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新故事,“家电双雄”400亿买涨

就像约好了一样,“家电双雄”格力和美的,双双豪掷万金回购公司股份。
增长陷入阶段性瓶颈,没有新的故事可以给市场讲,简单粗暴地砸钱,似乎也已无法挽回持续走低的股价。
土豪级回购
说起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提及董明珠和方洪波,总有讲不完的恩恩怨怨。
他们拼市场、打嘴仗、明争暗斗,故事的前半段,美的被格力甩在身后,而现在,美的反超格力,已领先了多个身位。
这一次,格力和美的终于站在了同一边,相继砸巨资回购公司股份,以图挽救低迷的股价。
回购的第一枪,是由董明珠领衔的格力电器打响的。
进入2020年,格力电器(000651.SZ)股价一改上年末的低迷,持续攀升,到1月9日,达到阶段性高位的68.36元,总市值一度冲破4100亿元。
随即,股价走势急转直下,到3月19日,俯冲至46.2元的低点,已逼近高瓴受让格力集团所持公司15%股权的成本价(46.17元),短短两个多月市值蒸发超过1300亿元。
4月13日,格力电器紧急拿出股份回购方案,以30-60亿元资金总额,以70元/股为上限(后调整为67.82 元/股)回购公司股份。受这一消息刺激,当天,公司股价大涨5.37%至54.31元/股。
但是,这一次回购,并没有让格力电器股价在高位停留。到今年2月,第一期回购股份完成,回购价格53.01元-60.18元,耗资59.99亿元。
期间,经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提议,2020年10月,格力电器再推第二期60亿元股份回购方案。在今年5月18日完成全部回购,价格为56.46元-61.95元,合计耗资59.99亿元。
格力电器连续两次回购,仍没有达到彻底稳定股价的预期。5月25日,公司股价再现今年以来的低位。
昨日,格力电器再掷总额75-150亿元回购计划,回购价格依旧不超过70元/股。当天,公司股价上涨3.29%至58.04元/股。
在格力电器密集回购的同时,“家电茅”美的电器在今年2月10日冲上108元的历史高位,市值冲破7600亿元。
面对冲高之后持续回落的态势,美的集团(000333.SZ)于2月24日拿出大手笔出手回购计划。拟以140亿元回购不超过1亿股,最高限价140元。这个价格是美的集团从未达到的高度,也给了市场强烈的暗示。
不过,这一招并没有奏效。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美的集团完成了1亿股的回购上限,回购价格80.29元-95.68元,合计耗资86.64亿元。
第一期回购结束,股价仍旧低迷。5月10日,美的集团再出回购计划,拟以25-50亿元,以100元/股为上限。同时,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亲自下场,拟以不低于8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都是不缺钱的主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美的集团手握862.2亿货币资金,短债不过百亿;格力电器连续阔绰出手,更是有1466亿元真金白银在背后撑腰。
没了新故事
两家家电巨头,密集用巨额资金简单粗暴地回购股份以稳定股价,它们在慌啥?
今年一季度,格力电器业绩暴增120.98%,二级市场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反应。事实上,公司仍未能恢复疫情之前的水平。
外界看到的另一面是,空调霸主已在逐渐丢失自己市场老大的地位。
2020年,格力电器的空调收入已被美的集团反超。更重要的是,最近3年,作为格力电器的绝对支柱,空调业务收入逐年下滑,从2018年的1556.82亿元降至2020年的1178.82亿元;生活家电板块,曾在2019年冲高至55.76亿元,2020年再次回落至45.22亿元,总体仍然很小;公司重点发力的智能装备业务,则从2018年的31.09亿元,快速滑落至2020年的7.91亿元。
市场除了对公司经营的担忧,还有对企业传承的持续忧虑。
董明珠是格力电器的绝对权威,更是公司的代言人。她已经67岁,身兼董事长和总裁两大重要职务。2020年8月和2021年2月,格力电器两大元老董秘望靖东和执行总裁黄辉相继离职,“铁三角”解散,谁将是董明珠的接班人,外界连猜测的对象都已经没有了。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董明珠在最近一期与杨澜的对谈中透露,“差不多是个80后”。
再看美的集团,在2017年营收猛增51.35%突破2000亿元大关后,也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此后的3年,公司营收增速均不足 10%。
如今的增长瓶颈,董明珠和方洪波应该都有所预料。
早先格力高调挺进手机行业,但一直没有激起任何浪花。直到现在,董明珠仍不承认做手机失败,“因为我没有正式把这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
董明珠也清楚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无奈收购银隆的方案被股东大会否决。她只能拉上王健林、刘强东以个人身份入股,却踩进了一个大坑。
十多天前,美的集团也蹭了一波新能源汽车的热度。在公司官方公众号上,预告将发布新能源汽车相关新产品,引发了市场的猜测。一天之后,答案揭晓,只是旗下威灵(Welling)汽车零部件公司发布相关零部件新品,美的集团确定不会参与整车制造。
其实,早在2003年,美的集团就拿下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并在昆明、长沙大建生产基地,快速积累了万辆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制造产能。公司宣称要在三五年内,成为国内领先的客车生产企业。然而,5年后,美的等来了造车梦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