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罗妮西餐厅

玛格罗妮西餐厅

文/陆国雄

上海,昆山路东西连接吴淞路与四川北路,一个东头,一个西头,中间横跨着一条乍浦路。
乍浦路,上海八十年代中末、九十年代初名噪一时的美食街,曾经八方食客慕名前去,门庭若市,过路行人也随时能见着哪个名人或哪个明星进进出出,有人酒足饭饱后的素颜百态。
在美食的江湖中,乍浦路也曾经在上海餐饮业界红极一时,着实有其一席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既书写过美妙食味的序章,也留下了经济开放的注脚。然而,三十年的大浪淘沙,昨日的繁花,如今却门堪罗雀,物是人非,已是凋零了一地。
昆山路上人流一直稀疏,从东头往西移步百米不到,便是“玛格罗妮”西餐厅。二十多年里,它稳重、内敛又自得清欢,它却始终不负巷深酒香的盛名。今天,在夏天润湿的空气里,它一改往日的低调,门口那一朵朵鲜花竞相争奇斗艳,一片片绿叶也格外生动娇旎。
十多年前,“玛格罗妮”只是一开间门面,门窗漆成深墨绿,店内进深颇狭长,桌椅、餐具简单却比较个性化,菜单上薯条、鸡块、鸡翅和意大利面等,品种不多,再有几款年轻人喜欢的饮料,便是它的主食、主饮,严格说,它只是一间西食小吃店,但一直招揽了附近中小学生和东区诸多高校的大学生,纷至沓来。
大学生们在平日晚上或周末时间,三五为伴前来,各自点上一餐一饮,围坐在狭小的空间里相谈甚欢,中小学生则是下了课,放了学,买了一样拿在手里,边走边吃,边吃边聊,他们一天的轻松和欢愉暂时都躲在了这一食一饮之中,欢天喜地。
我女儿上小学那会也是“玛格罗妮”的常食小客,她的小学临着昆山路在塘沽路上,放学回家必经此路,左拐一下,买一样吃,小实小惠地果了腹,更是扎扎实实地解了嘴馋,周末时间,有时候念着了,也会走两里路,尝一样,带回一样,自己美味不已。
十多年后,“玛格罗妮”已从一开间快食店变成了两开间的西餐厅,里里外外有了样子,一招一式更有了腔调,菜单上的食饮品项也具足丰富多彩,西韵蛮足。
一个美食江湖中的金子招牌在时代变迁中掉尽了昔日金粉,另一个无名小卒却藏身大千世界,有如一位隐世高手,屡试招式,千锤百炼,如今生意愈加的活泼生动。
如今,那会的小学生即将或已经大学毕业,走入社会,而那会的大学生现已是三十出头,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之时,他们,有如一颗颗种子散落在了己乡异乡的每一片土壤里,生根发芽,破土成长。
有人在上海,他们会是“玛格罗妮”牵念的座上客,再作相逢,有人在别的城市,“玛格罗妮”则化身微风,不时轻轻吹开他们记忆的毛孔。
那里往昔的一食一饮,味蕾单纯的贪欢和惬意,只是他们人生的初始,如今,生活的况味一次次地调味、发酵、沉淀、烘培,时甜,时苦之中,真正尝到的,甜酸苦辣之诸多滋味,才是生活酿造和馈赠的人间珍馐,百般品尝,才能使他们每一个人缓缓撑得起自己身后的人生人海。
图片来源网络

日有闲暇,品味 读者文摘杂志 (ID:DZWZZZ0606)——

你若喜欢,为读者点个在看哦 

(0)

相关推荐