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造像艺术:11-12世纪晚期帕拉风格铜质造像。

晚期帕拉风格铜质造像以密教的菩萨,度母,本尊像最有特征:   通常头顶圆柱状发髻冠,边沿饰三花冠,耳际处横出典型的帕拉式扇形冠结,有的宝缯垂至肩部,有的呈U形自然上扬。脖上挂项圈,左肩斜披圣带,两臂有花形钏饰,下身着裙。项圈为连珠纹形式,有一圈或两圈的,项圈下坠有三个小花瓣。圣带是丝织物形式的大宽带,也斜披于胸前,上窄下宽。臀部的花形钏饰也比较靠上。   帕拉造像多用黄铜的合金铜,错银和错红铜的工艺比较普遍,在同一尊佛像运用不同的材质与镶嵌技巧刻画细节。比如用嵌银眼,用银,或红铜敲刻出的梅花点对衣着进行装饰,周身以嵌银或红铜表现珠宝项链、斜披的圣带等作为装饰。其目的是用不同种金属的不同光泽显现花纹美化造像。   错银,红铜工艺的镶嵌法具体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在范铸阶段预留凹纹;第二步是对凹纹再进行精细的剔刻修正;第三步是将银,红铜镶嵌到凹槽;第四步是打磨平整。

(0)

相关推荐

  • 拍卖进入疯狂变革年代,唯一“不变”的是“变”!

    2019-07-22 20:28 熟悉我们的老读者都会发现,最近大象平台关注在线拍卖的比例越来越高,2019年,大家会发现各行各业都不算太景气,在古玩圈,不少古董商和拍卖行都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但与此 ...

  • 佛造像艺术:受克什米尔与帕拉艺术双重影响的12-14世纪藏西青铜合金造像

    在地域上,藏西处在克什米尔与东北印度的帕拉王朝之间,宗教,艺术等方面,自然会受到双重文化的影响.比如佛造像的面容,服饰特征,镶嵌工艺等方面,藏西12至4世纪青铜合金造像既有早期克什米尔造像艺术的痕迹, ...

  • 佛造像艺术:11-13世纪的大尺寸帕拉风格造像

    对于西藏来说,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它的输入与西藏的赞普松赞干布相关.当时松赞干布为求政权稳定,积极与邻国联姻,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已经与尼泊尔尺尊公主联姻.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各 ...

  • 佛造像艺术:12至13世纪的藏西青铜合金造像(早期)。

    在众多的青铜佛造像中,藏西风格佛造像以其独特青铜材质和别具一格的制作工艺在喜马拉雅佛造像发展历史中风格独特,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藏西包括历史上的拉达克王朝及古格王朝,位于印度控制的喀什米尔东部及西藏阿 ...

  • 佛造像艺术:尼泊尔13-14世纪的马拉王朝早期坐像。

    13/14世纪的马拉王朝早期,佛像出现了以坐姿形式为主的造像形式.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像头大肩宽,面庞丰满,下巴圆润,大耳垂肩,眉眼细长,五官小巧生动,表情含蓄沉静,体态丰满,造型浑圆,比例匀称,肩宽腰 ...

  • 帕拉风格佛教造像的台座特征

    帕拉王朝是在古笈多王朝的国土上建立的,所以帕拉造像主要以笈多造像的样式和技法为主.除了按照密教教义和仪轨的规定外,也会融入由印度各地来此取经学道的教徒带来的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帕拉风格造像应是多元文化 ...

  • 佛造像艺术:13至14世纪的藏西青铜合金造像(后期)

    帕拉王朝在12世纪消失后,帕拉艺术对西藏的文化影响减弱,13至14世纪藏西青铜合金造像艺术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造像风格上保持了早期的藏西青铜合金造像艺术的风格及工艺特征,但比对早期造像,还是区别明显: ...

  • 佛造像艺术简介39:13至14世纪的丹萨替造像

    丹萨替造像以丹萨替寺而得名,丹萨替寺位于山南桑日县江乡日岗村北的一个腰上,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兴建.多吉杰布为帕竹噶举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帕木竹巴.多吉杰布时期, ...

  • 佛造像艺术简介37: 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13至14世纪藏中造像。

    十二世纪末,由于受到伊斯兰势力的不断入侵,印度各地佛教纷纷消亡,尼泊尔成为影响藏传佛教艺术的主要源泉.在政治上,元朝(1271年-1368年)统治者独尊藏传佛教萨迦派,推动了西藏各势力的整合,近四百年 ...

  • 佛造像艺术简介29:7-9世纪尼泊尔李察维王朝造像艺术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东连不丹.锡金,西南连接印度,北与我国西藏接壤,虽然国土面积不大,而且多为山地,可是在人类文明史却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和影响,佛教造像艺术便是其古代文明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