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公与西王母是谁?有什么关系?
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王父,扶桑大帝,东华帝君。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
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
与西王母共为道教尊神的东王公,又称木公,东华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时楚地信仰“东皇太一”神,又称东君,即为神化了的太阳神(太阳星君),此为东王公之前身。
东王公一词,始见于晋葛洪《枕中书》,书中称之为扶桑大帝,文曰:“元始天尊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扶桑大帝。” 《仙传拾遗》说他“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真灵位业图》将其排在上清左位,号曰太微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显示了其由日神演变而来。
对于东王公的来历有诸多记载,《枕中书》称他为元站天尊与太元圣母所生。《仙传拾遗》又说他为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和《列仙全传》卷一皆称其讳倪,字君明。钟化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先。
道教创立后,将东王公纳入神系,称其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王公焉。与金母皆挺质太直,流神玄奥,于东方漠滨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而形成,与王母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尘外记》说他居方请之上,并说方诸山在东海之内,其诸司命三十五,所以录天上人间罪福,帝君为大司命总统之。山上有东华台,帝君常以丁卯月登台四望学道之品者。凡仙有九品,一日九天真皇,二曰三天真皇,三日太上真人,四日飞天真人,五曰灵仙,七曰灵人,八日飞仙,九曰仙人。凡此品次,升仙得道之时,得先拜木公,后谒金母,此后才得升入九天,人参三清,拜太上而现元始。故汉初有小儿歌谣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皆不知道,只有子房往而视之,并说:“此东王公之玉童也。”声称昔元始告十方天人口:“吾自造言混沌,化生二仪,役御阴阳,始封皇上元君。自东华扶桑大帝等校量水火,定平劫数,中皇元年,太上玉清琼房金门上宫接帝宝经花图玉诀,使传后学玉名合真之人。”故《直纲》云:“东华不秘于真诀是也。”紫府为东华帝君校功行的地方。秦汉时,相传海中有三岛,而十洲位列其中:上岛三洲,为蓬莱,方丈,浙州;中岛三洲,为美蓉、问苑、瑶池;下岛三洲,为赤城、玄关、桃源。三岛九洲鼎峙洪漾之中。三岛之间有紫府州,为东华帝君别理统传灵官职位,较量群仙功行,自地私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转真圣,入虚无洞天,都是由东华帝君主管。据《三教授神大全》卷一释曰:“东华者,以帝君东华至真之气而化生也,分治东极,居东华之上也。紫府者,职居紫府,统三十五司命,迁转洞虚宫较品真仙也。阳者立东方少阳之气,生化万汇也。帝君者,位东方诸天之尊,君牧众圣,为生物之主。”故《易》曰:”帝出手震也。”因此有“东华紫府少阳帝君”之称。又《真教元符经》云:“昔二仪未分,仅滓漾洪如鸡子,玄黄之中生自然。有盘古真人移古就今,是曰盘古,乃是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行虚空之中。又有太元圣母化生天脊臂中,经百劫,天王行施,圣母道生天皇,号上皇元年,始世三万六千岁,受元始上帝符命,为东官大帝扶桑大君东皇公,号日元阳。”据话道经记载,东王公又号青童君、东方诸、青提帝君,名号虽殊,但都有一东华。后来又给他安排姓氏,配偶(西王母)、职能(掌男性仙籍)。诞辰日(二月初六),尊称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西王母乃我国古女神,山海经上描写为六尾狐,不主风,不是风神
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西王母之名最初见于《山海经》。「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西王母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汉武帝内传》称西王母上殿时,「著黄金褡孎,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鐍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汉武帝拜受西王母之教命。《山海经》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
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道教神灵,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人物,据《山海经》里记载,为一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后代小说和戏曲里,为一美妇人,蟠桃宴时群仙为其庆寿,故又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西王母是中国最古老的女性神只,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上古巫书《山海经》中,西王母以一个半人半兽的形象出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人戴胜,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司天厉及五残。”(《山海经-大荒西经》),显示出浓厚的图腾色彩,同时也具有某种刑杀之神的气质。《穆天子传》中也提到了西王母,但是更多的是以远方异族部落领袖的身份出现的,其中西王母与穆王相会饮于瑶池的情节被后世继承,成为《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等书的中心情节。
从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来分析,西王母的形象应当是从上古巫术仪式中的女祭司形象发展而来。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祭司等职位是有部落中的女性长者担任的,她成为部族的最高权威,是天地鬼神的代言人,负责主持祭祀,而上古时期的祭祀中,杀死祭物(包括活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杀死祭物的工作则是有女祭司来完成的——这也是西王母之所以被视为死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汉末年,西王母信仰重新成为民间的一种风尚。哀帝建平四年,大旱,民不聊生,大批关东百姓离乡逃难,逃难的过程中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二十六,直达京都,并于京师聚会,歌舞祭祀西王母(参见《汉书-哀帝纪》)。民间的苦难为民众的造神运动提供了契机,西王母作为一名被改造的神只正式登上了祭坛,这种民间的祭祀狂热最终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西王母信仰也因此成为汉代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
这种由民间发起的宗教狂热最终影响到孕育中的早期道教,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不死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久视的追求,后来,道教根据神学理论,衍生出我们所熟悉的西王母和相对的东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