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商鞅要玩它,当然也必须接受有一天它玩你
1 又当又立不丢人
上学的,卫鞅最喜欢的科目是刑法学:刑名法术之学。生他养他的卫国,属于西周开国分封时就存在的老资格诸侯国,贵族治国的基本原则不动如山。
在卫国要是生为贵族,一生荣华富贵加官进爵;要是生为草民,一生汗流浃背勤挖地球;要是拒绝从贵族往草民滑落,只有往周边的其它诸侯国发展。 吴起 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从卫国默默无闻的乡下人,最终做到 魏国 楚国的顶级大官,由此成为卫国少年的励志榜样。
卫鞅的老爸是卫国的庶出公子,在本国发达的希望渺茫。吴起死在楚国时卫鞅只有九岁,但吴起的事迹已经被他写进作文。长大后卫鞅也追寻吴起的足迹去了魏国,在魏国宰相公叔痤身边学习锻炼。阅人无数的公叔痤很看好卫鞅,正在找提携他的机会。
结果机会自己来了。公叔痤生病,魏国一把手 魏惠王 来亲切友好地看望,一边望一边问:您这样的老革命要是丢下我们不管,大魏该怎么办?
公叔痤一把抓住机会,“我府中的卫鞅虽然年轻但有大才能,希望主公能带领全国都跟着他前进。”
魏惠王笑笑,不接话。公叔痤马上就明白再说也多余。本着拿人钱财的原则,他给出了一个替人消灾的建议:
“要是不用他,那就尽快枪毙算了。他可以活着来大魏,但绝不能活着离开大魏。”
魏惠王点点头,出了病房就对保镖和属下说:“老革命都成老糊涂了。又要寡人用又要寡人杀,这不是叫寡人又当又立是什么?”
公叔痤跟着把卫鞅找来,说我让国君要不就用你蒸蒸日上,要不就杀你斩草除根。我毕竟生是大魏人死是大魏鬼,所以只能以国为重。你要逃快逃,要不然说不定比我还先进火葬场。
卫鞅笑了,说:他既然不听你的话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他最怕听到的,就是有人说他又当又立。
于是卫鞅继续在魏国潜伏锻炼,一直到隔壁的 秦孝公 发出江湖求贤令。
2 幸亏国君不长记性
当时的 秦国 跟强国还远远不沾边。虽然祖上也曾经阔过,比如秦穆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但经过几代不争气的传承,到秦孝公接班时走势已经相当低迷。当时的大国强国是楚国齐国,连魏国也从秦国抢走了一大片 河西 土地。落后不仅挨打,而且声名狼藉。其他诸侯国都视秦国为低素质的乡巴佬,向来不待见,一起开茶话会从来不准秦国列席。
秦孝公因此发愤图强,昭告天下:谁能来帮助我秦国富强文明,寡人一定亲亲抱抱举高高。卫鞅于是舍魏入秦、一路向西。
到了秦国首都 栎阳 ,卫鞅不走寻常路却去走了后门。他跟秦孝公跟前的红人景监搭上关系,直接要求预约个面谈。
怀着期待的激动心情,二十二岁的秦孝公迫不及待的会见了景监口中的栋梁之才卫鞅。然而卫鞅说的口沫横飞,孝公却打起了瞌睡。醒来后国君很愤怒,直接骂景监:“你脑子进水了?你觉得他什么人?”
景监转过背骂卫鞅,“你脑子进水了?你知道他什么人?”
