致国内豪强峰起,老百姓生活困顿,难以为继,而且汉成帝荒唐之极,弄出多少事来,挑两个舞女就立为皇后,然后这两祸水把个汉朝弄得够乱的,老百姓怎么办?
赵飞燕立皇后的时候,有个刘姓子弟上书劝皇帝,被汉成帝秘密给抓监狱里要处死,这不就和当年纣王杀比干是一样的吗。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王莽成长的过程亲眼看着这个懦弱无能却又暴虐无常统治者,他难道不认为自己就应该像周武王那样诛一夫尔!
大家怪东林党把明朝的财政都吃掉,不交给国家平叛,导致了李自成的起义打下了北京,东林党手里是有很多的钱,但朱元璋的子孙有300万人,个个都是食利阶层,就这个数字,全国要多少老百姓起早贪黑才能供他们奢侈生活。
中国自古内部就有小人与君子之争,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易经把人分为小人与君子,金庸小说里的岳不群就有一个外号,叫君子剑。
岳不群这个人隐藏非常深,但他有一点,金庸心里也是认可的,他的确是让华山派发扬光大。他把辟邪剑谱故意扔给林平之,又把女儿嫁给林平之,难道不是希望林平之自己有一个选择,安心在华山做弟子,继承他的大统。
而林平之自己选择自宫练剑,他怎么可能性不知道,他还是容忍林平之,并且希望其在华山继续呆下去。
岳不群若不是轻视令狐冲,被吸星大法给吸掉内力,他的华山派可能会成为天下第一大派。可惜,他死了,就像诗中说王莽的,死后的一切只有活着的人自己去领悟。
易经的出发点从来是不把小人给灭掉,易经认为天下大道即阴阳相生相克,有时候阴重,有时阳强,最舒适的是阴阳平衡。
小人和君子本身就是阴阳两面,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小人在君子里,不在君子的对立面,小人和君子的界限并不那么绝对,只看历史作用,有时候也只在于当代与后代人心的评判。
金庸的历史观
金庸是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他博古通今,国学修养很高,世事有没有看透,我无法评价,从他的小说里,用春秋笔法把当代的各种事隐藏于小说细节中,就说明他对世事有着其成型的标准看法,至少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多少杠精,自己没有独立见解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多少假文人,看似有独立见解,但经不起推敲,一推即倒,如豆腐渣工程!
多少大师宗门,亦不过是神龙教,惑人心志搞些利益。
马云说没有金庸,可能没有今天的阿里,不管杠精说阿里巴巴可能是东林党也好,也可能是带路党也好,但阿里的成就的确改变了一个时代,这是真实存在的,互联网就像一个地狱之门,从业没有什么时代比这个技术更能聚集资源资金,快速成就极少数顶级富豪。
富人会有一个圈子,就如同穷人也会走亲戚一样,人都需要具有开放性的交流沟通的渠道、场所,而富人因为其具有成功形象,他们更容易传播其思想,更容易被认可。这是人性的规律。
这个圈子后来成了东林党也好,成为了西林党也罢,不管什么样的党,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西方有三K党,共济会,这些都是富人俱乐部,他们有一些称呼不同。当富人们占据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力资源,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可以称为富人经济。
以欧美为代表的是富人经济,因为其战略、布局都是富人提出的,当然会以富人的立场为主要意志。马克思把这称为资本主义,并为此写了一本资本论。
明朝我们的东林党就是资本经济的主要代表,富人经济看似了不起,其实也有其深刻的弊端,斯大林就曾断言,资本主义不用再花人力物力搞他,他们自己都会灭亡。因为资本家都是鼠目寸光之辈,富人这些圈子,看似都是聪明人,又有几个真正聪明,物质刺激和享乐总会让人失去思考能力的。
若不是东林党们鼠目寸光,哪会有清军入关,哪会有李自成进京这些事,富人们就是怕死,要享乐,总想把别人推到前台,自己取战乱之财。
清军入关搞的文字狱,灭的就是富人的这些圈子,打土豪比抢穷人爽多了!
金庸是个历史学家,其不可能与普通的通俗文学一样,只是为了激发人欲,打发时间,他有很多自己的不满、希望、想法,埋在他的小说里,他的小说不需要断是非,是非看小说的人自己去断的。
因为看了金庸小说而误了终生的人,本身也会因为看别的东西而误了,不看这个就会去打游戏,总之,批评金庸的人,也许有些道理,但终究偏激。
金庸有其历史观,他不信为元军攻下大宋这件事有多少可悲,可悲的是大宋那些统治者,他们不务正业,所以江湖人士出来代替官办守城做最后悲壮。
这些其实是深扎于中国文化底层的东西,义和团就是灭洋主力,而明亡后反清复明的主力都不是朱家后代,这是事实。
金庸试图叙说一件事,告诉所有当权者,历史是人民一起参与的,这其实在某意义上符合社会主义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