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等待,是一种“小确幸”
在我看来,旅游之旨莫过于赏景致、识人事、怡心情。而读书不啻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旅游。
言读书如旅游,是因为读书的要义契合了旅游的要素。尤其从精神的层面上说,它比旅游有着更广阔的游弋空间、想象际涯,更深邃的神思妙想、真知灼见。
一个人要走遍世界各地很难,即便勉强走到了,大多也不过是走马观花。远不如读书,想到哪个国家就可以到哪个国家,想欣赏哪个景致就可以欣赏哪个景致,短时间内就可以将各国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尽收眼底。不仅如此,在书籍中旅游,你更可以让时光回流,进入时光隧道,对过往的自然风貌、人文历史如临其境、如览其景。甚至,你更可以任己所需,变换时空,尽情 “穿越”,以期在比较中有新的发现,在杂糅里有新的顿悟。这般赏景观致,自是别有风味。如果说,一个游遍世界的人必然见多识广,那么,一个好读书、勤读书的人,一定博闻广识,而且必豁达从容而知书达理。
旅游,除了景,看到最多的便是人。其实,人不也是一道风景吗?读书,之所以不孤独且多有斩获,是因为作者以及书中的人物都暂时可以与你为伴,与你互动。你开始 “生活”于他们的社会, “混迹”于他们的队伍,特别是随着生活和工作场景的展开,你渐渐读懂了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你可以喜欢他们,也可以不喜欢,甚至可以选择离弃,但无论作出何种选择,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常听人说:“到外面去开开眼界散散心。”人不可能没有烦心事,除却烦心,一靠自我内心排遣,二靠别人耐心劝导,三靠风景悦心忘却。旅游之外,读书也满足了这样的需要。作家简平说过:“密集的信息已经蚕食了我们全部的空间,无穷的压力导致我们紧张、焦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疏离。如想摆脱这困扰,唯有开拓内心的空间。而阅读正是开拓的爬犁,帮我们拓展出一方只属于自己的天地,让自己因此得以每天都有舒缓的一刻。”是啊,书中除了有无限风光,更有多重角色交互呈现的自律、劝导和抚慰。走进阅读世界,等于开启了心灯,像阳光照进阴霾,提醒人们换个角度看世界看人生,并引领我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负笈他乡,回家时间稀少而珍贵。当我抵达家门,总有个熟悉的等待的身影。爸爸的等待,是我甜而不腻的小确幸。”这是台湾 《联合报》刊登的征文《我的小确幸》中的一篇。“小确幸”,是指生活中 “微小但确切的幸福”。每当我诵读这篇小文时,总会想到读书。不是吗?如今,我们有不少人离读书太远太远了。须知,当我们路过每一爿书店时,当我们每天回家时,其实每一本书都在等待着我们。书籍的等待,之于我们不就是另一种 “小确幸”吗? (赵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