在惜时如金的现代社会,卫鞅在秦国的未来当然就戛然而止了——然而从前的地球似乎转得慢些、人要耐心些、第一印象也更容易健忘些——过了五天,不长记性的秦孝公居然又愿意跟卫鞅见面了。
这次孝公倒是没有听睡着,但仍然觉得听了废话一堆。于是散会后孝公又骂景监,“浪费寡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弑君。”景监又骂卫鞅,卫鞅说下次就好了。
还有下次?居然有。孝公第三次见完卫鞅,终于没有再骂景监。卫鞅对景监说我跟他说帝道他睡觉、说王道他走神、说霸道他终于有了一点感觉。期待第四次吧,四次一个疗程。
第四次会谈不知道卫鞅说了些什么,只见秦孝公的膝盖不知不觉地朝他靠近,仿佛卫鞅掌握着一堆岛国动作片种子。第四次会谈也没多久,也就一连好几天都不停。卫鞅最后把丑话说在前头:我这强国之术虽然动听,但速成的东西多少有问题,国君你就别指望将来能跟殷周三代的王者荣耀比了。
急不可耐的秦孝公表示:只要能让我活着看到业绩,管它什么三代四代红带黑带,能把别人打趴下就是好带。
3 高度一致的人性
虽然自己已经路转粉,但为了让别人也能转变思想紧跟形势,秦孝公专门组织了一场关于变法的公开辩论。正方是高举变法旗帜的卫鞅,反方是以现有贵族组成的反动派。
反方发言:凡事不能异想天开,秦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殊国情,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卫鞅反驳:变法在魏国行得通、 楚国 行得通,在秦国就行得通。一张白纸适合画最美的图画,勤劳勇敢又头脑简单的秦国人民,最适合有人带领他们走上致富道路了。
再热烈的辩论注定也只是过场。该走的过场走完,秦孝公把大权往卫鞅手里一放,预备——变。
于是一场影响旷日持久久不能平息的变法,就在卫鞅手里洒向四方了。比如:
户籍登记:所有人的户口登记造册。居民不准擅自迁居或流动,出行者必须持有官方出具的介绍信;旅店要是不看介绍信就擅自收留过客,就欢迎店主一起来体验酷刑。
什伍连坐。将全国五家编成一伍、十家编成一什,提高警惕相互检举踊跃揭发。一家犯法,十家连坐,反正秦国没有法外之地。
军功至上。想当公务员必须要有爵位,爵位分为二十级。土地房产的分配、家臣奴婢的数量,统统按级别来。想要活着的时候多升级、死了坟头多种树?那就去砍头:战场上砍头越多军功越大、军功越大级别越高亢。
重农抑商。以增加粮食产量为重头戏。毕竟国家要维持、军队要打赢,最基本的前提是有饭吃——粮食一天没有多到过剩的地步,扶持农业打压商业的方针就一天不动摇。
以律治国。卫鞅制定了六篇《 秦律 》,用严刑峻法维护治安及打击犯罪。比如在街道上违法倒灰,就要处以在脸上刻字的黥刑。另外严禁私自打架,赢家输家一律铐起来先。
为了塑造公信力,卫鞅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公示说谁搬到北门就得赏十金。看热闹的人多,有执行力的人少,于是赏金增加到了五十金。
重赏之下才有勇夫。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刚刚在北门放下木头,五十金就即刻兑现,还不用交个人所得税。这一招其实吴起在魏国用过,但卫鞅照本宣科搬到秦国也一样有效,可见地域不同但人性高度一致。
变法的阵痛比甜蜜来得更快。颁布变法令不到一年,怨声载道的抗议者就有一千多人。舆论负面就负面吧,秦孝公的好儿子、太子嬴骃居然带头犯法,于是王公贵戚们幸灾乐祸地当起吃瓜群众,看卫鞅怎么大义灭亲。
卫鞅依法表示,既然规定贵族犯法与庶民同罪,所以惩罚是一定要有的;但作为储君,又不方便在脸上刻字,不然将来出席外交场合丢秦国的人呐。只是教不严师之惰,既然太子不能动,那就在他师傅公孙贾脸上刻几个字算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太子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定能记得又好又快。
第二天开始抗议声消失了,遵纪守法的人也前所未有地多了起来——前台的卫鞅虽然是老狐狸,背后撑腰的秦孝公却是真正的老虎啊。
4 不讲武德,春风得意
变法持续十年,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山乡巨变: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全国上下一片大好。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终于受邀参加中原诸国举办的G7峰会了。
形势一好,歌德派就来了。当初吹毛求疵的抗议者,现在又来卫鞅面前唱赞歌,“变法政策好耶,就是好”。
卫鞅含笑听完,说谁给你们发言权了?变法也是你们能妄议的?当这是吐槽大会呢?统统发配三千里劳改!
