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黄帝内经》的“天真论”,寻找未来大健康的奥秘?
文/蔡梓润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超明
未来的大健康,应回到远古去寻找答案。
一、到底什么是健康?——自古皆然的天性
尤瓦尔赫拉利已经在《人类简史》中指出,如果一具远古智人的尸体出现在现代停尸房,验尸官是不会察觉出有什么端倪的。
可以说,人类发展至今,仍然保持着狩猎采集者的心,以及农耕种植者的胃。无论科技如何日新月异,我们要保持的,终究是这远古的身躯和心灵的健康。
何谓健康呢?
斯多葛学派哲人称,那是身体和心灵符合其本性的状态。
何谓不健康呢?
我们可以说是身体和心灵脱离、违背了本性的状态。马克思用了一个词来概括——异化。
想要追求健康,就要避免异化。现代人试图用现代的科技与文明挽救健康,但现代文明恰恰是使人异化的原因。
二、我们在何处失去了健康?——现代文明的“骗局”
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黄帝问岐伯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这部中医的圣经,开篇的这第一问,至少说明了并非社会越发展,人就越健康。甚至因为社会的发展,人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且看现代文明如何运作: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再生产……如此循环。
在生产中,有的人在996,有的人在富士康,有的人在烈日下搅拌水泥。就像《瓦尔登湖》中所说的:“劳动的人没得闲暇休息,使身体得以日渐复原。他除了做一台机器之外,哪儿有空去干别的什么来着。”
人开始不像人,而像是机器,在本不适合人的身体与心灵的劳动中,逐渐异化。
在消费中,人被花花绿绿的广告刺激,有的人在节食中变得面黄肌瘦,只为了换一个真皮提包;有的人甚至把肾脏卖掉,买了一款最新的手机。“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是广告人的信条。消费需要制造多余的欲望,再满足多余的欲望,这样才能扩大再生产。
岐伯这样回答黄帝的提问: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个回答振聋发聩,因为它就像对现代社会的预言一般。我们确实是在现代文明里变得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并且欲望膨胀的。现代文明遵循的是经济逻辑,而不是养生逻辑——它要让更多的人生活下去,即使代价是人过得不幸福。或者更极端地说,现代文明让更多的人更糟糕地活下去。
三、如何重新找回健康?——“天真”论
未来健康的法门,在远古已经打开。不用将身体通上电磁,不用吃精细到纳米级的药,不用把芯片埋到皮下——健康没有那么复杂。《黄帝内经》说了,想要“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只要“天真”就够了。
何谓“天真”?
“天”与“人”相对,“真”与“伪”相对。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伪”字就是“人为”。保持“天真”,其实就是要有意识地摆脱“人为”的束缚。
夏菲在《我们是这样退化的》一文中写道:
“一个孩子3岁时可以讲出各种美丽的童话,他认为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他可以跟动物交流感情。一个25岁的成年人早已经不相信童话了,他认为除了自己,任何东西都没有生命。动物除了做宠物,就是用来食用。一个3岁的孩子可以在大热天奔跑在草地上,可以在冬天玩冰凉的水,只要他的监护人不反对。一个25岁的成年人只要有可能,夏天一定待在空调房,冬天一定戴手套。”
在夏菲的描述里,我们有什么理由否认,一个天真的3岁孩子就是比一个25岁的成年人心智敏锐泛灵、身体强健壮硕呢?这样让人羡慕的健康的状态,就是所谓“天真”——我们确实经常用天真来形容孩子。
但我们早已不是孩子了。成年人要如何回归天真的状态、获得健康呢?
四、成年人如何天真?——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
天真的珍宝从未遗失,它只是暂时被人为的浮土蒙蔽,只一拂袖就可以使它重见天日。天真的状态不用争取,只需要顺从内心,而无需过多的知识,只需静心内观。
天真者,还未沾染太多人为的事物,还保留着来自天地间的那份神圣的秉性——就像站得离篝火越近,就会越明亮。只有更敏锐、更纯净,才可以领悟对话万物、天人合一的神秘体验。
但这样的说法太玄,没有可操作性。那我们能不能做到回归天真,保持健康?
《黄帝内经》给了既切实又简单的几个原则:
饮食法地道,
居处法天道,
制喜制怒。
“饮食法地道”,通俗来讲就是吃符合节气、应季的食物。举例来说,现在的种植技术很先进,大棚里能在冬天种出西瓜来。但是按照中医的理论,这不是好事,不合节气的食物会损害身体,冬天吃性凉的西瓜会让人寒上加寒,损害脾胃。
“居处法天道”,通俗来讲就是让作息与天地同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季可以适当地晚睡早起,冬天则相反,睡眠时长和日照时长相呼应,这种相顺应可以让身体自然地在天道变化中阴阳调和。
“制喜制怒”,顾名思义就是要控制情绪与欲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过度会反过来损害身体,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古人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追求,有“禅定”的修行,这些都是连接健康与智慧的桥梁。
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身体健康,它同时是在修炼一种对天地万物的虔诚和恭敬;制喜制怒则是要破除“我执”,从自己的小我中跳脱出来,融入天地这个大我。真正的健康,就是让身体和心灵一同踏上通往天真的归途。在未来的社会里,纷繁不是本领,淳朴更有价值。
无论是养生还是修行,其实都是相通的,因为大道,都是至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