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治病,大有可为——承气汤新用
中医书友会第200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本文两篇文章的案例中,作者使用承气汤类方,在临床应用于多种疾病,其中包括眩晕、哮喘、脱肛、呃逆,甚至外用于跌打损伤,均获得了很好的疗效。那么,作者在临证时,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考虑的?又是如何应用承气汤的呢?(编辑/居业)
小承气汤新用
作者/刘和章
小承气汤是张仲景轻下热结之名方。笔者师其法,引伸应用于内科其他病证,每获良效。兹举数例,胪列于下。
例1:眩晕
任某,女,36岁,1991年9月25日初诊。因连食浆面条而引起眩晕,自觉眼花,视物旋转,闭目即止,恶心呕吐,苦不堪言,并觉腰酸、烦躁,脘闷不舒,腹部腹胀。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此乃气阻肠腑,传导失职,浊气上逆所致。急宜轻下热结,投加味小承气汤。
处方:大黄、木香各10g,枳实、厚朴、姜半夏各15g,水煎服。
药后1小时许,患者言腹中雷鸣,矢气奇臭,随即眩平呕止,既而大便,便后神清气爽如常人。经随访未曾复发。
按:眩晕一证,多责于肝,每以风、火、痰、虚为因,然临证亦有例外者,本例即由连食浆面条,致使肠腑不通,浊阴上逆而致。药用小承气汤加味理气导滞,通腑泻浊,浊降清升,则晕呕自平。
例2:哮喘
王某,男,50岁,1991年8月26日入院。哮喘病史3年,初发病情较轻,每因寒温不调而突发胸闷气促,入冬更甚,缓解后如常人。这次因疲劳后淋雨受凉诱发。
症见喘促气短,张口抬肩,倚息不得卧,胸脘痞闷,吸气困难,喉中有哮鸣音,动则喘促更甚,咳嗽有痰,痰多白稠,吐咯不尽。有时痰带血丝,口干欲饮,不思饮食,溲赤,大便5日1行。舌红、苔黄中心干黑、扪之无津,脉细数。此乃大肠实热,治宜通腑泻热。方拟小承气汤加味。
处方:大黄(后下)20g,厚朴5g,杏仁、枳实各10g,麦冬15g,水煎服。
1剂后,大便解出甚多,状如羊粪,咳嗽减轻。上方大黄减为15g,再进3剂。药后大便通畅,日行2次,能平卧及下床活动,思食,黑苔已退。后以清润之品调理1周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哮喘多因痰饮阻塞气道,肺失宣降所致,而发于肺与大肠者,病变常互为因果。本例为肺热下移大肠,津液消灼,肺体不润,大肠失滋,上下不通之故。运用“上壅者疏其下”之治法,以小承气汤轻下之,泻而平之,可使火热之邪假阳明为出路而去。
例3:脱肛
李某,女,8岁,1991年8月3日初诊。其父代诉:患儿自1990年患痢疾后,大便经常不通畅。排便时直肠脱出肛外。近7天因感冒咳嗽而加重,行走时肛门亦脱出。
微烦,小便数,午后潮热,口渴,大便秘,脘腹痞满。观其形体壮实,询知嗜食辛辣煎炒食物。面赤唇红,肛门脱出、红肿,舌红、苔黄,脉实有力。证属气滞腑实型,治宜降气通便。
方用小承气汤加减:枳壳10g,槟榔、大黄(后下)各8g,厚朴5g。水煎服。
3剂后,大便通畅,脱肛减轻,原方去大黄,再进10剂后,脱肛痊愈。嘱其忌食热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此例脱肛,系气滞腑实之实证,治宜降气通便。用小承气汤,行气消胀;加槟榔下气通便,再与大黄、厚朴配伍,共奏降气通便之功。
调胃承气汤新用
作者/王金州 王华颖
调胃承气汤系《伤寒论》方,由大黄、芒硝、甘草三味药物组成,原治阳明病胃肠燥热之证。近几年来,笔者将此方改变剂型及用药途径,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兹择二则案例如下。
例1:呃逆
严某,男,50岁,搬运工人,1986年10月25日诊。患者3天前中午饮酒饱食后,胃脘胀闷不舒,继之呃呃连声,不能自制。自用多种单方治疗未愈,服西药癫茄类及镇静药不见好转。到某乡卫生院诊治,医给予丁香柿蒂汤加半夏、旋复花等2剂,服后呃逆愈频而求余诊治。
闻其呃声接连不断,甚是痛苦。询问知其3日来未大便,脘腹胀满,口渴心烦。查舌苔黄厚,脉象滑数。
处方:大黄、芒硝各15g,甘草6g。上3味兑入开水500ml,盖严浸泡30分钟后滤出,1次服完。服后泄下大便甚多,臭秽异常。呃逆自止,脘腹胀满等症亦消。
按:呃逆虽为胃气上逆动膈而成,然治疗必须审清病因,辨明寒热虚实。本证乃因饮酒饱食,导致胃肠食滞积热蕴结所起,理当通腑以除邪。前医反用丁香、半夏、党参等温燥之剂,故邪愈壅而呃益频。调胃承气汤潜热通便,可使食滞邪热随泄而除,如此腑气得通,胃气得降,未用止呃药物而呃逆自止。
例2:跌打损伤
张某,男,56岁,农民,1990年10月13日诊。患者在昨日傍晚因纠纷被木棍猛击膝部后当即摔倒,不能行走。于今日上午前来诊治。査患者左膝部肌肤青紫,肿胀严重,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
处方:大黄、苏木、芒硝各60g,甘草30g,水煎擦洗患处。日3次,每次30分钟。连洗2日,肿消痛止,行走如常。
按:外力所伤,血溢脉外,瘀于肌肤,经脉不通,故而肌肤青紫,肿胀疼痛。大黄、芒硝活血消肿,苏木祛瘀止痛。《别录》言甘草能“通经脉,利血气”与上3味相伍,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此方煎洗治疗跌打损伤甚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