自此秦国上下只有执行,没有争论。就连太子的师傅 公子虔 犯事,卫鞅也能割掉他的鼻子立威。统一认识之后,卫鞅先把秦国首都从栎阳迁往 咸阳 ,然后开始了新一轮变法。
废除井田:重新划分全国土地,原有的井田制推倒重来,贵族的闲置耕地统统收回统一分配。
推行县制:全国村庄合并为41县,设置县令县长县丞县尉各司其职,从此全国一盘棋。
加收丁税:除了田租之外开始按人丁数量加收口赋,即 人头税 。这一收就是两千年,直到1712年春天改行“摊丁入亩”把人头税计入田赋才算完,与始作俑者卫鞅遥遥相望的终结者是雍正。
焚书禁托:为去除异端邪说的干扰,卫鞅下令把诗经尚书诸子百家的著作统统烧掉,用于做饭或取暖都行;同时坚决打击走后门拉关系的私人请托,禁止他人通过游说而非军功做官——过河拆桥得斩钉截铁。
既然军功至上,那卫鞅自己当然要以身作则。他率军进攻魏国,魏国主将公子卯迎战。卫鞅写信给公子卯,说当年我俩心相映友情常相守,如今各为其主令人忧愁。既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干脆我们见面约酒,然后签个和约各自回家找老婆如何?
公子卯欣然前往,结果没想到见到的不是老友,而是如狼似虎的秦国重装甲部队。主将被擒,魏军群龙无首,被乘机攻击的卫鞅打得溃不成军。国际舆论集体谴责卫鞅的背信弃义不讲武德,卫鞅回应:来呀,来秦国咬我呀。
咬不着卫鞅,却不得不割让大片河西土地给秦国以求和,魏惠王的心情灰暗至极。他想起当年公叔痤的远见,叹一口气:真该一枪崩了丫的。
这边后悔不迭,那边春风得意。因为战功卓著,卫鞅获封商于地区十五邑,正式升级为 商鞅 。曾经的卫国庶出少年,成了第二个吴起。
5 没人背书,一命呜呼
商鞅执掌秦国二十一年,为一百二十年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他一切成就都建立在唯一的前提上:秦孝公的平安健康。除了大领导一人之外,秦国遍地是商鞅的仇人。
公元前338年,年仅四十四岁的秦孝公已经病入膏肓。他不爱护自己的身体,焦头烂额的却是商鞅。得罪人的事商鞅帮秦孝公干完了,结果孝公还没来得及为商鞅考虑后路,就撑不住一命呜呼了。
当年的太子嬴骃顺理成章地接班。商鞅的退休申请交上去,泥牛入海无声无息,就像投错了快递。至于公子虔和公孙贾,他们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尽忠职守地报告:商鞅谋反。
指望新任国君主持公道明察秋毫?商鞅没那么傻,他只能开始拼命地逃拼命地逃。逃到边境上想住店歇一下,毕竟年过五旬体力不济,店主热情地说住店当然可以——你介绍信呢?
商鞅那一刻的悔恨可想而知,他不但没能入住成功,反而为后人创造了一个“作法自毙”的成语。他逃往距离最近的魏国,记仇的魏军把他赶了回去;他回到自己的封地,组织家将邑兵想占城坚守,却挡不住秦军将士渴望升级——谁砍的脑袋多谁就是大爷,商鞅的规定。
于是商鞅不但身首异处、家族从老到小被杀得一个不剩,尸体也被拖回咸阳车裂示众,不如此不足以平民愤。
但秦国君臣有一点值得表扬:对人不对事。商鞅虽然伏法,但他立的法却一直保留了下去。经过二十年的折腾,秦国上下已经习惯折腾了,也没有人想重新折腾。于是商鞅虽然死无葬身之地,他的制度却一直延续了不是两三代而是一百代——二十世纪有诗感叹“百代都行秦政法”。
商鞅之前有吴起,吴起在楚国变法成效显著,但罩着他的楚悼王一死,吴起就被楚国贵族们射成了刺猬;商鞅之后有 乐毅 ,乐毅率燕国军队把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打得只剩两座,但保佑他的燕昭王一死,乐毅只能分分钟逃往赵国。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帮你在背后默默背书的那个人,你智商再高能力再大本事再强,终究也只有一条命。
其实商鞅丧命之前五个月,曾经有名士赵良提醒过他:你得罪人太多,不趁现在早作打算,孝公一死你可怎么收场?
商鞅不是没想过后路,而是想也没用:权力这东西玩起来令人上瘾,但你既然要玩它,当然也必须接受有朝一日它玩你。商鞅曾经有一天在渭河边砍了七百人的脑袋,一条河都成了红色,现在终于轮到他自己人头落地。反正无论是谁的脑袋,最后都只是权力的祭品。黄泉路上不分级别并肩前进,人血浇出来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