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格律诗

这里所谓格律诗取其狭义,指近体诗,绝句、律诗。我以前对格律诗的认识,知道要押韵,讲平仄,律诗中间两联为对仗。押韵就是字的拼音韵母相同(知道古音与现代汉语拼音不一致);平仄指字的声调,现代四声中阴平、阳平即平,上声、去声为仄,古代四声平、上、去、入,今普通话无入声,故现代的平声字在古代可能读入(仄)声,因一直以来不懂声调平仄(记得在杭州时,关于入声字,曾去问过教古汉语的张教授,老先生说:入声判别简单,只要按土话读一下,声音短促的就是;虽然讲得不错,但我仍然没有搞明白),所以不敢写诗;还因不懂平仄,对仗也只懂得上下句词性要相对,亦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还听到过“合掌对”(对得太工整,有死板之嫌)不好之类说法(不过我觉得初学应从合掌对开始,学会了再适当变化提高)。

我这人脑子比较木钝,诗歌鉴赏能力差,很多唐诗不懂欣赏。因此从笨办法入手,买来《唐人绝句精华》和《唐人律诗精华》,选择几首进行背诵,再取其同韵仿写,想通过自己练习来体会他人诗句的妙处(当然,“功夫在诗外”,可能我的努力也是徒劳)。在学写的过程中,为了解古韵与今韵的差异,我又买来一本《诗词韵律合编》。

这本书好,可以说非常好。此书内容包括简明诗律、常用词谱、平水韵、词林正韵、宽韵和中华新韵,附录有平水韵检字表等。虽然看起来只是像韵书汇编,其实讲解简明易懂,可谓深入浅出。通过学习,自我感觉对诗词的认识提升不少。譬如韵,诗与词用韵竟不相同,诗依“平水韵”,词按“词林正韵”;近体诗(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不能用仄声韵(古体诗才可用仄声韵)。真正孤陋寡闻,我竟然不知道。

书中“简明诗律”已经吸收前辈(如王力先生)的精华,讲得非常通俗简明了;但我通过学习、仿写,觉得还可以更简单,甚至基本句型也可以不记。以下所述不涉及诗句词语意义,只讲诗的规则。(诗以五言为基础,因五律包含对仗更全面,故多以五律为例)

押韵问题。律诗八句,二、四、六、八句(双数句,绝诗为二、四句)最后一字必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三、五、七句则不能押(非可押可不押);押韵要用“平水韵”中的平声字,且平声字要用同一韵部,不是同韵部的字就不算押韵(“邻韵通押”是另外问题)。也就是说,一首律诗四个或五个押韵的字,必须在同一韵部里找。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字押韵在“平水韵”下平声“十二侵”韵部,下面句押韵字“心”“金”“簪”也应都在“十二侵”。不押韵的句子(单数句)最后一字不能用平声字。

平仄问题。首先每句最后一字,单句(奇句)用仄(首句如押韵则平),双句(偶句)必平。剩下的字,五言四个(七言六个),以两字为一个音节划分,各音节之间平仄交替(互换),一句话写出来为“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七言在句前加两字);而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指这几个字,每音节以后面的字为准,至少成为“X仄X平”(七言:X平X仄X平)或“X平X仄”(七言:X仄X平X仄)。此其一。

其二,上下句为一联,联内用对。句中最后一字除外,第二句与第一句平仄相对(相反),如第一句“X仄X平”,第二句要“X平X仄”;第一句“X平X仄”,第二句则要“X仄X平”。三四、五六、七八句同样,双句(偶句)要与单句(奇句)平仄相对(相反)。

其三,联间用粘(以前不知道)。第三句与第二句平仄相同(最后一字除外),四五、六七也要相同。如第二句为“X平X仄”,则第三句也要“X平X仄”。可以看出,一首诗,只要一句话平仄定下来,整首诗每句的平仄也就定掉了。例:

(X平)X仄X平   X, (X仄)X平X仄

(X仄)X平X仄 , (X平)X仄X平

(X平)X仄X平 , (X仄)X平X仄

(X仄)X平X仄 , (X平)X仄X平

禁忌问题。主要有孤平拗句、三平三仄等几种。只要避免了禁忌,我看诗句的四种基本格式不记也没关系(王力先生《诗词格律概要》中把不合格式的都叫拗句,那么孤平也是拗句)。

孤平(狭义)格式,只有一种句子:仄平仄仄X(X仄仄平仄仄X),这是由“一三五不论”引起的。这时要么改回“论”,成:平平仄仄X;要么(因“平”后一字也可不论)改成:仄平平仄X。这样就避免了孤平。

拗句(狭义)也只有一种格式:X仄仄平仄(X平X仄仄平仄),这时倒数第三字不能不论,必须改为“平”,成:X仄平平仄(注:这里按“一三五不论”简单化,与常规说法不同,但结果一样)。如果实在改不了,那么只好在下一句拗救(不展开;拗句最后一字为仄,必出现在单数句,救句为双数句)。

三平三仄指最后三个字(前面没关系)不能都为平声或仄声,如上述孤平格式举例“仄平仄仄X”中,实际上最后的X一定是平,否则就犯三仄脚。

另,(X仄)平平仄平仄(平仄音节未交替),是唐朝诗人用得较多的一个变格,通常也可视作正格。(其他变体,如以入代平、折腰体之类,初学者还是不涉及为好)

可见诗这个东西,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懂不懂,都查平水韵(可基本解决押韵与平仄两大主要问题;查多了,也能记住几个常用字的平仄,笨人笨办法);注意平仄交替,联间要粘;避免禁忌。复杂的,如汉字多音,同一字归入好几个韵部,平仄都有,用在句子里要根据意思判断(否则易出现平仄不协与禁忌现象)。自己学习后,也会知道李白为什么说“长安不见使人愁”,而不说“不见长安使人愁”了。

注:本文有一点“创新”,就是没有按常规把“平平平仄仄”与“仄仄仄平平”当基本句式,而是把它们视作避免三平脚、三仄脚出现的实际句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