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77章译文/原文:为什么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七十七章
张弓章\公平正义章
第一段: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第二段: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第三段: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第四段: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为,wéi;处,chǔ;见,xiàn)
道德经第77章译文
天之道多么像张弓瞄准,
远处有一个明确的靶心,
箭头高了就往下调整,
箭头低了就往上调整。
即使现在没有瞄准,
但一直在调整中,
最后必定瞄准靶心,
公平之箭必将发出,
正义之箭必将发出,
必将一箭中的。
人间的公平正义正是如此,
有余则减损一点,
不足则增加一点,
直到最后天下均平。
天之道的目标是公平正义,
损有余以补不足。
人之道违反公平正义,
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是多么荒唐。
人世间谁能做到损有余以补不足?
那只有证悟天道的圣者。
所以圣人与证道者相同,
为无为成就人间公平正义,
却并不借此为自己增加威势,
成就稀有功业却不居功自傲,
圣人欲无所欲,
早就断绝彰显自我的下劣念头。
章名释:(1)张弓章。以张弓为喻。(2)公平正义章。公平正义是人间的目标,一直在瞄准中。
题解:此是天道五篇之一。天大总十篇,前五篇是天威,后五篇是天道。天威是忿怒相,镇压乱群魔类;天道显示公平正义和慈悲相。忿怒相和慈悲相是天大的二大德相,都是源于道。故道又可称为天道。
此章以张弓射箭为喻,人间显然是不公平的,是违反道的,正像一个儿子违反父亲的教法一样。但公平正义之箭正在瞄准中,强梁者不要以为现实地是不法之地,可以任凭自己作恶逞强。古人都是大音乐家和射箭高手,老子、孔子、庄子都是如此,魏晋的玄学家都是大音乐家,不再是射箭高手。列子是顶级的射箭高手,《庄经》和《列经》都记载古代神奇的射箭高手,可以箭头对接箭头,如同导弹空中弹头撞击。
张弓喻的内涵很丰富,显示道的无心之心正在瞄准,世人不要以为作恶不会受到惩罚,但此章核心是公平正义。很巧的是,希伯来人的《摩西五经·创世纪》中也有弓,说是“上帝”拿着弓与诺亚父子立誓:“我把战弓挂上云端了,作我跟大地立约的标志”。这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寓意,战弓不再使用,而是化为一弯彩虹,作为和平美好的标志。在此之前,造物者看到大地上人人作恶,于是降下滔天洪水,准备淹没苍生(自己的作品)。希伯来述事中,造物者对世人的恶行是愤怒的,就怕自己再次愤怒不已,下手太狠。老子的弓与希伯来的弓真是巧合。
人间强梁一直作恶,虐待下民,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老子的张弓喻令人不寒而栗,正义之箭正在瞄准,悔改的时机不多了。老子希望在正义之箭发出之前,人间强梁能够听从告诫而悔过。世人以为只有“人之道”。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但人之道之上还有天之道。天之道是“损有余奉不足”,二者正好相反。天之道能够实现吗?当然能够,证道的圣人就是代表。最后宣讲圣人的玄德,功成不居,无名自隐。
文本分歧:
有余以奉天下:帛本作“有余以奉天”,显然义理有误。
其不欲见贤:帛本作“若此其不欲见贤也”,显然文字累赘。老子是文字大师,不会如此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